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草惊蛇(第3页)
。李渊见他不了解情况就敢来比武,心中也有了数,便笑着对他说道:“我们的告示上写得清清楚楚,年龄未满三十岁、未成婚或者订亲者,方能参与比武招亲。看你的样貌,你应该有三十出头了吧,你又说你是启民可汗之子,启民可汗之子岂有年过三十还未成婚的道理”
?阿史那乌大声道:“我今年才二十八!哪有三十岁!就算是成亲了又怎么样,大不了我退婚,这事又有什么关系”
。三个老头见这突厥人这么蛮横不讲理,一时间倒是无言以对了。
李秀宁见阿史那乌有耍横,便从屏风后走了出来道:“我们家小姐说了,你要是能拿出凭证,证明自己是突厥可汗的儿子,说清楚你们此次来晋阳的目的,我们家小姐可以与你一见”
。阿史那乌有见到李秀宁的相貌后,登时便两眼放光,直勾勾的看着她,李秀宁一副不矫不燥的样子,大大方方的任由这个突厥人看着自己。阿史那乌有听到李秀宁的话,半天这才反应过来,他收回热辣辣的目光,语带恭敬的说道:“我这里有一封书信,是我们大汗写给你们皇帝的,大汗命我为使团长,带着书信和使团,去长安见你们的大皇帝”
。说罢便从怀中拿出了书信。李渊接了过来一看,书信上果然有突厥大汗的金印,信上大意是:突厥与大隋乃是盟邦,现在大隋有难,突厥人愿意为大隋效力,只要大隋出钱出粮,突厥愿意出兵三万,帮助大隋平定叛军。李渊看完书信后,又将书信交给裴寂、刘文静二人,他们二人看后,脸上终于露出了欣喜的笑容,李秀宁从他们手中接过书信,也仔细的看了一遍,看完后不说话,把信交给了阿史那乌有,接着便转身进了屏风。阿史那乌有的眼光一直跟着李秀宁看,见她进了屏风后再无消息,便一脸疑惑的问李渊几人道:“她这是什么意思?你们不是说,只要我拿出了凭证,你们家小姐,就可与我一见吗”
?李渊笑了笑道:“刚才那位便是小女,你们已经见过面了”
。阿史那乌有听说刚刚那人就是唐国公的女儿,心中一时怅然若失,接着便闭上嘴不说话了。李渊三人见他也没别的恶意,连忙安排人送他出了府,几人到了外面一看,李元霸和几个突厥人正在摔跤,李元霸天生神力,后又得高人指点,一身武功确实当世难寻敌手。突厥人先是一个个的上,都被他摔得是七荤八素的,不得以只得四人一起上,这才和他打得有来有回。李元霸和一帮突厥人摔得正高兴,李渊连忙叫停了他们,并告诉李元霸,这些人都是大隋的客人,让他不得无礼,随即便让人给这帮突厥人安排了住所,好吃好喝的款待着他们。
李秀宁待突厥人走后,连忙找到李渊,让他把刘文静、裴寂二人叫过来,李渊一时不知所以,只得照做。刘文静和裴寂二人见了李渊,免不得一顿抱怨,李秀宁先跟他们道:“现在这事只怕是越来越麻烦了”
。李渊连忙问为什么,裴寂也说道:“突厥要派兵帮我们平叛,这是好事啊,再说了,这事以前也有过,有什么好麻烦的”
。刘文静也笑着说道:“他们就三万人,就算他们有别的心思,这点兵力咱们也不怕,有什么好担心的,秀宁你多虑了”
。李秀宁忧心的说道:“我所担心的事情有四件,第一、若是朝廷有意请突厥人帮忙,应该是我们先派人过去跟他们商量,怎么会是他们先来我们这边,还主动向圣上请求出兵?第二、他们既然并不是朝廷邀请来的,那我们就得慎重对待了,可该怎么对待?我们若是放他们进去,事后朝廷要是不答应他们的请求,肯定会追究放人进关的责任;我们若是不放他们进去,万一他们是真心来帮忙的,朝廷也有意请他们帮忙,那我们岂不是误了朝廷的大事?第三、他们说要派兵帮我们平叛,那他们的兵在哪里?到底有多少兵马?这事不管真假,我们必须得了解清楚,这样才能做到知已知彼万无一失;第四、现在该怎么办?让他们长时间留在城里肯定不行,放他们进关也不妥当,送他们出城总要有个理由吧,双方是盟邦,肯定不能硬来,还得另想办法才行”
。李秀宁说完,便问三个老头道:“这是我的几点意见,不知道阿爹和两位叔叔,对这件事怎么看”
?三个老头本来觉得没事了,听了李秀宁的这一番解释,又都觉得她说的有道理,一时间头都大了。刘文静叹了口气道:“他们又没有得到朝廷的许可,肯定不能放他们进关的,还好我刚刚没有对他们动粗,只是现在该怎么办?请神容易送神难哟”
。裴寂也说道:“就算不让他们进关,咱们把他们送出城去,那不光要找个合适的理由,还得他们愿意啊。人家可是说了,他们是要去长安见圣上的,咱们怎么劝退他们,这也是个难题啊。对了,不让他们去长安的话,那这事该怎么跟朝廷上报?隐瞒是肯定不行的,可要是照实说,只怕也会捅娄子,难办啊”
。李渊也摇头叹气道:“他们说是准备了三万人马,人到底在哪里?到底是不是这么多人,这事谁能查得清楚啊?想想就头疼”
。说罢李渊又看着李秀宁道:“秀宁啊,你爹我呢,和你刘叔裴叔,都是上了年纪的人了,这精力和体力啊,都跟不上喽。你就直说吧,这事你是怎么想的?如果是你来处理,你会怎么办”
。刘文静和裴寂也看着李秀宁,那都是一脸的期待。
