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第1页)
【瑕不掩瑜,正是如此。】
【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嫪毐的叛乱被平定后,虽然吕不韦辞去了丞相之位,还被关了起来。但是很快,秦王政就将他释放了。让他回自己的属地洛阳,在那里颐养天年。】
【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因为他的才能闻名于世,很快赵国的公子赵佾便想邀请他去赵国为相,帮助赵国抗秦。】
【吕不韦当然拒绝了他,甚至连他的面都没见。】
【可这件事还是传到了秦王政的耳中,他当然很生气,立即下诏叱责吕不韦,并让吕不韦去蜀地定居。】
【吕不韦当然知道这是秦王政想让他远离是非,躲开赵国的招纳。但是这个时候,赵佾却在被吕不韦拒绝后,联合了其它四个国家,向吕不韦一起发出了聘书。】
【吕不韦当然仍旧拒绝了,但是这件事情造成的后果却比之前严重多了。】
【首先,吕不韦虽然不做丞相了,但是吕不韦还有很多舍人要养活,这些人中可不都是泛泛之辈,他们不可能像吕不韦一样安之若素,老老实实跟这去蜀地吃苦,很多人都开始蠢蠢欲动。】
【甚至有人还撺掇吕不韦的公子,让他去劝说吕不韦离开秦国,去他国继续做丞相。】
【当然了,吕不韦自然是严词拒绝,还狠狠惩罚了儿子。但是这件事情仍旧像之前一样,传到了王宫中,秦王政的耳朵中。】
【然后,接替吕不韦丞相之位的李斯,便登门拜访,之后,吕不韦便自杀了。】
【于是,多少年后,这又成了很多人质疑秦始皇的罪名之一。说是他让李斯赐下毒酒,杀了他的仲父吕不韦。】
【史书上是怎么说的呢?】
【《史记》:岁馀,诸侯宾客使者相望於道,请文信侯。秦王恐其为变,乃赐文信侯书曰:“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於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
吕不韦自度稍侵,恐诛,乃饮酖而死。秦王所加怒吕不韦、嫪毐皆已死,乃皆复归嫪毐舍人迁蜀者。】
【让我们先到退回吕不韦刚刚被罢相的时候,那个时候,秦王用了雷霆手段处置了嫪毐,众人都以为吕不韦也会被立即处刑。】
【但事实是,在十三个月后,秦王政才下了对吕不韦的处置,竟然只是让他罢相归家,回到属地洛阳。正如资料所说“封君河南,食十万户”
,说是秦王“不忍处刑”
。】
【相对嫪毐,这个惩罚已经是非常轻了。】
【如果不是发生了四国请封相的事,只怕吕不韦还会活很长时间,搞不好能寿终正寝也不一定。】
【但是,事情就是这么发生了,还是一件接着一件。与其说这相位是对他的尊崇,倒不如说这是对他的催命符。正是所谓的捧杀!】
【别说古代帝王,哪怕是现代的大企业,在掌握核心机密的员工离开时,都是要遵守竞业协议,不能随随便便入职对手竞争公司的。否则的话,就会被原东家告死,甚至还要吃官司。又何况是剑拔弩张的战国时代!这乃是犯了帝王的大忌。】
【但这个时候,秦王还是没说杀他,也只是把他贬到了蜀地。】
【可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叱责贬黜后,吕不韦不得不对自己以后的日子担心起来。】
【他知道如果再这样下去,早晚有一天,秦王对他的忍耐会耗尽,到时候不要说他自己,怕是他的舍人和全族都无法保全。】
【李斯的到访是压倒他的最后一根稻草,他这才会饮鸩自尽。以自己一人之命,保下了吕氏全族无数人的性命。】
【对他的死,很多野史上众说不一,有的说是秦王亲自赐死的,有的说是李斯出于私心将他毒死的。还有的说是被刺客所杀。正史上的寥寥数笔,反而被很多人忽略了。】
【首先秦国东出在即,不可能杀功臣,这样只会让六国贤能敬而远之。另外为了稳定朝中吕不韦留下来的臣属,秦王也不会杀吕不韦。大秦即将东出,朝内决不能乱。】
【所以,在当时的情况下。即便是撇开吕不韦曾是秦王父子的救命恩人,以及是嬴政仲父,陪伴了他整个少年时光的个人感情不说,只论当时的局势。】
【这天下间谁都有可能杀掉吕不韦,只有秦王政不可能。】
【或许,若干年后,嬴政可能杀掉吕不韦,但是这个时候是万万不可能的。】
【也是为什么在吕不韦死后,秦王政放过了他的族人和舍人,而且愤而向赵国宣战,讨伐四国请封相的始作俑者赵佾的原因。】
【是的,赵佾的捧杀之计成功除掉了吕不韦,引得秦王政震怒,决定出兵讨伐赵国。但这一役秦国因仓促起兵,并未准备太充分,以至于灭赵一战打了足足十四年。】
【好吧,吕不韦说的的确有点多了。但是,吕不韦极大缩短了秦国东出统一六国的进程也是事实。】
【而且吕不韦在朝期间,还化解了其它六国第五次合纵攻秦,更是功不可没。也难怪秦王政不忍杀他。】
【这就不由得想要唏嘘一句,嬴政所为,可比朱元璋登基后火烧庆功楼,烧死了大部分随他东征西战的老弟兄们;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削除了随他立下赫赫战功的将军元帅们厚道多了。】
【他们的功绩虽比不上始皇陛下,但这骂名却少了太多,真是以笔为刀,积毁销骨啊!】
作者有话要说:
美强惨8
朱元璋眼睛瞪得滚圆:“啥,火烧庆功楼?烧死了我的老兄弟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