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第1页)
“这韩信究竟凭什么?原本陛下让你随我一同出征,姑且还能接受是陛下对你的偏爱,可韩信这毛头小子凭什么能独立领军?
他才不过二十岁啊,他杀过人吗他?我大秦何时有过如此年轻的实权将领?娘的,本以为是被陛下派来镀金,没想到是来夺权的。”
章邯面色平静,敲了敲桌子,沉声道:“李将军,慎言,我们拥有的这一切都是陛下给的,我等作为军人,当以军令而行。”
闻言,李信逐渐冷静下来:与章邯,韩信二人不同,他是从先皇时期留下的老将,而章邯,英布,韩信几人,则是陛下培植的新将领。
整个大殿上,实际上只有他一个另类。想通这点,他不再言语,转而回想刚刚使者带来的旨意:
按照军令,他需在五日内率十万大军会合扶苏,共征魏地。而章邯,英布二人,则固守陈地,防范项梁等人支援。
他与赵佗二人陪陛下亲征魏地,左右都是陪衬,而韩信则不同,是真正意义上的征讨将军。
这也就意味着陛下最为看重培养的则是韩信一人。
李信摇了摇头,不禁苦笑,片刻后,径直走向军营。
李信走后,章邯扫向坐在角落的英布,见其一直没有什么反应,不解道:“英布将军,适才为何一言不发?,”
英布端正回道:“我与章将军几乎是一起来的军营,不过你应该知道,我来自骊山,那里是什么地方你也清楚,我能出现在这里,全依仗陛下的信任,只要我活着,陛下指向哪里,我便立在哪里。”
对英布这个人的来历,章邯曾有过初步的了解,但从没想明白,陛下从未去过骊山大营,为何独独选了英布为将领。这种想法并非是质疑英布的能力,相反,他对英布很是认可,戏亭之战,再到陈县之战,英布勇猛非凡,实属是罕见的屠夫。
正在章邯还在疑惑陛下为何能发现他们时,却是听到英布粗狂的笑声。
“再者说了,陛下亲征魏地,李信大将军也跟着去了,整个陈地只剩你我二人,好不快哉。老子这些年在骊山吃的苦,待陛下回来之前,都要给吃回来,哈哈。”
说到此,英布按捺不住激动,心中所想脱口而出。
章邯心中懊恼不已,后悔问出这个问题,在他与其共事的这段时间,陛下在时,英布尚还比较拘谨,平时亦不言语,如今看来,是要放开其天性了。
此时的韩信军营。
“将军,我们何时出发?”
营帐中,两名男人已是等候多时,韩信刚刚回来,便收到二人追问。
韩信看向其中一人,厉声道:“章将军把你送到这来,本将军绝不会特别关照,若是违反军令,定以军法从事。”
就在昨夜,韩信收到北上的旨意不久,章邯便将章平带到了他的面前,希望可以跟随他北上。韩信当然不肯,如此功劳,他怎会让与他人分享?但当其说明是陛下的意思后,韩信只能无奈接受。
“末将遵命,一切听大将军吩咐。”
章平大声说道,脸上神情极为尊敬。
听到章平的回话,韩信心中狂喜,强装镇定道:“章邯真是有个好弟弟啊。”
说着,冲着另一人瞪了一眼:“灌婴,你个老匹夫,多跟人学学,整天就是吃吃吃,早晚被文官坑死。”
听到此话的灌婴摸了摸后脑,也不说话,只是嘿嘿笑着。
一旁的章平趁机问道:“大将军,此次远征齐地,依陛下令,需先经沛县,将其收复后,再而攻齐,可我们只有三万新军,这点人会不会有些太少了?”
他神情微皱,看着面前这位韩大将军过于年轻,也没有指挥作战的经验,导致他对此次攻齐并没有多少信心。
韩信淡淡而笑,这样的质疑他哪里遇见的少了,自求学以来,从没有人认可他的才识,即便在军事辩论上赢得别人,也多是被人称为纸上谈兵。
是陛下,无条件信任他,给了他独自领兵的机会。
他的笑声逐渐抬高,抽出腰中宝剑,望着剑上锋芒之色,当即说道:“若无雄心志,怎敢赴江山?”
“大将军所言极是,我大秦将领人人当有此决心,不枉军中走过一遭。”
章平微微而笑,继而向韩信拱手道:“大将军有此雄心,此战必当大胜,当时封侯也不在话下。”
灌婴身体一震,封侯,那得是多大的官啊?
闻言,韩信莞尔一笑,正色道:“我韩信之志,乃是封王拜相,小小一侯爵,哪里会够?”
章平眉头微皱,陷入沉思:大秦如今哪有封王的可能,即使是公子公主,也不过是在咸阳当个富家翁罢了,丞相一职便更不可能了,哪有武将担任丞相的先例?而大秦向来讲究平衡之术,文官武将平衡,新官旧官平衡,要不然哪里会提拔我兄长章邯?
想到韩信的志向绝难实现,章平心中愈发苦恼,毕竟自己跟他如今是一条绳上的蚂蚱。
见者二人没有回应,韩信沉默,刚刚因雄心壮志而激动的心情逐渐平复。
他走进地图桌,抬起长刀指向狄县,喃喃道:“齐地,我韩信要在此一战成名!”
秦二世二年,扶苏会合李信所部,共举兵十二万攻打魏咎,连克数十城。
而反观魏国,因魏咎称王时,将都城设在了距离秦军最远的临济城,故而成了秦军讨伐时的最后一座坚城。
由于此次亲征,扶苏只带上李信,赵佗两位武将,并没有出现想象中那般力所不逮的情况,反而使得战斗决策更为果断,特别是在赵佗得知韩信一人领兵在外之后,李信与赵佗二人更是达成同盟,势要将新兴将领压上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