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铜驼陌上嗣子之争(第1页)
魏青龙三年。
自从西蜀诸葛孔明逝世以后,魏帝曹顿时觉得自己功业有成,国家再无什么大患了。
因此原本兢兢业业、颇为勤政的他,开始渐渐放纵自己。原本就对华美宫室颇感兴趣的曹,开始大兴土木,修建翻新各种宫殿、园林。
曹先是大治洛阳宫,起昭阳殿、增修太极殿规模、筑总章观。
后来又为了方便在宫中泛舟游水,下令调整水系,引毅水过九龙殿前,以氓玉为玉井绮栏,玉井之中还有神龙吐水、蟾蜍含受;并在井边树立巨兽、鱼龙雕像。
另外,他又在天渊池南开凿了流觞渠,在天渊池西畔修建了楔堂。在诸殿之前设置八坊,令才人居住其间,以便自己临幸。
博士马钧还专门为皇帝制出了司南车、水转百戏[注1]等玩物,以供娱乐。
要说这一年间,曹所做的最奢侈的事情,那便要说一说如今摆放在宣阳门大街两侧尽头、洛水北岸的一对铜驼了。
这对铜驼,原本一直摆放在长安城,相传是当年汉武帝为了纪念开通西域而特意铸造的。
为了装饰洛阳城,曹专门下令,从长安把当年汉武帝立于建章宫的十二金人、铜驼、钟虚、承露盘等各种古物统统移来。
一路上历经艰辛,耗费了诸多人力,而那尊承露仙人则由于太过沉重,在拆运时不慎被打碎了承露盘,不得已只能留弃于霸城,许是由于民间有人不满皇帝如此不顾民力,因此从长安还流传来了一个故事,那就是承露盘碎折之时,“声闻数十里”
,金人亦为之潸然泪下。
最后却只有很少一部分古董被成功运至洛阳,其中最贵重的,就是这一对汉武铜驼。
这对铜驼被移到洛阳后,被安放在了宫城正南门阊阖门外的大街两侧。
在铜驼的后面,依次排放着铜马、铜龙、铜龟、辟邪、麒麟、天禄等雕塑。
而住在大街两侧的人们,为了方便称呼,直接将阊阖门至宣阳门这一整条街道唤作了“铜驼陌”
。
这座街便成了后世赫赫有名的铜驼大街,由于这条街道极为繁华,后世因此常以“铜驼陌”
借指繁华游乐之区。
而铜驼陌的繁华,也令后世之人向往不已。
后来的元代,有一位无名氏诗人,写下了这样一首名为《货郎旦》的四折词:
“四季里常开不断花,铜驼陌纷纷斗奢华。”
直至清代,也还有诗人这样写道:
“五年见子铜驼陌,澹沲东风吹鬓丝。”
由此可见当年的这条铜驼陌,是有多么的令人神往。
街道旁,有几名不知是谁家的孩童与少年,手中拿着刚刚从街边小贩处买到的糖葫芦,一边奔跑一边还唱着一句童谣:
“金马门,金马门……金马门外集众贤……
铜驼陌,铜驼陌……铜驼陌上集少年……”
独立于御道之畔的夏侯玄,望着远去的孩童身影,只觉恍如隔世,不禁有些神情恍惚。
——
一转眼,已是秋八月了。
由于洛阳旧宫殿尚在新修当中,因此曹只能暂时移居于洛阳城西的金墉城。
不知不觉,皇帝也已在这洛阳垒中居住听政大半年了。
金墉城偏殿。
正在批阅各地条陈奏章的曹,不经意间又看到了几封字迹眼熟的帛书。
“又是高堂隆、杨阜、王基那几个死心眼。”
曹一脸的无奈,这几个月,就因为自己多盖了几间宫殿,这几个人可没少上奏折劝谏自己。
他取过案头那几卷帛书,依次摊开放置在了案上,一份份抬眼望去。
曹先看的,是中书侍郎王基的奏章:
“臣闻古人以水喻民,曰:‘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故在民上者,不可以不戒惧。……今寇贼未殄,猛将拥兵,检之则无以应敌,久之则难以遗后,当盛明之世,不务以除患,若子孙不竞,社稷之忧也。使贾谊复起,必深切于曩时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