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重生日本战国当大名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3回 大原城围城战二(第2页)

部队都要集合了,我不想让这小伙子路上没水喝,底层士兵的劳动付出是最多的,想着待会儿跟川次郎或其他有官职在身的人要点水吧。

“没事,剩下的水你留着喝吧!”

我边说着边在地上摘了两棵野草,把里面的汁水搓出来,勉强去掉了泥垢,然后拿过他的竹筒水壶,用同样的方式帮他擦去了因为我而竹筒上染的湿泥。

这位年轻足轻看得目瞪口呆,就好像我这种人世界上独一无二一样。其实对我来说,这都是现代人的底层素质,我习惯这样了,其二,我也是想尽量提高将士的忠诚度,减少下克上的几率(笑)。武士一般不把农民当人看,我这样也是想拉拢下上下级距离,在我得到一定威望值被其他力量所敬畏的那一天之前,不会一直且对所有人都如此。

全军进中,走了有两个小时,太阳已经完全升起,等气温逐渐提高后,士气会有好转。

我记得两地有多少公里来着?是十公里,但这只是直线距离罢了,实际路程能达到2o公里。昨天只是行进了大概四公里,然后作为参战部队,我们多行了几公里,指挥所的部队停留在昨天的山头上,只有我们大军继续往前走了几公里。

大军在清晨的湿润空气和舒适气温下逐渐将抵达终点。

在不远处,逐渐看清了城的模样——周围环山盆地,中有一小山丘,高百尺,只有一丸,守军6oo人约,却士气高昂,城防层次低,也是木墙修筑,但爬上去有很大陡坡,上城里修建的土台阶已被他们全部挖掉,明显看出来了,有这个痕迹,设有一座瞭望塔,尼子氏的方块四目结旗飘扬在城的四个角落中。

这6oo人里,弓箭颇多,挤满了这座城防的周长。场内中心指挥馆也十分简陋,只盖了一座茅草屋,对面指挥官身穿无肩甲胄,背披甘草斗笠,年龄三十却面容如十四岁中年老者。

很快,这座城被我们包围起来,全军2ooo+人,后续还会补员几百。而其中1ooo+人却把路堵死在北边出口,已经占了总军力的一半!

其余围城部队在城外的三面,从西到东逆时针排列中,队列顺序是毛利家第一军→小早川家→毛利家第二军→毛利家第三军→吉川家→三吉家。

后续围城部队最终只补员到了216o人,并且重新调整了每阵人数,北边撤销了1ooo人的围堵战略——毛利军155o人,第一团45o人(宍户氏)、第二团51o人(还是宍户氏)、第三团6oo人(三吉氏)。毛利的部队增援1oo人,那几个臣子家的军队加起来增员了6o人,共61o人,但具体情报我不知道,我的职能只能理所当然知道毛利家的军力分布。

强攻肯定能攻下来的,但是肯定会多损失几员兵将,尼子氏的后方还有很多城要攻,总不该一路浪费人命吧?

不出意外,我们会一直围城,直到对方想投降,或者没有精力抵抗强攻上去。也或者如果西北方大内的进攻困难甚至被反扑,我军也将紧急采取手段拿下这里。

标配的剧情又来了,我方派了少许的人过去送信,如果敌方动摇,还会派人过去要求投降。这次终于没叫我去,我也很怕出现那种斩了信使的剧情(害怕ing)。

从刚刚那个排列来说,我们第三团就正对着城的南大门,而我是第一队,朝北方向最左端。眼神撇着右前边,敌人的弓箭手蓄势待,跟他们隔着好几百米都看得见他们眼神坚定。

很快,不过半个小时,我看见远方,我们的人从对面城门走出来,小心翼翼地半蹲着从那座城的山坡上下来,骑着马赶回了军中。

我利用我全场独一无二的一米六八身高,看着他骑着矮马到了毛利第一军阵中,然后接受了第一军的指示后,再骑着马去了我们后方几公里的总大将本阵。

天放晴了,昨晚被湿润的大地逐渐恢复干燥,只有部分水坑上面还盛着泥水。

站那么久,好累呀。反正我们也是优势,前军受到后方总大将命令:“每一团总指挥在任何紧急情况之外,有权自由命令士兵可自由或受拘束休息。”

“各位,坐下吧!”

三吉伯赖哈哈笑着大喊,“命令下来了,现在反正也还没到进攻时间,你们都坐下吧!”

他呲着牙,边走边拿起自己腰胯间的葫芦水壶,拔开盖子狂喝一口。

随后,命令被传到其他军团,全军接连坐在地上,听到一片“啊~”

声和随即的一片窃窃私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