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古代方圆的含义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章 落定(第1页)

现在所在的朝代,方圆十分确定是没有听过的,是“大夏国!”

乍一听,还以为是我大华夏呢!实际上还是古代社会!根据各方消息,方圆理了一下,这个历史的断层,是在明朝后,历史上应该是清朝的,明朝末年出现了一个叫李朗坤豪族大人物,他起义成功后,改朝为“大夏”

,北驱鞑虏,南拒倭寇,东征朝鲜,西平疆族。

并且积极展兵备,鼓励商业,重视农耕,还开放海禁,弄来了不少番邦农作物,例如玉米,土豆,地瓜等。还有各种西方水果。本人也明了不少好东西,大到玻璃、水泥,小到牙刷牙膏,香皂、洗头膏等……。

看到这里,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所谓的太祖李朗坤,他也是个穿越者!而且是那种特别牛气的穿越者。

自开国以来,国力是蒸蒸日上,他留给后代们的财富,是无法估量的,教导的儿子们,也个个都是栋梁之才,太子继位后,给自己老爹的封号,直接冠上了“圣太祖”

的名讳,朝中大臣,没有一人反对。

现在的皇帝,是圣太祖的孙子,也是位有道明君,并不一味的只让男人读书,也允许女人读书识字,虽然不能科考,但是对女性来说能识字还是很不错的,只是一般农村也很少让女孩子去读书识字的了。他还让每一个镇子,必须要设有一个公立的学堂,据说这是圣太祖的遗诏里提到的若干个条件之一。

学堂里头的教书先生,都是朝廷国子院里特意培养出来的专门教书育人的先生。

这里给方圆的感觉,有点像她那个时代的四五十年代,虽然家家都是蜡烛照明,可是有了玻璃,家里并不黑漆漆;朝廷鼓励农耕,更鼓励商业。

而现在方家所在的地方,是大夏国,云州,威山县,长安镇,瓦村。属于西南地区!

幸好方圆在现代的时候也是西南地区的。所以影响不大。

据奶奶说,十几年前方家也不是瓦村的人,是威山县,镇山镇,落尾村的。爷爷的姐姐就是姑奶奶嫁到瓦村后,李姑爷爷去世,李家族里欺她孤儿寡母的,就叫爷爷过来帮忙照看一下,等表叔长大后,爷爷也就娶了奶奶在瓦村安家落户了。

姑奶奶觉得因为自己让弟弟在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安家过意不去,就给了爷爷几亩地山地,供方学和方雄读书,才供得方学考了童生。

方雄进学堂了,虽然比方学聪慧,但是爱玩,就没有考上童生。

姑奶奶家又使力把方雄弄进镇上的砖窑里做工。

八年前大伯娘嫁进来。四年前邹玉娘嫁进来。

虽然朝廷减免赋税,但是能不分家,大家还是不分家,这样可以少交点税。

瓦村这地方,山高水远,穷得很,一般来的人很少,一年到头也见不到几次外人,除了来收果子的。

出去赶集都要去长安镇,因为那里有砖窑和布庄,还有一些船商,人也多点儿。

这里赶集的时间,是初一和十五,跟庙会同时举行,热闹些。

当然,这里的庙会不单单只有佛寺,还有道观,拜那位同是穿越的大佬所赐,朝廷对佛寺和道观管理很严格,决不允许偷偷剃度,且道观和佛寺的税也要照常交。

瓦村这里既没有道观也没有佛寺,有的只是几座石头山,一条大河,一条小河,呈y字形状。还有一条通向长安镇里的山路。路的一边就是那条大河。

“爹,爹爹,你回来了?”

是伟哥儿和宇哥儿的声音。

方圆抬头看,大伯回来了。

大伯长的很是不错,方家的人皮肤都白,白皙的皮肤,眉清目秀,人看着很是温和,再加上读书,身上有一股儒雅随和的气质。

听到儿子的声音,大伯母也快走了过来,脸还有点红,接过大伯手里的包袱。

“英娘,辛苦你了!”

“不辛苦!”

大伯娘温柔说道,她甘之如饴。

“伟哥儿,玉哥儿,圆圆,燕儿,我你们带了冰糖葫芦。”

方学从自己包袱里拿出一个油皮纸,一共四串,圆圆,伟哥儿,宇哥儿,方燕各一串。方燕是前年大伯娘生的的妹妹,小方圆一岁,在屋里睡觉呢。

方圆拿着自己那串迫不及待吃了一个,酸酸甜甜的,真好吃。

说实话,她也很喜欢大伯的。

每次回家都会带一些吃的回来。

吃完饭,方学、方雄个自说了一些自己在学堂里和砖窑里的一些趣事,大家听得很开心。

方圆也感觉很安心。

她们家虽然外表看着穷,实际上还是有一定的存款的,只是下一代马上就要进学堂,花销上也大了起来,只靠存款,方学,方雄每个月的月钱,怕是不够的,而且自己也想识字,虽然本来就会,但是不可能凭空就会吧,得想想办法。

她现在算是想明白了,回去是根本不可能的,更没有什么空间,仙泉的金手指,而自己会的就是些学校理论上的中医知识,而且出来后也没有怎么用到,就只是在村子里的卫生所里给人拔拔罐、刮痧这些。

所以还是得想法子搞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