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第1页)
南后看后竟然笑了起来,嘴上却说,“小小年纪胆子倒大,你可知造谣太子是诛族的死罪?”
苏慕嘉俯首道,“罪臣所言属实,不敢对娘娘有所欺瞒。”
“当真是有趣的紧。”
南后心情大好,看着苏慕嘉道,“你先带着兄长回府吧,这些日子在牢里吃了不少苦,回去好生歇息。”
苏慕嘉谢了恩,直到走出殿门的时候才松了一口气。
对于南后苏慕嘉听说的多,但实际上并未和人打过交道。他生死攸关的时候经历的多了,但此刻也觉得后背生凉。果然,被人拿捏着性命的感觉,时间再长也习惯不了。
等人走了,白姝也起了心思,暗自的和南后打探刚才苏慕嘉在纸上写了什么。
“太子有断袖之癖,你从前可听说过?”
白姝听完也是一惊,“太子和那位苏大人吗?”
南后点了下头,笑道,“这位苏大人倒是个妙人,生的一副好皮囊,人也聪慧。也难怪太子会喜欢。只难为朝里那些老臣,若知道这事非得吵翻了天不可。”
南后原本没多大兴致,这么两个人也不值得她费什么心思。只不过今夜吩咐何长辞去收拾残局的时候突然想起来了那日太子的反应,于是多留了个心眼,吩咐说若那两人没蠢到被毒死的话,就带过来让她见见。
南后欲起身,白姝伸手去扶,“娘娘就不怕他骗您?”
“若是真的,于本宫是件好事,若是假的,留他一命也没什么坏处。”
南后说,“明日就让他入翰林院,任五品修撰一职,允入东宫经筵侍讲,可进两院观翰林学士起草诰敕,再加赐银鱼袋。真真假假的,日子久了总能瞧出来。”
苏慕嘉那日塞到李祁手上的是张字条,上面写着:宫中疑有人对陛下不利,多是旧人,小心饮食。
李祁看完之后便顺手将字条放进了炉子里,看着字条一点点消失,变成灰烬。他以肃清刺客为由,要给晋帝身板换一批人伺候。那日那些刺客的确是伪装成了南后的人才得以得手,李祁此时提出这个合情合理,南后不仅没法拒绝,还得承认自己之前的疏忽之过。
潘公公当初是跟在先帝身边的人,算是看着李祁长大的,李祁对人既亲近也信任。他特意嘱咐潘公公,陛下入口之物都要再三检查,要时刻盯着,不能疏忽。
就这样内外严防死守了十几日,惊蛰那日夜里东城城门出现了异动。
成安王反了。
消息报道宫里的时候,李祁刚歇息下来。他信不过南后,大事小事都盯着,各地灾害偶有反复不敢疏忽,又因为成安王的事情,连着几日没怎么合过眼。
东宫点灯的同时,皇后宫里照样起了动静。
崔子安先赶到宫里,和李祁说,“你这样熬了几日了,身体怎么吃的消?王将军也已经赶过去了,我先过去瞧瞧,也省的你来回奔波。”
一旁的婢女上来给人穿外袍,李祁转头和崔子安说,“今夜没人睡的着,事情虽已安排好了,但也松懈不得。”
等李祁穿戴整齐,崔子安伸手拦了一下,皱着眉道,“萧远,你别把自己逼的太紧了。”
猎场之乱之后,南后为了安抚朝臣,大方得体的提出太子协助理政。李祁虽自小学的就是这些东西,但是南后毕竟把持朝政多年,这些年大小事务全揽在一身,不给李祁一点机会。
现在突然提出,还是在这个当口,看似让步,实则刁难。
都是凡身肉体,谁也没长着三头六臂。
人人都只看到他行事周密得体,却不知道他后面下了多少功夫。久负盛名,都不遗余力的去阿谀奉承,其中的鸿沟全然要靠盛名之下的那个人一步步去弥补遮掩,才不至于被人诟病德不配位。
崔子安都看在眼里,没忍住出声劝道。
李祁单手接过婢女呈上来的汤药,凝眉一口饮尽,伸手把空碗放在桌子上,闻言回头淡淡回道,“都瞧着我呢。”
东城出去再走几里路就是龙山,龙山里养着成安王的私兵。
十几日之前,李祁从苏慕嘉那里知道这消息后和崔太傅议过此事。李祁准备直接派人去围剿,既能攻其不备打个人措手不及,又能避免到时候波及城中无辜百姓。
崔太傅听李祁说罢问人,“那殿下准备派谁去围剿这些私兵?”
“涉及皇城安危,越快越好。”
李祁说,“驻城军是定心丸,不到最后轻易动不得。离金陵最近的是常州的威远将军,飞鸽急报传过去,等威远将军带军赶来,前后约莫只需要三日即可。”
“威远将军当初被大将军弹劾,因罪被贬,先帝下旨命他守在常州。”
崔太傅捂嘴咳了两声停了一下,而后看着人问,“他一与殿下心有嫌隙,二无兵权在手,三是戴罪之身,殿下将这样的功劳交到他的手上,可想过于殿下日后能有何益处?。”
李祁不语,崔太傅起身继续道,“用人之术,在于驭心,有的人只能做一时只用,有的人却可做长久之用。若大将军还在,殿下自然不用花心思在这些事情上。但今时不同往日。既然南后的背后还有承恩侯,殿下就不能手下无人。大将军虽不在了,大晋未必就不能有第二个大将军,我知道殿下不爱听这些,但为君者向来要懂得取舍,两利相权取其重,这次本该是殿下招揽人心,培养心腹的好机会。”
两利相权取其重,李祁也确实这样做了。
他舍弃了原本那个最好的解决之法,转而提前命崔子安去四大营调兵,等成安王的军队攻来的时候率先迎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