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静心禅意诗词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六桃花源记赏析6(第2页)

,直到“豁然开朗”

,见到自性桃源,然后还需要“不复出焉”

,始终安住在自性桃源之中,此即为“守太”

。“守太”

,即是守元、守中、守仁、守真。直到不守而自守,无守无不守,无能守亦无所守,入于大化,“辞去”

,可矣。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刘子骥,有学者考证说,是陶渊明的一个远房亲戚,经常与陶渊明一起结伴游览山水。陶令之所以以自己的亲朋好友为例子,乃是进一步说明要见到自性桃源,并不是一件随随便便就能实现的事。自性桃源,一直鲜活地存在于陶令的生命中,他不仅见到了,而且深有体会,其生命也一直得以畅享自性桃源的快乐。而整天与他一起交游的亲朋好友,虽然也是志趣高雅之人——刘子骥,名雅,字子骥,但这种高雅的志趣依然停留在生命的表层,还没有深入到生命的内在。所以他们在一起也会经常交流思想,陶令的自性桃源思想必定为其所熟知,而其听说了之后,亦“欣然规往”

——非常高兴地打算前往。注意,是“打算前往”

,说明一直处于“中士闻道,若存若无”

的状态,就是说,虽然对于陶令所说的自性桃源很感兴趣,但并没有认为这是一件性命攸关的大事,反而只是把它当成一种“高雅的志趣”

,有也很好,没有也没什么。心态已然如此,必然没有足够的行动力来支撑结果的达成。

【未果,寻病终】结果已经注定不可能成功。这里的“未果”

,还有一层含义,就是“打算”

一直没有变成“行动”

,所以叫“未果”

。就像很多人听说了修行的好处之后,都跃跃欲试地打算修行——等有时间了就修行,等退休了就修行,等钱赚够了就修行,等孩子长大了就修行,等病好了就修行。。。。。。等等,总之是一直都在“打算”

,同时也一直都是“未果”

。“寻病终”

,寻,即不久的意思。不久之后就因病去世了。注意,这个“不久”

,也很有深意。到底多长时间是“不久”

?很多人到了临终的时候,突然现,人生如白驹过隙,倏忽而过,还有很多事没有来得及去做,死神的邀请函就到了。“阎王让人三更死,不敢留人到五更。”

于是匆匆而去,撒手人寰。所以,这个“不久”

也许就是人的整个一生。再说,谁能预测死神给自己下邀请函的时间到底哪天呢?

【后遂无问津者】就连整天与自己在一起的至亲好友都是如此,又何况他人呢?“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无,下士闻道,大笑之”

,估计陶令对《道德经》亦非常熟悉,真正能够闻道而行的上士实在太难遇到了,就连与自己一起隐居山中、不问红尘、经常听自己唠叨自性桃源的志趣高雅之士,也仅仅只是一个中士,生不起上士的“勤而行之”

之心,对于其他沉迷在红尘中乐不思蜀的芸芸众生来说,又有谁能听得进他的话呢?即使自己想说,也根本没有人听,就更不要说有人主动来问询了。“后遂无问津者”

,自性桃源的秘密从此沉入深渊,无人问津。写到这最后结尾一句的陶令,又当是怎样的心情。。。。。。

桃花源记终写成,后世纷纷传美名。

但作理想之所寄,何曾认真而躬行。

旷世珍宝无人见,徒劳陶令着此文。

今日解得其中意,悲欣交集诉衷情。

桃花源中复泉涌,酿得甘醴敬先生。

愿此新醅适众口,不负先生一片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