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第2页)
黛玉道:“这是倭国舶来的书,记有倭国传说,也有倭国的史事。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当博采众长才是。”
她将书往后翻阅,点了点上头的字,“你且读这里。”
被这本异国舶来的书一激灵,宝钗困意尽散,直起身子细细读来。黛玉也不打断,悠然品茗。
也不知过了多久,宝钗掩卷长叹:“没想到倭国的推古女皇,其隐忍与手腕着实令人佩服。”
黛玉道:“此女前后几次平衡朝野,从母家夺权,又目光长远,让权于侄。倭国弹丸之地,有此女实属不易。”
她目光炯然,继续道,“安国公主所处的境地,难道与推古无相似之处吗?”
宝钗讶然,再听黛玉问:“自古女子有多少能成事?皇子才能再平庸,有朝堂众臣稳着,总能当个守成之君。你且想想,为何宫中两位不属意于那几个皇子,却属意于安国?”
静心思索,宝钗内心好像被触动了什么机关,脸色苍白,良久才缓缓道:“皇家算计,竟是把亲情也算计进去了。”
黛玉道:“自古君王多恋权,上皇退位,怎会轻易放权?皇子虽无才干,但心远志大,不好控制,放眼宫中,唯有嫡女可当傀儡。再则,陛下欲要守权,膝下儿女诸人,最能帷幄两宫平衡的也只有安国一人了。”
宝钗钦佩黛玉心之细,察之敏,思之捷,朝堂之上都没发觉的事情,能被她一针见血地指出。
黛玉蹙眉道:“如今好的是公主如林中黄雀在后,但忧患甚多,若要平定,须从几处下手。”
她拉起宝钗的手,在手心里写下一个“服”
字,“一则令皇家宗室服,二则令实臣清流服,三则令世家豪门服,此可谓三服。”
宝钗握紧手心,长久不语。
这个字也写在了安国公主的手心里。
安国公主却毫无芥蒂,淡然道:“一、二倒是不难,然三须得好好打算。”
她顿了顿,忽的笑了,“细细一想,若一、二定了,三却也容易了。”
须臾间,宝钗眼中恍惚间出现了唐武帝的模样,再一定神,明白过来,道:“如此,只有虎符一事须劳心了。”
安国颔首道:“总有机会的。”
又赞许道,“想得不错。”
宝钗不欲将黛玉托出,她要牢牢护住她,故而只字不提。
一出公主府,归家途中,宝钗觉得自己背后满是冷汗。马车很快来到荣宁两府的大街上,再一转过这条街,就是薛宅了。
宝钗微微挑起帘子,透过布帘缝隙望着荣国府前的石狮,心下有了计量。
到家后,她唤来莺儿,让她将薛家商铺的册子尽数取来。莺儿虽不知何所以,但仍旧捧了厚厚的册子而来。
宝钗秉烛夜阅,竟是熬到了鸡鸣时分。薛母从莺儿处得知女儿一夜未眠,心疼地独自前来,见宝钗已在桌上将账册分成几叠,安然坐在一边喝茶提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