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神医凰妃传全文免费阅读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章(第1页)

大秦末帝的妹妹,九州大陆上唯一一个超品公主,封号更是前所未有的:镇国。

镇国无忧公主。

曾以女子之身平定三王叛乱,曾得天下百姓请愿,废太子,立皇太女的秦无忧,是秦昭帝最疼爱的小女儿。

秦昭帝曾在天坛祭典上公然宣称,得此女,我大秦无忧。

十五年前夏帝在江南揭竿而起,一路高歌猛进,却在一座孤城下生生被阻了十五日,若不是那守城的将领不忍百姓断了粮草,主动带兵出城,只怕夏军不知要在这座小城前折损多少兵马。

那守城的将领姓卫名子砚,是大秦名将,更是九州大陆当世俊杰最为嫉妒的男人。

因为他的妻子,是秦无忧。

卫子砚死守孤城十五日,为大秦争得一丝喘息之机,在城外十里坡与夏帝战至力竭而亡,一代名将自此陨落,乱军之下,尸骨无存。

卫子砚一死,大秦便再无能战之人。

当夏帝的军队挥至京都城下,秦末帝,那个因秦无忧不肯继位才得以坐上皇位的男人,却早早带着嫔妃子女从秘道逃生,将帝京百万子民都抛在了身后。

彼时,秦无忧生下女儿还不满一月,镇国公主再次扛起一国大任。可秦末帝逃走时带走了帝京七成的守卫军,只留给她一座毫无抵抗的空城。

为保大秦千年都城不受战火摧残,为保大秦子民不再受离乱之苦,秦无忧独自背负着一干文官的叱骂,同意放夏军入城,她,愿降。

就在夏帝策马于城门三里外,准备将大夏龙旗插上帝京城墙时,秦无忧着一身玄色镶金朝服上了城楼,在众目睽睽之下纵身一跃。

“秦亡,无忧岂敢独活!”

大秦镇国公主,以身殉国,终不负“镇国”

二字。

九州大恸。

夏帝登基后下的第一道旨意,便是以大秦最高礼节,厚葬无忧公主于京郊点苍山。

而卫子砚守的那座孤城,早已被世人遗忘了原本的名字,人们只叫它:卫城。

一朝天子一朝臣,可就连夏帝也不得不承认,秦无忧和卫子砚,镇国公主和大秦战神,他们值得任何人景仰。

秦羽眉在昔日的镇国公主府长大,夏帝并未在衣食住行上对她苛待,但也仅此而已。秦羽眉的存在,不过是他为了向世人昭示,自己并未苛待前朝血脉罢了。

一个推翻旧王朝,篡权立国的外戚,想要博一个仁君的名儿,至少面子上必须过得去。

昔日末帝携子女逃离皇城,十五年来未寻得踪迹,而作为唯一的皇室血脉,又始终在夏帝眼皮子底下,在京都中长大的秦羽眉,对于那些心念旧朝,一心复国的逆党来说,就是最好的一张大旗。

夏帝这么多年来始终找不到大秦血脉,对秦羽眉也越发忌惮起来,这才有了这次的和亲。

秦羽眉名义上是代表大夏与草原呼察十六部和亲,可夏帝早在送亲队伍里安排了刺杀呼察老王的杀手,一旦得手,夏帝就可以将一切罪名推到秦羽眉头上,到时既除了草原大患,又光明正大断了前秦血脉,可谓一箭双雕的好计谋。

夏侯璟看着秦羽眉那张酷似无忧公主的脸,又想起夏帝寝殿内挂着的那副画像,心中扫过一阵不安。

容貌与镇国公主相似,不是福,是孽。一如他的母妃……

“明日下午我们便会进京,从明天起,你就坐在马车里。”

夏侯璟估摸着,自己派出去的暗卫应该已经提前把事情办好了,附在秦羽眉耳边低声嘱咐着,“关于皇陵地图的事,你就装作不知道,即便是皇上问起,也不能说。”

秦羽眉疑惑地扬眉,他不是很想知道那个什么皇陵地图么?为什么还要自己瞒着所有人?

“想活命就听本王的话。”

夏侯璟看出她的不解,凝声威胁道。

“好……”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秦羽眉老老实实应了一声。

夏侯璟手心一紧,捏住了秦羽眉飘扬在风里的一丝长发,无意识地绕在指间。

第二日上午,夏侯璟一行抵达帝京城外三十里的驿站。

秦羽眉前世待得最久的地方就是部队,认识最多的就是军人,从来就没有什么男女大防的迂腐观念。半个多月的相处,她早和夏侯璟的亲兵们混熟了,大大咧咧地跟在夏侯璟身后进了驿站。

夏帝之前就收到夏侯璟和秦羽眉即将回京的消息,驿站内早有礼部官员等候。年过半百的老头看着秦羽眉就这样堂而皇之地处在一群男人之间,眼中飞快地闪过一丝不满。

礼部官员上前一步行礼:“下官见过璟王殿下。”

竟是丝毫未将秦羽眉放在眼里。可惜秦羽眉同学丝毫没有她也要受礼的觉悟,面对礼部官员明晃晃的挑衅,她还完全不在状况。

夏侯璟何等精明,一眼就看出了礼部官员的意思,只是他这一路看着秦羽眉一脸坦荡自如的模样早已习惯,面对这般挑衅,竟无端生出一种护短的情绪来。

“陈大人,本王奉旨,接永安公主回京。”

堂堂公主,难道还受不起你一个五品官一礼么?

听着夏侯璟渐凝的声调,陈大人心里咯噔一声。突然想起,这位璟王可不是什么好脾气的主……

不知是不是礼部的官员大多死板迂腐,见不得秦羽眉这般出格的女子,陈大人心中虽然又气又怕,可还是挺着脖子道:“下官不察,还以为公主在后面的马车上。”

不能怪他认不出,谁能想到公主会混在一堆男人里呢?

秦羽眉就是再粗心,这时也看出二人的交锋了。她慢条斯理地抚平衣袖,眼角一挑,居高临下地看着半躬的陈大人,不紧不慢的道:“大人年事已高,难免老眼昏花。只是为圣上排忧解难,还是要仔细些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