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集 求雨(第1页)
都说童年是无忧无虑的,我的童年经历了秽伥缠身这事儿后,倒也是过的平平整整和大院里的孩子每天放学就在里面疯,什么滚铁环、用竹子做的枪打仗,那时候的我俨然一副孩子王的模样,但是快乐的童年呢,始终是短暂的,不久后我就在市里的小学渡过了漫长的六年,这六年期间除了期待周末就是期待五一和十一两个长假了,但是这些都比不上春节了,是啊,试问哪个孩子不爱过年呢,现如今想想那时候的春节是真的很好玩的,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有年味儿的,我印象中的春节是和舅舅家的女儿,也就是我表妹上餐桌偷吃刚摆上的腊肉腊肠以及烟熏鸡和烟熏鱼,是晚上十二点的钟声,以及春晚,没错那几年的春晚才刚起步,虽然舞台效果不如现在,但是真的能从电视上透露出大家齐聚一堂,其乐融融的氛围的,现在的春晚为啥会被人们觉得没看头,大概就是少了以前的那种氛围吧。
记得那是我小学四年级的春节,那年的春晚主持人还是赵忠祥老师,就是“又到了动物交配的季节。”
那个原声配音,那年本山大叔上春晚的小品叫《相亲》,那年大家听得还是主流相声,这些大概就是我对那年春节的记忆吧,但是最最深刻还是一件让我无法挣脱以至于后来改变了我命运的大事。
那年的大年三十,我早早的被奶奶从被子里薅出来,穿上了红红的衣服,按说三年级的孩子,已经有着一种向往自主独立的倔脾气,但是老年人眼里,你始终还是个小孩儿,虽然我很抵触我奶给我穿红袄这件事儿,但是却又抵抗不了,因为我一挣扎,我奶就高高举起她那把木质的量衣尺,我瞬间啥倔脾气都没了,可是我还是软软的说了句:“我自己穿嘛”
我奶看我那小模样忍不住的还是笑了,于是让我自己穿,大家也别笑话,被奶奶和外婆带大的孩子谁没经历过这些呢,要不怎么说隔代亲呢,到了中午我爸妈来到了我奶奶家,大家其乐融融的吃了个饭,但是年三十的晚上我们是要去我妈娘家那边的,我外婆以往都是和我外公提前张罗着饭菜,但是这年却不同,不一会儿,我奶家中的座机电话响了,要说那个年代,家中有这玩意儿的就算了不得了,那会儿家中都有一个小本,作为电话簿,大家的号码都是写在上面的,还有些能人甚至就全靠脑子去记,一个人能记下几十个人的电话号,换作现在,谁记得住啊,有了智能手机的年月,大家直接备注在通讯录里,一切搞定,甚至不用手动输入号码,就像那些科幻小说里老生常谈的话题“科学的进步到底是给人带来了便利还是让人类退化了某些本能呢?”
在那个时候,想安装一台座机,那是多么的不容易,不是说有钱就能装的,安装师傅上门来,又是好烟又是好酒的伺候着,甚至留下一起吃顿饭也有,换做现在,来个装宽带的,也就倒杯茶就算是顶级待遇了。
诶?扯哪儿去了这又,那电话是我外婆打来的,首先给我爷和我奶这俩亲家道了声新年快乐,便告知我父母,今晚的团圆饭去我舅爷家去吃,让我爸妈中午在我奶家团完年,就去那边儿,我爸妈也答应了,于是在这天下午,我来到了那个石油公司的大院,这是我们第一次在舅爷家团年,一进门我那俩舅爷立马迎了上来,说实话那个老人家不喜欢孩子呢?打过招呼说完吉祥话后,大人们就开始聚在一堆打麻将了,好不热闹,上麻将桌的有我妈、我俩小姨他们都是我小舅爷的女儿,还有我爸,那时我不懂,玩牌的明明是这四人,为毛我舅和我俩姨爹喜欢在一旁看着,这有啥好看的玩的又不是自己,我小舅爷和小舅婆在厨房里忙活着,煎炒烹炸焖溜熬炖,锅碗瓢盆哗啦啦的响着,这似乎就是民间最有烟火气的新年了吧,我们这群小屁孩儿自然是坐在一起看电视了,记得很清楚的是,那会儿家里那台JVC的录像机,成了我们这群小孩最爱的东西,一个方方正正的录像带里面就录制了很多动画片,什么《海尔兄弟》《大头儿子小头爸爸》《魔方大厦》一看就能看一天,我和家里的表妹以及俩小姨家的孩子都看的没意思了,小孩子就是这样嘛心性一阵儿一阵儿的,很快就觉得无聊了,大人们对麻将的热情依旧是没有消减,但是跟这个氛围格格不入的还有一个老头,那就是我大舅爷,他一直坐在沙发的角落,吧嗒吧嗒的抽着烟袋锅子,笑盈盈的看着我们这群孩子,他看见我正在看他于是说道:“虓虓,你过来!”
