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第1页)
燃文书库,最快更新明珠误投!
圣人此话一出,只见廷上众人都开始议论纷纷,又见少师刘墉踱步而出,手持笏板,道:“臣请奏,不妨待痘疫过去,圣人再加开恩科,如此便可安抚诸位学子。”
王攀听了此言,只笑道:“刘大人此话,臣却不敢苟同,如今参选会试的举子已经报名,若是突然加开恩科,怕是他们会觉得事有不公。”
刘墉便道:“凡是举子,皆为寒窗苦读之人,所求所想,无非是能有一日登科及第。我朝开科举,本意就是为了招揽人才,如今行恩并正科,广纳贤才,众学子感激圣恩还来不及,又怎会心生怨言呢?”
两人相持不下,汪荃在一旁听个分明,若正恩科并举,今年便会有两名状元,对没报名的学子而言,确实是好事一桩,只是已经报名正科的,难免会因为突然开了恩科,而心生不满。
太和殿中,圣人却不一言,本朝还未有开恩科的先例,钦天监监正晏兆敏在一旁悄觑圣颜,见圣上表情无恙,便轻吐一口气,道:“臣有一言请奏。”
王攀并刘墉便停止争论,一齐看着他,圣人略微颔,晏兆敏见了,便稳了稳心神,道:“今次痘疫来势汹汹,先有小皇孙身处险境,后有太子殿下在东宫隔离,如今京中局势稳定,太子、小皇孙都安然无恙,正是天佑我朝。”
真是拍得一手好马屁!汪荃在心中暗赞道,又听晏兆敏道:“臣昨晚观天象,见金木水火土五星齐聚,此乃大吉之兆,圣人若此时大赦天下,开设恩科,正是顺天道,合民心之举!”
此言一出,满庭皆寂,刘墉、王攀两人也不再争执,堂上众人皆静侯圣裁,只听圣人道:“如今看来,却是天意。”
诸臣随声附和,圣人又问晏兆敏:“除开设恩科、赦天下,卿还有何提议?”
晏兆敏略一躬身,沉声道:“还可待保章正占吉凶后,行祭天礼。”
圣人点头,便道:“如此,便由钦天监拟定祭天日期,着礼部循旧例操办,待祭天礼后,大赦天下。”
“微臣遵旨。”
严秉学同晏兆敏一起道。
圣人又道:“自朕即位以来,痘疫两次霍乱人间,屠戮百姓,朕心悯之。东宫众人,当其冲,朕心忧之,夜不能寐。然因太子德重,幸得上苍垂怜,疫情已趋平稳。”
汪荃在堂下听了,便知道圣人有意叫太子祭天,又见王攀脸色稍沉,众臣子拱手,只听圣人道:“朕自感罪责深重,致天神屡降痘瘟于臣民。”
“传朕旨意,下罪己诏,以示天神。皇太子煜,代行此次祭天礼。”
太子杨煜听了,立即出列,行跪拜礼,刘墉在一旁看了,便略微冲他摇了摇头,太子却视若不见,执意道:“还请父皇收回成命。”
王攀听了,耳朵略动了动,正准备上前,却见圣人不置可否,看着太子道:“此事不必再议。”
便住了嘴。
圣人又同严秉学道:“至于开恩科一事,还是缓一缓,待京中无患者时,再行定夺。”
严秉学便道:“微臣谨遵圣谕。”
待朝会散去,王攀刚行出太和殿,便被一年轻公公拦下,只听他道:“奴才见过尚书大人。”
此人正是上次同慧妃禀报的小邵公公。王攀今日见了他,便道:“小邵公公,可有什么事情?”
小邵公公还不清楚前朝生了何事,此刻见王攀黑着一张脸,料想不是什么好事,便转换了语气,笑道:“却是好事一件,娘娘同太后请了懿旨,邀府上三姑娘两日后进宫见驾。”
王攀听了,只捻须沉默,又听小邵公公在一旁道:“娘娘还说,届时罗小公爷也会出席,还望二姑娘好好准备。”
王攀点头,又问道:“娘娘这几日身子可好?”
小邵公公听了这话,忽然语带悲伤,道:“因着二公子的事,娘娘这几日愁眉不展,昨夜里更是哭晕了过去。”
不想这话却是戳中了王攀的伤心事,道:“还请公公告诉娘娘,保重凤体才是。”
两人又闲话了几句,王攀见太子同刘墉朝此处走来,便打了小邵公公,自己一人走开。
只听太子同刘墉道:“先生,今日父皇要孤行祭天礼,不免有违祖宗礼法,先生为何不曾劝阻。”
刘墉笑道:“殿下,你已行冠礼,圣人做这些安排,也是常情。”
说罢,又略带赞赏地看了看眼前的青年。杨煜品行优良,为仁善政,博学多识,确是储君的不二人选。只有一点,因他一路过于顺遂,遇事未免过于不争。
太子叹息一声,又道:“睿儿已经痊愈,太子妃也逃过此难,孤已请示父皇,不日太子妃便能回宫,届时夫人可来宫中探视。”
刘墉便道:“谢过殿下。”
两人正说着,却见梁连兴前来,只听他道:“给太子殿下、少傅大人请安。”
刘墉略点了点头,便退到了一边,因他一贯讨厌阉竖,故而从不交集,只听太子道:“公公可有事情?”
梁连兴便道:“圣人请殿下到乾清宫。”
说罢又抬头看了一眼刘墉,笑着同太子道:“有要事相商。”
刘墉见他眼神挑衅,不免心中有些怒火,又因太子在近旁,不好叫他难做,只好道:“臣恭送殿下。”
待太子到了乾清宫,圣人正在批阅奏折,见他来了,便叫人把茶水呈上来,又见梁连兴手里拿着一本名册,后跟一众手捧画轴的内侍。
太子见了便问道:“父皇,祭天一事,儿臣还是觉得有些不妥。”
圣人听了,便笑了笑,摇了摇头,又道:“煜儿,朕已说过,此事不必再议。”
梁连兴在一旁听了,便将茶水端至二人近前,又听圣人道:“你身为太子,传嗣一事,不可轻忽。”
太子听了这话,便知道了这些画轴是做什么的,刚想要拒绝,又听圣人道:“先前你母亲在时,凡事都顺着你的意,你说不想纳妃,朕也不曾逼迫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