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礼物(第1页)
2o24年第22本书《生命的礼物》,本书是欧文亚隆夫妇献给对方的最后礼物,前办部分共同完成,后半部分在玛丽莲去世之后欧文亚隆独自完成。
死亡,是生命最好的礼物。
悲伤,是我们为勇敢去爱所付出的代价。
我们都曾经、正在或将要面临所爱之人的患病离世。
当生命渐逝,注定无法阻止,该如何了无遗憾地告别,好好陪伴爱人最后的时光?
当永失吾爱,生活灰暗绝望,该如何坦然面对孤独,疗愈哀伤?
在读这本书时,我问老公:如果有一天,我突然离世了,他会怎么面对?他愣了一下,很生气的说说什么呢?我跟他说我正在读这本书,突然想到问问他,他说从没想过,或者说不敢去想,因为去想这个问题都是需要莫大的勇气的。
我在上班的路上想,当他进屋会看见这个家里的一切都跟我息息相关,却没有了这个人;他会接孩子回家,两个人一晚上可能相对无言,更没办法回答孩子对妈妈的想念;也可能会让我父母接走孩子,可独自面对空荡荡的房间,悲伤将更加浓烈。随后我没有办法再去想象了,眼角已湿,突然觉得先离去的人,比留下来的人更加幸运。
想到现在身体康健的,互相陪伴了一辈子的爷爷奶奶,正处于欧文亚隆夫妇的高龄阶段,88岁和86岁。虽然有很多儿女的陪伴,可谁也代替不了夫妻,即使吵吵闹闹,有矛盾有争执,可最能依赖的还是老伴儿。
这本书中多次提到了尼采的一句话:“死得其时”
。是的,死得其时,当生命已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度过,过的有价值有意义时,是不惧怕死亡的。人最怕的不是生老病死,而是活着的所有时间里,认为毫无意义,没有价值。所以,活出自己吧,让自己的生命热烈的绽放。你活得越充实,便死得越坦然。
2o24年第23本书《沉默的十三岁》,最近各个学校也在给孩子普及校园霸凌的知识内容,而今早我刚看完这本揪心的书。从个人的角度出,欺凌者固然可恨,有些孩子跟恶魔真的没区别,可为什么一个孩子会变成这样,也需要这样的孩子们的父母去反思自己在养育孩子过程中对孩子的忽视。
而自卑是被欺凌者性格的核心底色,并在被欺凌的过程中一再被强化和确认。这本书中的故事主角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善良懂事,处处为他人着想,这也是他受到伤害的原因之一,没再受到伤害的第一时间告诉妈妈,或者说怕给妈妈添更多的负担而不说,也有的是妈妈不去仔细了解就先指责批评孩子不能很好的跟同学相处。
对于被欺凌的孩子人们总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同时对他后期性格转变、勇敢反抗产生强烈的期待。可这样的孩子心理上所受到的伤害,真的可以全然疗愈吗?
而作为欺凌者的这几个孩子生活在缺少温暖和爱的家庭,受到了错误的价值观念的荼毒,内心是空虚、浮躁的。
欺凌现象的高期是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即小学高年段和初中阶段。所以,如果你正在遭受欺凌,请相信我,这真的不是你的错。很多欺凌者甚至不需要什么理由,就会对身旁的人起攻击,以满足自己是“强者”
的心理诉求,并用控制他人等糟糕的行为来获取某种满足感。请一定要相信,任何理由都不能成为欺凌者的护身符。
那如何避免被欺凌呢?
1。在同伴关系中建立健康的“界限”
。
2。建立清晰健康的“自我形象”
。自我形象即我们如何看待自己,如认为自己是弱小的、和他人是不平等的、是不重要的,等等,这样的自我形象就很不健康。
3。要有朋友或同伴,要主动去结交善意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