说罢对我招了招手,我乖巧的走到他跟前喊了声舅爷,他依旧是笑着看着我,然后说道:“玩的无聊了吧?”
我点点头,于是问道:“大舅爷,家里有啥玩的吗?”
大舅爷站起身来,带着我走进他的卧房,弟弟妹妹们还在摆弄这录像机,想找到更好看的动画片,大舅爷吃力的蹲下身去,因为他的驼背让他十分不方便,然后让我帮他拽着一个木箱子,他和我一起将那木箱拖了出来,打开来之后,只见箱子里全是一些老物件儿,一些用线装订的旧书本,一把用铜钱串成的剑,一件藏青色的长袍,还有些杂七杂八的黄纸,大舅爷翻找了一番,拿出一个一掌大小的铜铃来,铃铛很大,长杆,杆的顶端有个山字型的三叉,铃身上有些斑驳,但是看得出以前是十分精美的,我讷讷道:“这是什么新玩具吗?”
大舅爷笑道:“这不是玩具,你摇摇看,要给舅爷听听”
我接了过来,奋力的摇了摇,声音很低沉,铃胆似乎有些老化了,根本摇不动,我挥舞着手臂,但声音也只是哗啦啦哗啦啦,闷的很,一点不好听,但是孩子嘛,贪玩,觉得有意思,于是拼了命去摇,还哼哼着:“叮叮当!叮叮当!铃儿响叮当!”
“行了行了!”
大舅爷立马制止住我,然后问道:“虓虓啊,现在知道大舅爷以前是做啥的了吧?”
我笑嘻嘻的说道:“知道了,你是圣诞老人!你养的两头鹿呢?”
大舅爷:“。。。。。。。。。。。。。。。。。”
然后随即笑了笑:“哎,圣诞老人就圣诞老人吧,来,拿给舅爷,舅爷教你怎么用。”
我将铃铛递回到他手里,只见他右手持铃铛,高高举过齐眉高度,然后根本不像我那样整个手臂都用力,而是轻轻动了动手腕,叮铃铃~叮铃铃~,那铃声突然就清亮了起来,甚至每一下都有回音在铃铛上环绕,那股声音直通人心,整个人仿佛安静了下来一般,仿佛是所有的情绪在一瞬间不再有起伏,而且那种回音仿佛在心里荡漾开来,大舅爷在摇铃的同时从袖子里抽出支香来,在点燃后继续摇铃,只听大舅爷嘴里念叨吟唱着:“祥煙馥郁!遂取云根!瑞气氤氲,罗田海岳遍遥闻,列圣尽来临赐福乾坤大地获清宁,炉香乍热烟雾盘旋,斋诚顷刻达三天,上帝降临轩,宥罪消愆,惠泽得旁沾。”
然后恭恭敬敬的将三支香放在他房间里香案上的香炉里。
();() 我也是好久之后才知道大舅爷口中念的是茅山上清派宗门的香赞,正所谓“香者,天真用兹以通感,地祗缘斯以达信,非论斋洁、祈念、存思、必烧香。”
香是向神灵沟通的媒介和通途。存想、意念、祈祷、祝愿、希冀等,通过香燃烧出来的烟传达给上苍幽冥,故此说“九天之上,惟道独尊,万法之中,焚香为先。”
也有请示上苍之意。
香赞之后,大舅爷仿佛在倾听一般,然后手中的铃铛没有停止摇摆,另一只手给香案的神位上供奉了一些果食,然后喃喃道:“这孩子既然受不了神授,又为何要背负这样的命呢?”
然后轻轻的叹了口气,当时的我自然是不理解这话是什么意思的,只是好奇的问道:“大舅爷能教我怎么摇出这种声音吗?”
他低头看了看我,非常严肃的蹲下身来,将那个铜铃递到我手上,然后又掏出一本古书递给我道:“虓虓,你记住,当你有一天能摇响它,就说明你已经开始背负你的命运了,还有这本书,等你能看懂它时一定要认真学习,你记住接下来舅爷跟你讲的,或许你现在听不懂,但是等你懂的时候一定是你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你无法接受神授,说明这辈子无法修习神通,也无法修练自身,但是老天却让你背负了接触那些东西的命运,明明是常人,也同样让你背负了天罚,具体会应验在哪里,舅爷也不知道,虽然你不能学习道法,但是也不是全然没有自保的方法,你还是能通过外力来做到一些事情,比如舅爷给你的这个铃铛,以后要好好用它。”
说罢还跟我说,这是我和他只见的秘密,让我把铃铛和古书揣进我的小挎包里,就让我离开他的房间了,我刚要离开,他问了句:“虓虓,你喜欢听故事吗?”
