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大明第一工业巨匠篇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8章 沉默就是最好的应允(第1页)

如果张天赐在没有工资情况下,还被罚款了,那他们户部这一派系的人还怎么在朝堂上混?

徐本摇摇头,只能说别的皇帝对自己人都是轻拿轻放,到张天赐这朱元璋是碰都不碰。

比不了,比不了。

随后工部尚书赵翥上奏汇报,去年大雪,北方雪灾的后续救援还算妥善。

二十万灾民后续只死了三千多人,其余的人都被暂时保住了。

只是朝廷虽然有意让商贾参与救灾中,但是敢响应号召的真不多,只有寥寥七八位不大不小的商人和朝廷谈了合作。

最后也只帮助复原一千二百户住宅,其余四万户的家庭只能由朝廷承担。

而去年朱元璋曾经小规模搞过一次国债,只是那笔钱都扔到了马克沁的生产中。

如今因为救灾朝廷又没钱了,这次朱元璋是实在没办法,只能将国债一事摆在朝会上。

借五百万两,相当于洪武四年四分之一的税收,定五年期,年率2。5%。

看着因为贫穷而窃窃私语讨论的百官,张天赐紧皱眉头,思索半晌后,还是叹息一声。

是时候该激进一些了。

“陛下,臣有事启奏!”

张天赐突然上前一步,整个朝堂随之安静下来!

“唐宋时曾多有倭岛佐渡石见出金银之说,我等何不直接出海,至倭岛夺此金银矿藏?”

虽然此时的佐渡金山和石见银山还未开始大规模挖掘,但是根据倭岛当地的史记记载,石见和佐渡两地此时已经有一些小家族进行小规模的开采,而这些小家族也常与蒙元和高句丽进行贸易。

如果要等内循环经济复苏,不知道还要等多少年。

与其等待,不如拿一直有世仇的倭岛开刀。

有了马克沁,万事不用愁!

大明大航海的第一步,就从小倭岛开始!

关于张天赐提议出征倭岛,夺取佐渡石见两块地方的提议,朝堂内自然是争论不断。

先不提之前倭岛只能算作沿海的疥癣之疾,单谈论这事只是传说,能靠谱吗?

万一去了一趟,现啥都没有,那大明的经济能承受住这样的阵痛吗?

而且,儒家的传统思想也是一道横在眼前的阻碍,例如宋濂便极其反对主动出征,因为在宋濂看来,打蒙元那是收复唐时失去的故土,打倭岛那就算作主动侵略了。

张天赐见朝堂上争论不休,只能亲自下场,帮百官解决后顾之忧。

“微臣有两策,可保此行万无一失。”

“一,除去大明军队占据佐渡石见之外,也可号天下商贾通倭岛,可划地分之,转移倭岛内部政治视线,以减轻我佐渡石见两地的防守压力。”

“二则为,一旦倭岛局势紧张,有激烈排外举动,可扶持傀儡政权,同时派出明军给予倭岛正面压力。”

“如此三方混乱局势之下,我大明自可将倭岛压制的服服帖帖。”

“如果上述两种方法皆无用,那么……自可多所残戮、鸡犬无余也。”

张天赐的提议自然和儒家传统背道而驰,但是张天赐提出的商贾入倭的计策,却让百官有些犹豫。

虽然朱元璋规定了四品之上不可经商,但是如果你说哪个朝中大官和商贾巨富没有任何交流,这是没人信的。

而所谓的四品之上不得经商的限制,也不过是朱元璋不希望这群官员做的太过而已。

商贾入倭,对于朝廷来说是无穷无尽的税款,是大笔的海关白银自然,对于勋贵大官来说,则是每年增加的“奉承”

,是自己手中越来越多的土地和佃户。

同时,哪些商贾能下海,哪些巨富能出洋,这背后的利益也会牵扯到几百几千人,乃至几万几十万的大明商人和无数手工业者。

朱元璋看着朝上的文武百官,一听到张天赐提议商贾随军入倭,便一个个不再抱着儒家经典不放,反而变得默不作声。

沉默,就是政治中最好的应允。

朱元璋冷笑一声,想来今天张天赐这策令若是他不同意,恐怕这群文武百官,会挨个给他上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