李秀宁想了一下道:“既然两位叔叔都不同意让他们进关,那这事我看不如这样,咱们分几步进行:第一步,刘叔叔你先稳住他们,然后呢,你把郡中的军户都招集起来,提前做好军备,这事要大张旗鼓的干,特别要让那帮突厥人知道。第二步、阿爹你派人去到各处关防,让他们留意关外突厥人的动向,要是能现突厥大军,那就更好了。这第三点最关键:裴叔叔你要马上把这里的情况,先告诉朝中与你关系相好的元老,让他们先去探探圣上的心意。如果圣上确实有请突厥帮忙的心思,那咱们就给他们牵线搭桥,安排人送突厥使团去长安;如果圣上没有这个心思,那就直接让他们回草原去。你们觉得怎么样”
?李秀宁说完后,三个老头想了想,觉得眼下也就只能这么办了。李渊想了一下,又问道:“要是在关外没现突厥大军,那倒还好办,要是现了,这事怎么办啊?万一他们不是来帮忙的,是想趁虚而入,那就麻烦大了!就咱们手里的这点守军,三五万人还挡得住,要是突厥人来个十万二十万的,就咱们这点人,可真挡不住”
。李秀宁笑道:“就算突厥人是想来个假途灭虢,但是双方还没撕破脸,他们还说什么要去长安面见圣上,这也就说明了,他们其实心里也没有底。咱们把郡中的兵丁都召集起来,就是做给他们看的,就是要让他们知道,咱们已经有所准备”
。刘文静和裴寂点了点头,李渊还是有点不放心的样子,李秀宁见他还是有点担心,便对他说道:“如果阿爹还担心,那我看不如这样,咱们可以安排人,以给突厥劳军为借口,派人过去一探究竟,正好也可以看看突厥大军的去向,这样阿爹你总可以放心了吧”
。李渊听到李秀宁的计策,这才眉头一展,夸奖李秀宁道:“我儿这主意不错,既不伤双方和气,又可以探得对方虚实,好一个惊营计啊”
!说完三个老头都是哈哈一笑。
李渊几人笑罢后又犯起了难:该派谁去突厥那边劳军呢?去办这事的人,既要懂礼节,又要有胆略,还要能随机应变,三者缺一不可啊。李渊叹了口气道:“要是我家老二在这就好了,可惜他在长安当差,现在也赶不回来”
。裴寂提议这事让李秀宁去办,李渊笑道:“秀宁的本事倒是合适,只是她去的话,难免会让突厥人觉得,咱们劳军没有诚意。只怕突厥人会以为,咱们派个小女孩过去,是看不起他们突厥人”
。刘文静想了一下道:“你家老二虽然不在,但是你家老大在啊,让他去不就好了”
?李渊叹了口气道:“我看这事啊,也就只能我家老大出马了,总不能让咱们几个老头子去吧”
。李秀宁见李渊让李建成去劳军,连忙说道:“大哥去倒也行,不过裴律师的应变能力都还可以,刘树义又能喝酒又会玩的,他们两个也应该一起去,这样要是有什么事,大哥也不至于连个商量的人都没有”
。刘文静和裴寂见李秀宁让他们的儿子也去劳军,心里那是一万个不乐意,可当着李渊的面又不好说出来,只是脸上却都有点犯难的感觉。李渊见了他们的样子,只得说道:“行吧行吧,你们两个老倌的公子,这次一起去出点力,我家老三也去,让他们四个人组成一个团,再带上几十个人,带上好酒好肉好礼物,大家一起去,这样总可以了吧”
。刘文静和裴寂见李渊连派了两个儿子去,这下更没办法反对了,只得勉为其难的答应了下来。
接下来的几天里,晋阳城里便动了起来,一边是郡守刘文静大张旗鼓的召集军户集结;一边是裴寂安排八百里加急密报,将晋阳城中的消息传到了长安;一边是李渊忙着安排人巡边,一边安排人劳军的事情。李秀宁和李秀蛾见城中的气氛日渐紧张,便让人撤了擂台,比武招亲的事情也就先搁下来了。不出七日,边关那边还没有现突厥大军,长安城中倒是传来了小道消息:圣上并没有请突厥出兵帮忙的意思。李渊、刘文静、裴寂三人看到消息后,都惊出了一身冷汗,连忙请阿史那乌有一帮人出城。阿史那乌有这几天,虽然有好酒好肉招待,但整天被人看守着,哪都去不了,心里早就窝了一肚子火,见到刘文静便是一顿破口大骂,刘文静小心翼翼的陪着笑脸。阿史那乌有骂完后,又问刘文静道:“你们想干什么?我们可是要去长安的,你们把我们扣留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大隋难道就是这样对待盟友的吗”
?刘文静笑道:“我们见你们远道而来,是想让你们好好休息休息。你们不是准备派兵帮助大隋吗?现在我们准备了一些薄礼,想去见见你们的大军,烦请带一下路”
。阿史那乌有不知是计,还以为大隋答应了他们的请求,连忙带着劳军人员,去了他们的营地。这边裴寂见突厥人出了城,连忙会同李渊、刘文静,将晋阳这边的情况,正式上奏给了朝廷。不出三日,李建成一行人便传回来了消息:突厥在阴山脚下,确实准备了三万大军,但同时,突厥可汗的牙帐也已南移,已经逼近燕山以西,目的不明。李渊见形势紧张,便与刘文静、裴寂商议后,在晋阳郡中组织了三万大军,派往边关严阵以待。朝廷在得知了消息后,派了官员来晋阳,先表彰了李渊、刘文静、裴寂等人一番,然后又告知晋阳一众大小官员:圣驾将在八月份北巡晋阳。李渊几人听说皇上要北巡,一个个都忙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