作为小孩子哪能不爱听故事的,于是点点头,他又说以后有空来他这儿,他会给我讲故事。
于是之后的日子里,我时长来到大舅爷家里听他给我讲故事,但是他给我讲的故事经常给我吓个半死,全是哪哪儿村子闹妖怪闹鬼的事儿,起初我去了一次之后,就对他的故事产生了抵触心理,就再也不去了,没想到这老头还不依不饶起来,一到周末就到我外婆家,说是找我玩,结果就是在我房间给我讲故事,后来我也就麻木了,索性就听他胡诌呗,但是到了1993年我上了初中,我们语文课开始学文言文了,我才意识到他讲的故事在《子不语》《搜神记》以及《阅微草堂笔记》里都有类似的记载,我心里不禁纳闷,老头子当年讲的故事难道都是真的?当时只知道《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晓岚写的,至于当时的我对纪晓岚的了解,几乎为零,于是又想查明白,于是下课我就去图书馆找相关纪晓岚的资料,那时候想查一个人的资料,那只能去图书馆,而且翻来覆去的找,哪儿像现在这样有网络那么方便,可以说我对纪晓岚的了解还得感谢七年后才播出的张国立那部电视剧,而且那都带着戏说的成分,当然图书馆里了解的并不是那么全面,关于《阅微草堂笔记》的写作背景还是一无所知,但是我突然想起了老头给我的那本古书,虽然刚学文言文不久,看起来还有点吃力,但是我听语文老师说过,辞海这玩意儿一般对很多古文都有注释翻译,于是初中三年里,我的语文成绩可谓是越来越好,所有精力都用到了文言文的运用和翻译上了,当然初中的语文功底,能完全读的懂才怪,只是知道了个大概,这本书貌似是一种奇门书,记载的都是一些简单的法门以及法器的制作与作用,这个时候的我,似乎明白了小时候大舅爷的那番话的意思,他说我命中注定无法修练道法,只能通过外力或者事物来达到一些效果,难道就是书上说的这些法器?但是他让我学这个干啥?难道我以后要去做个给人摆摊算命的神棍吗?诶,不对,这本书上甚至是连算卦都没教,也不知道老爷子从哪儿淘来的地摊书啊。
于是我自从离开雨城去外地上高中后,这本书我就再也没带在身上,不过那个铃铛我却一直带着,因为我以为那玩意儿挺值钱的,感觉是那些大人们口中常提到的古董,但是我依旧是摇不响它。
我上高中的地方也是四川地区教育质量口耳相传的好的MY市,这座城市由我国最大的科技城,给我的第一印象嘛,是米粉真的挺好吃的,其次就是真的大啊,作为第一次离开家的我来说,来到这么一个四川第二大城市,真的让人无比向往,我们学校是那种全封闭式的,刚进入学校就迎来了高一的军训,当然军训的前一晚,自然是在班级上分配寝室了,我们寝室在三楼,编号是三零六,但是由于这栋寝室楼房间比较多,我们寝室其实是没有住完的,原本的八人寝,现在只住了四个人,当我来到寝室时大家都已经铺好了床铺,而且他们三个都已经彼此认识了,这主要原因是因为,我爸妈带着我白天在MY市里到处游玩,吃吃逛逛的,来到学校就已经是晚上了,我选了个空床,那仨哥们儿倒也热情,赶紧上来帮我收拾行李和铺床,一切都收拾完后,我们才有机会坐下来彼此认识一下,第一个上来接我行李的大个儿名叫杜存伟,我们后来都叫他大伟,大伟是从京城来的,我们都觉得奇怪,京城的教学质量不比四川差啊,为啥这家伙大老远从京城来这儿上高中呢,后来才知道,这家伙的中考成绩赶不上人家那边的分数线,正所谓是地方越大,竞争越大,由于有杜存伟在这也养成了我们寝室集体说普通话的习惯,另一个小个子叫做谭浩,我们都叫他耗子,耗子就是绵阳当地人,所以每周周末都能回家一趟,这让我们这些外地学生羡慕不已,要知道第一次离开家的孩子,其实对回家有种莫名的向往,当然那时候只是觉得这种感受,只会是小孩子才会有的,后来才知道不管什么阶段,家始终是人最向往的地方,另一个流着鼻涕,头发乱糟糟的小子名叫邢晓花,我们当时见他一副邋遢样,又瘦成这样,也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小叫花。初次见面之后,大家你一句我一句没多久便算是认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