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开荒1(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 降雪尚且能忍,雪融之时,才是真正的杀人天。
那年积雪融化,倒春寒来临,爹妈和弟弟妹妹都熬不过,陆续冻死饿死了。
祖上只是个十七八岁的少年,靠着身强体壮,硬生生地抗了下来。
老娘临死之前,掏出了家里最后一把稻种,塞给少年后,就咽了气。
而孑然一身的少年,则孤身一路南下,一路逃荒。
走啊走,不知道走了多远,逃到通州(今四川达州),还在逃荒路上捡了个一起逃荒的老婆。
到了通州的一个叫东乡的小县城附近一个村落,夫妻二人被心善的地主老爷收留,靠着一身的力气,成为家里的长工。
就这样白天给地主耕地、劈柴、割草、喂羊,晚上就睡在地主家的羊圈。
不是地主做贱人,而是地主家也没多余的房子,反正你要就睡,不要就自己想办法弄个地方睡。
羊圈是在山脚下的一个小木屋,对于逃荒的人来说,自己去搭茅房还不如先跟羊一起挤着,至少晚上还暖和,这对逃荒路上历经白眼和恶意的少年夫妻而言,此处已是人间仙境,又岂敢妄生贪念。
可人总是不安分的。
等人安定下来后,肚子也算能有五分饱了,就开始琢磨着能落个户,成为这里的正经人家。
而落户则必须要有产业,不然就是流氓。
流氓,就是流动的、不稳定的无产人员,这种人受不到朝廷的保护,随时都可以抓捕,击杀。
而不想当流氓,就必须要有自己的地、房屋、生计。
吴世璠提了对老翁的故事提了个问题,
“老爹啊,为什么你祖上不能回老家呢?灾过了,回老家不好吗?”
老翁吧嗒吧嗒的抽着烟,苦笑着说,
“娃啊,因为老家已经回不去了。老家的地,已经在灾年卖给了贪婪的乡绅,换成微薄的口粮逃难了。不然你以为祖上仅靠一把米,就能逃到南方?我祖上的媳妇,就真的是捡的?”
老翁没有理吴世璠,继续地讲他祖上的故事。
对于他的祖上,想要像个人样而不是如牲畜般被人随意辱杀,就只能在这个新地方扎下根来。
只为了两个字——活着。
因此想办法弄块地,让自己的孩子能够像人一样的活着,而不是像自己夫妻,跟畜生一起同吃同住。
没有地没有房,在传统的社会观念中,就是“盲流子”
。无地的流民等同贱民,境遇非常的惨。
首先,从官府层面就遭受到体制性的歧视,征召徭役、修桥开渠也是优先征召;
同时,本地人也是集体的鄙视和抵制,动辄羞辱驱赶,抢夺财产,霸占其妻女。
最后,就连找个吃饭的活计都难。
想在城里找个营生,都得有本地人给你担保。
没有本地人出面,谁又能保证,你这个无田地无房产,且来路不明的外乡人会不会做出什么坏事?
为什么逃难大多数人想着去投靠远亲,因为至少看在亲戚的面上,作为本地人的亲戚能给逃难者做个担保,让逃难者能在城里找个营生,求个活计。
但即使如此,担保的亲戚也是挡了极大的风险。
多年不见的亲戚,突然来到这里,又怎么知道你这人,是否是在外面担了命案的强人,还是吃了官司的要犯呢?
至于借钱借粮,那更是不可能了。亲戚做到这个地步,已经对得起了。
听到这些,已经开始脱离了吴世璠的认知了。
在温室里成长的少年没想到,底层民众的生活,是如此的残酷。
吴世璠不服气,觉得老翁有些危言耸听,因为在他身边的那些宗亲,都是极好的,对他都是客客气气,和蔼可亲。
老翁听了之后,“呵呵”
直笑。
“那是你的家族势力大,还没遇到落魄的时候。娃儿啊,你别怪老头子说话难听,老头子说的都是实话:
如果你家落魄了,第一个站出来要伤害你的,就是你的族人、你视为手足的亲朋。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