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第2页)
一张嘴两层皮,翻来覆去都是。
沈容一派坦然,赵念安被他绕了进去。
他拉着沈容在小榻上坐下,关切道:“究竟是怎么回事?你怎么如此多的毛病?你不是熬夜读书读坏了身体吗?怎么又变成了心病?”
沈容叹气道:“这种事情,少爷就莫要追问了,说来都是苦。”
赵念安安慰着拍了拍他的肩头,温声道:“那倒也是,这种事情总是不好受的。”
******
翌日清晨,天还没亮,赵念安就被沈容从被子里逮出来,连哄带骗拉去了衙门口,米铺掌柜已经支好了桌子,伙计们正在一袋袋大米往空地上摞,李画儿穿着棉麻制的灰色衣裳,撩着袖子,手脚麻利地帮忙。
赵念安坐在一张酸枝木太师椅里,环着手臂连连打哈欠。
快辰时的时候,老郎中带着徒弟姗姗而来,他们将摊支在一边,笔墨纸砚尽数带来,厚厚一沓粗纸落在手边,用纸镇端正压好。
方德子拨空去附近包子铺买了几兜包子,又打了两碗豆浆。
赵念安忍着倦意喝了两口豆浆,哈欠打得眼泪都飞了出来。
方德子心疼道:“真是可怜见的,我们少爷吃苦了。”
赵念安无奈道:“眼下是什么情况,容你这般胡说。”
方德子支支吾吾道:“那如何一样。。。。。。”
赵念安摆摆手,叫他到边上吃包子去,方德子捧着油纸包给伙计和老郎中各分了几个包子。
沈容就着豆浆吃了两个包子,打趣着和赵念安说了会儿话,想帮他醒醒神。
眼看有许多百姓围观过来,他们昨日听说了此事,便想着赶早过来瞧瞧,当时心里也未当真,想着派米估计也就一两袋米,却不想今日过来一看,数百石大米堆积成山,把县衙大门堵得水泄不通。
人流逐渐涌了过来,熙熙攘攘挤在桌前,辰时一到,方德子迈着沉沉的步伐,摇摇晃晃站到椅子上去,从怀里拿出沈容写的文章,慷慨激昂念了起来。
文章里只字不提少爷少夫人心善,只诉百姓之苦,从五年前旱灾开始,江南米业大受重创,许多州县颗粒无收,以种茶为生的高山县更是食不果腹,一度陷入饥荒,朝廷赈灾粮饷迟迟不下来,百姓被迫要吃高价米,好不容易熬过灾情,又因物价紊乱再陷饥苦。
洋洋洒洒说了一大通,只在结尾处说今日派米,见者有份。
在场百姓无不感怀身受,悲痛垂泪。
米铺掌柜带着伙计维持秩序,请百姓们排成两列,各自带上盛米的工具,方德子与阮策负责一列,沈容与赵念安负责一列,李画儿帮着老郎中打下手。
百姓将麻布袋子凑过来,赵念安亲手舀了米倒进去,舀了三四下约有五升他才停手,换下一位上前。
百姓无一不感恩戴德千恩万谢,他们有些人衣衫褴褛,头油腻,身上更散着异味,几乎与乞丐无异,若不是派米把他们引来,赵念安根本不知道高山县穷困百姓如此之多。
他心里难受,越的卖力派米。
沈容站在一旁痴痴地盯着他看,这便是他藏在心里半辈子的人,纵使刁蛮骄横,却也心地善良,见到肮脏潦倒的疾苦百姓未有半点嫌弃,只有一腔悲悯。
赵念安派着米,不着痕迹甩了甩酸痛的胳膊。
沈容笑道:“夫君歇歇喝口水,让我来派一会儿吧。”
赵念安讪讪道:“也好,我一会儿就来替你。”
沈容含笑不语,从他手里接过米斗。
一位衣裳打满补丁的婶娘牵着孩子走来,她模样歉疚道:“贵人们,我带了孩子来,能否领两份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