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3禅茶一味(第2页)
。最后封壶,盖上壶盖,用沸水遍浇壶身。
汪东海看了黄超这几下动作说道:“黄老板,我看你这茶艺功夫也不错啊。”
黄超道:“附庸风雅。我是学历史的,比较喜欢中国国粹,懂一点。”
汪东海说道:“那敢情好,我也喜欢。”
黄超把将壶中茶水倒入公道杯,这也有讲究,能使每个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有个好听的说法叫“玉液回壶”
。倒水过程中壶嘴“点头”
三次,即所谓“凤凰三点头”
。然后分别倒入小碗里,茶斟七分满。然后说道:“咱们就用主席瓷代替品茗杯。茶是龙井新茶,汪老师您品品。”
汪东海抿了一口,说道:“不错,尘心洗尽兴难尽,世事之浊我可清。关键是现在的年轻人很少知道还有茶道这一码事了。不简单。”
林玥自然希望自己的男人露脸,于是说道:“黄超,说说我听听。”
黄超说道:“那我就卖弄一次?咱先说这‘茶’字。有人说,一杯清茶,一颗静心:‘茶’字拆开即‘人在草木间’。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几度冷暖,几许纷繁,人与茶之间有着禅意相联,苦如茶,香亦如茶。当然话虽是这么说,不过我自己喝茶也常是牛饮,今天用‘曼生壶’,咱们也讲究一次。”
林玥道:“我来倒,你接着给讲讲茶文化,我也学学。”
黄超把曼生壶递给林玥,接着说道:“要说这饮茶之风应该是起于唐代,最早始于僧家和道教。
茶于佛教的最初关系是茶为僧人提供了无可替代的饮料,而僧人与寺院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和制茶技术的进步,进而在茶事实践中,茶道与佛教之间找到了越来越多的思想内涵方面的共通之处。可以总结为‘茶品人生浮沉;禅悟涅
盘境界’。”
佛教崇尚饮茶,有‘茶禅一味’之说。‘茶禅一味’的典故源自赵州古佛从谂禅师那句著名的偈语‘吃茶去’。宋代高僧圆悟克勤以禅宗的观念和思辩来品味茶的无穷奥妙,挥毫写下了‘茶禅一味’,其真迹被弟子带到日本,现珍藏在日本奈良大德寺,作为镇寺之宝。
北宋高僧禅惠大师在蒙顶山结庐清修时所创的‘龙行十八式’茶技,融传统茶道、武术、舞蹈、禅学、易理于一炉,充满玄机妙理。掺茶师手持嘴长一米多的长嘴铜壶,翻转腾挪,提壶把盏,准确将水注入杯盏中。每一式均模仿龙的动作,如龙行云动,似景驰浪奔,令人目不暇接,心动神驰。
林玥说道:“这我还真不知道,过去看少林寺之类的电影,以为和尚都喝白水呢,倒是看道士经常坐在一起喝茶。”
黄超笑笑道:“对,道教对茶确实很推崇,在茶道里注入了‘天人和一’的哲学思想,树立了茶道的灵魂;强调‘道法自然’,包含了物质、行为、精神三个层次。认为茶是大自然恩赐的珍木灵芽。讲究在茶事活动中,一切要以自然朴实为美,静如山岳磐石,动则行云流水,笑则如春花自开,言则如山泉吟诉,举手投足都应发自自然,任由心性,绝无造作。精神方面,道法自然,返朴归真,自己的心灵随茶香弥漫,仿佛自己与宇宙融合,升华到无我的境界。……
当然各国茶道,各家说法都不尽相同,中国就有四大茶道,博大精深。”
林玥就喜欢黄超侃侃而谈,一副博学的样子,听得两眼冒星星。汪东海听后说道:“讲茶道的人不少,我还是第一次听人从佛教和道教方面来讲茶道,另辟蹊径却又句句在理。听蒋馆长介绍你后,我已经认为很高看你了,没想到还是看轻你了。”
黄超谦虚地说道:“这都是小道,术业有专攻,不足为奇。咱们有点跑题了,还是说说这几件古玩吧,您看我废了半天力气,可别告诉我不真。”
汪东海见到黄超的宝贝层出不穷,对历史文化又有深刻的认识,随即也收起轻视的心态,说道:“我还得认真的看看,你这几十件,字画、瓷器、玉器、杂项、钱币样样都有,考验我呀,给你当掌眼师傅难度不小,你要给我涨工资。”
两人哈哈大笑,林玥抿嘴娇笑。
黄超琢磨着,今天就和你好好交流一下,省的你轻看了我,以后工作起来才不会有糊弄我的想法。所以也就尽其所能,毫不保留地和汪东海交流了一上午。
最后汪东海叹服道:“怪胎,怪胎,我遇专家无数,没有见到你这么全面而且每项都精通的,尤其你这么年轻,了不得!无人能出其右啊。”
黄超想是不是表演的太过了?正不知怎么回答,林玥说道:“汪老师,他这大部分都是纸上谈兵。你不知道,大学四年他把京城所有图书馆里关于古玩的书看遍了,博物馆里的古董都能说出个一二三来。傻小子记性好,刻苦,您别被这假象迷了眼。”
黄超暗暗给林玥竖起大拇指,林玥得意的给黄超抛了个媚眼。
林玥这么一说,汪东海心里才好受了一些,要不自己真白活了,笑笑说道:“那也不简单,给你当掌眼师傅压力太大了,还是那句话,要给我涨工资呀,哈哈。”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