足迹
怎么判断债券基金的买卖时机()单选题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1章(第1页)

可她呢?有帮父母兜底的能力吗?等再过十年、二十年,父母进入耄耋之年,她能独当一面吗?

再之后呢?

她不敢细想,莫名背脊发寒,对新一年的期盼瞬间转为了恐慌。她噌地起床,翻出大学毕业时准备的旧简历,开始逐条更改。

四年多的纯事务所工作经验不算多出挑,却也不差。她下载了几套模版,又在论坛上搜索了前辈们的经验之谈,重点突出她主要负责的上市公司审计项目、首次公开募股和内控咨询经历;还不忘列举了一些数据分析的事例。

她目光锁定在「风控岗」和「财务分析岗」,机械式地填信息、点击发送。一通海投完已近正午,她视线掠过一封封「职位申请递交成功」的自动通知,浮躁的心终于安定不少。

她泡了碗方便面,边吃边咨询朋友们有没有合适的岗位内推。她懒得重复打字,索性转发一条笼统的【姐妹最近在找工作呢,有合适的推荐吗?(哭哭jpg)】。

大家回复得都很快,多半是让她发来简历帮忙留意着。

忙碌一早上,黎想总算完成了今日找工作的kpi,减轻了负罪感,跟风发了条朋友圈:【新年愿望:一心求财。】

沈确不负众望,秒点赞回复:【麻利滚回来!我都找不到人逛街了!】

黎想没点私聊,直接盖楼:【我也想啊,求收留。】

沈确:【随时,家里的大门永远朝你敞开。】

黎想指尖快速跳跃,没一会儿的功夫,老同学们见缝插针地加入了盖楼大业:

宁旭:【赶紧趁你回申城前攒个局啊!】

话头一起,众人纷纷响应:【择日不如撞日,干脆这周末?】

黎想哭笑不得,明明是一条求职朋友圈,却误打误撞成了大家聚一起吃喝玩乐的由头。【我都行,听从组织安排。】

宁旭:【我来安排!】

黎想聊够了,换身衣服出了门,脚步却不如年前那般轻盈。

人的心理有时候很奇怪,过年那会,大家都闲散在家,她倒没觉得有什么。

而现下,每个人都回归原来的生活节奏,仿佛「休息」注定只能是一种短暂的生活状态。「全员上进」的大环境下,黎想压根没法再躺得心安理得,脑子反反复复冒出那句古话:落后就要挨打。

她觑见满大街的人来人往,笃定大家此刻都在奔着一个新目标努力。那她呢?目标是什么?找到下一份工作,大概率会继续被pua到心力交瘁,再然后呢?

她一个劲反问,头越垂越低,生怕被人看出一把年纪了还是闲散在家的「无业游民」,又忍不住自嘲内心戏过多:谁有空看她啊?

已过饭点,「薛记」依旧吵吵嚷嚷的。

薛文倩穿着大红色的中国风刺绣棉袄,卷发披肩,抹了个大红唇,正和客人眉飞色舞地聊天。

黎想乖巧地摆摆手,进店先招呼了声“阿姨好”

,又架不过对方的热情邀请,被迫加入群聊。

她不知来者何人,却在三言两语中了解到一些基本信息:江城人,现定居隔壁省会城市,逢年过节回老家必须到「薛记」吃顿饭-回味地道的家乡风味。

对方对今日的菜品赞不绝口,不忘撺掇:“薛姐啊,考虑考虑呗,到我那开个分店。”

薛文倩平时没少听这些玩笑话,从不当真:“干不动咯,一家店都累得我够呛。”

对方是个实在人,竟真像模像样描绘起分店的前景:隔壁省会城市人流量大,年轻人反而更爱吃带地方特色的菜系。薛文倩只需要负责培训厨师,保证店内主打招牌菜的原汁原味,再顺势开发出一些适应当地特色的菜式。她还能帮忙物色适合的店铺,推荐几家得力的工作室帮忙做宣传,打广告。

薛文倩听得乐不可支,内心丝毫不为所动。

开店又不是过家家:前期投入多,后期维护难,靠谱的供货商、菜贩更是难找。厨师是餐饮业的第一生产力,现在店里的主厨汪师傅原先拿死工资,前些年开始吵着要分红,否则以跳槽相逼。这几年,他大有把控后场的架势-试图挤走其他配菜师傅,捎带上自己的侄子和老婆。

薛文倩为这事没少费脑子,稳住汪师傅的同时也开始物色新人选,平日更是多呆在后厨,时常主动请缨上手帮忙,生怕一不留神,核心技术被人卷铺盖带走。在自家地盘都能有层出不穷的幺蛾子,更别提去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打拼。

对方竭力劝服:管理一体化啊,培训到位就行,连锁店都是这样开起来的。

薛文倩笑着摆手,自嘲只想守着眼前的一亩三分地,好好耕耘。

黎想认真听着,倒觉得有些道理:如果再开一家分店,是不是能扩大知名度,分散风险?同时还能覆盖更广泛的客户群体,提高竞争力。如果能做大做强连锁化

对方语重心长,揽着薛文倩的胳膊:“薛姐,你好好考虑考虑。”

薛文倩敷衍着:“嗯,我再想想。”

待对方走后,黎想凑到薛文倩耳边:“听起来还不错,不考虑考虑?”

薛文倩不假思索地拒绝:“我们对外地又不熟悉,得先打通一圈人脉关系吧?还得研究开在哪里-好地段房租贵,差地段没生意。很多事听起来简单,我一把年纪了,好不容易攒点钱,万一亏个底朝天,我得哭死。”

“那在江城再开个分店呢?店里生意这么好,听说好多人都特意从城郊开车赶过来吃。”

薛文倩扫视着面积不算大的大厅,狭窄昏暗的过道,以及门框破损的包间门,若有所思:“开店就算了,我倒真想找时间翻新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