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汉家儿不为奴(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
所以周士相这几十人,在刘进忠看来,定然是他周某人的亲养厚恩之人,不然绝对不会这般生死相随。
刘进忠本意,是没想过周士相真会去募足五百名士兵。
而是觉得,周部转战各地,肯定不全是精壮汉子,应该有数量不少的伤兵、家眷。
那么周某就可以拿着这个钱、粮的一部分,去赈济营中老弱。
然后等人心稳定下来,再沿途招募些人马,补充队伍。再把钱粮换成酒肉加个餐什么的,吃饱了才能练成精兵。
到时周士相手头上有百来个敢打敢冲的汉子,那也是了不得的。
与其五百怯弱营兵,不如百来个能够“以一当十,摧锋陷阵”
精锐家丁。
假如真是招来五百营兵,那队长、伍长这些基层军官怎么办?
();() 就算周部所有士卒四十余人全部晋为伍长,每人领一个十人队,周士相的人手都不够。
更别说主将身边还需要一支训练有素的亲兵卫队,在临战时冲锋陷阵、不敌时撤退断后或者督兵作战时可用了。
孙子兵法都说了,“兵无选锋曰北”
。
但周士相这样说的意思就是,他立刻就要扩充部队了,而且是要从降兵里选。
为什么选降兵。
因为降兵有基础的训练和战场的磨砺,听得懂军令和知道军营里的规矩。
知道战场上士卒不遵军令就要被自己人杀掉,埋伏的时候不能乱说话,要解手的时候得先报告长官,不能在战场上乱捡东西之类的军规。
所以降兵战力再不济,“综合素质”
都比刚当兵的平民高。
这也就是周士相想要降兵的原因,他急于壮大自己,壮大自己掌握的反清力量,他没时间可以慢慢地训练士卒。
然而,降兵堪用与否暂且不谈。
一旦招募士卒,无论是降卒还是新卒,是必须要给粮给饷的。
没饷几个月或许还压得住,但一顿没饭吃,人家就得造反了。
“这是宁可把粮食给降卒吃也不给亲兵吃啊。”
刘进忠暗自诽腹。
他本来有心提点一句,告诉周士相一些领兵的窍门。
但看到周士相那冷冰冰的表情,一副好像谁都欠他钱的死人样子,加上刘国轩在旁边,刘进忠也懒得说太多,干脆大手一挥,同意周士相自选部曲。
“行,自己去选吧。”
就在周士相告谢后转身离开将要走出大门的时候,一直以局外人身份在场的刘国轩忽然问了一句:
“周将军,这么多年的坚持,为了什么呢?”
听到刘国轩的询问,周士相停住迈行的脚步,没有立刻转身回答。
十数息后,周士相缓缓转过身来,眼神中透露着坚毅,脸上带着一种平静,却十分骄傲又异常坚定的语气说:
“汉家男儿,绝不为奴。”
说罢,调头便走。
瘦弱的身躯渐渐远去,只留下一个高大的背影。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