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半世清情清穿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3页(第1页)

“四哥,弟弟的诗如何?”

胤祥灿烂的笑着看向胤禛。

胤禛略一沉吟,微微抬一抬下巴笑了。“十三弟,我也有一首,你们听听如何?”

眼光却是飘向云烟。

“亭引微风暑气蠲,碧空如洗净云烟。

地饶佳景供清赏,节送新凉称午眠。

几处蝉鸣啁积翠,数行鱼队乐漪涟。

谁云秋色多萧瑟,无限青山入目妍。”

云烟默默低下头,没有做声。

欢笙却惶然大悟在一边惊叫起来,“咦,四爷的诗里有云烟姐的名字也,好巧!”

胤祥瘪了瘪嘴:“我的诗里也有啊,你就没听出来”

他复又转头笑的灿烂“不过论这诗文自然是四哥更胜一筹,十三甘拜下风!”

——

61、秋日四宜堂·桂花落

金桂飘香的时节即将过去,四宜堂的日子静得像午后的阳光。

云烟午后晴好时候会站了椅子摘了院里的桂花留下来,胤禛在屋里读书,有时抬头看她,见她站在椅子上采桂花,那单薄的身子被秋风吹过,好似能随时被吹走不见。胤禛持着书的手不由得收紧,从桌案后站起身,仍持着书卷的手背在身后,跨出屋子踱步到云烟站的椅子后,挡掉一些秋风,静静的看她踮着脚尖采桂花。

云烟采了一手帕桂花包好,准备下来。一转身却见胤禛一身不吭这么近的站在身后,吓了一惊,身子一踉跄,险些掉下来——胤禛忙展臂去接住她的身子,将她轻轻的抱下来。云烟忙从他怀里退出来,低头福身说谢四爷。

手帕里包好的桂花散了点落到胤禛的肩头和手中的书页上,星星点点带着清甜芬芳的香气。

胤禛抬手捻下一朵小瓣置于高挺的鼻端,微微眯着眼轻轻的嗅:“酿些桂花酒罢”

云烟又采了很多桂花,在胤禛的指导下,将采来的桂花放在通风阴凉处摊开,风干了一夜。满园的桂花香气,连屋内胤禛和云烟的衣袖上都是隐隐的清甜气息。

第二日云烟又拿出来细细淘尽,去掉渣滓。胤禛取了一部分桂花中加了砂糖,云烟细细的拌匀,最后将此封入了瓷瓶内任其发酵。

大约过了三日后,胤禛和云烟轻轻将瓷瓶开启。又加了米酒和人参,然后仔细密封了瓶口,云烟将瓷瓶放在避光处保存起来。

另外的桂花,云烟泡了桂花茶,又学蒸了桂花糕。

胤禛取了余下的桂花,做了桂花露,还淘成了桂花膏放在云烟的小桌案上。

秋日四宜堂里最后的桂花,就是这样物尽其用的将她清甜而纯净的气息落在了人们的心底。

十三阿哥胤祥和十四阿哥胤祯前后都行了纳娶侧福晋的仪式。虽不是娶嫡福晋,但红帐子是要坐的,也好歹是头一个,所以办的也是颇为热闹。

云烟随胤禛一起去参加了纳娶婚宴。

穿着大红喜服的胤祥真的很英俊,他的琥珀色眸子那么璀璨,面貌那么英挺,愈显宽阔的肩背和挺拔的身姿。

胤祥,真的长大了。他,要娶亲了。

云烟站在胤禛身后淡淡的笑,心中一片感怀。她还记得,当年那个说“我也有和四哥一样的络子了”

那个纯丽的皎皎少年,他像一片柔柔的和风,朗朗的乾坤。这样的少年哪。

胤祥周围的皇子们,云烟都没有看见。只看见了他,他是那么皎洁,那么好的少年。

胤祥听到四贝勒到的通报声,一下就抬头看到了进门的他们。几乎是带跑的冲过来。

胤禛淡淡的笑着抬手轻轻的拂了拂胤祥喜服衣襟上微微的褶皱说:“都多大的人了,还跑。”

胤祥就那样看着胤禛笑:“四哥,你来了。”

又看着云烟,眼睛是那么璀璨。“云烟”

云烟低头拿出包好的帕子,轻轻揭开。“十三爷,云烟没有什么能给您的,这是云烟的一点心意。”

云烟纤细的掌心里,嫩黄色帕子里躺着一个大红色的精美同心结。

这是云烟多日细细编制为胤祥而准备的结婚礼物。在这个时空里,她所有的东西都是属于胤禛的,于是只有这样一个微小的东西,是她自己能给胤祥的。

胤祥盯着这个大红色的同心结,几秒钟之后才轻轻从云烟手中取下,仔细包好放入怀中,抬起头浅浅的笑:“云烟,谢谢你。”

云烟略略低了头,恭敬的福身还礼。

++++++++++++++++++++++++++++++++++++++++++++++++++++++++++++++++++++++++++++++十四阿哥胤祯纳娶侧福晋舒舒觉罗氏时,云烟仿佛能透过他看到当年胤禛纳娶福晋时的少年样貌,他们兄弟真的如此相像,又如此不像。

日子在这样宁谧的指缝中流走,银装素裹的北京城像一位冬装少女,美丽而圣洁。

在春节来临时,康熙帝准备重新开始第四次南巡。过完元宵节,正月十六日起行,太子胤礽、四贝勒胤禛、十三阿哥胤祥仍然随行。

由于春寒料峭,云烟打点行装时带了许多衣物,跟随胤禛踏上再次南巡的路途。

胤祥娶亲之后,人显得比从前稳重许多。尽管如此,见到胤禛时还是那么亲近,见到云烟时,还是会笑的灿烂。

由于侧福晋瓜尔佳氏已经有孕,欢笙留在了府内照顾。胤祥只带了小川子来。平时起居,云烟也会时常按照给胤禛的也给胤祥准备一份。他的衣衫冷暖,云烟也会多注意些。

一路熟悉的地貌和景色,二十四日终于行至济南府,康熙带着胤礽、胤禛、胤祥参观了济南秀美的珍珠泉和趵突泉,还特意题字作诗。

胤禛在珍珠泉和趵突泉应康熙之命做了两首诗均得到了赞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