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论佛(第2页)
他又朝我笑了笑,“这些内容现在佛学院的教材上都有”
“那宗教究竟是什么呢?”
我问
“宗教产生于人明确知道了死的含义那就是人一旦进入死的状态,就会永远离开这个世界那么,人就需要解决面对死亡来临时的方法“我是谁”
“我从那里来,到那里去”
这些都是宗教需要解决的问题”
方丈回答道
“这些问题解决了吗?”
我问
“解决了一部分”
他回答,“宗教其实就是宗教解决的是面对死亡来临时的方法,准确地讲,就是探索人类灵魂的哲学体系宗教不同,对这些问题的看法也就有所不同”
我不禁对他肃然起敬“人死了以后有鬼魂吗?”
我问
“不知道,但是我相信”
方丈回答道“这是佛教的基础没有鬼魂,何来生死轮回?如果没有了生死轮回,又有何人会相信我佛教?”
“我相信,因为我看得到”
我看着方丈认真地说
他不相信地看着我
我把我的事情一一向他讲了
“阿弥陀佛!施主,感谢你你的经历让我更加坚定了我的向佛之心!”
方丈真诚地对我说
“为什么在佛前许了愿要来还呢?难道佛主这么需要凡人的还愿吗?”
我又问
“这……”
方丈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作为人,难道不该去回报我佛吗?”
他反问我
我说:“这不是一个问题,您说的是伦理的问题,是道德的问题”
“那你认为这是为何?”
他居然反问我
“佛的慈悲是什么?”
我不想回答他的那个问题,因为我也不知道
“我今心,不为自求人天福报、声闻、缘觉,乃至权乘,诸位菩萨,惟依最上乘菩提心,愿与法界众生一时同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慈爱众生并给与快乐(与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称为悲;二者合称为慈悲佛陀之悲乃是以众生苦为己苦之同心同感状态,故称同体大悲又其悲心广大无尽,故称无盖大悲大智度论卷二十九将慈、悲赅摄于四无量心中,而分别称为慈无量与悲无量另据大智度论卷四十、北本大般涅盘经卷十五等载,慈悲有三种:(一)生缘慈悲,又作有情缘慈、众生缘慈即观一切众生犹如赤子,而与乐拔苦,此乃凡夫之慈悲然三乘(声闻、缘觉、菩萨)最初之慈悲亦属此种,故亦称小悲(二)法缘慈悲,指开悟诸法乃无我之真理所起之慈悲系无学(阿罗汉)之二乘及初地以上菩萨之慈悲,又称中悲(三)无缘慈悲,为远离差别之见解,无分别心而起的平等绝对之慈悲,此系佛独具之大悲,非凡夫、二乘等所能起,故特称为大慈大悲、大慈悲以上三种慈悲,并称为三缘慈悲、三种缘慈,或三慈”
“为何人们敬菩萨的时候必须要有供品呢?据说如果没有供品的话就是对佛的不尊重,就会被佛降下灾难这是真的吗?”
我问
“施主错了我佛对众生没有任何为己的要求,倒是众生有求于我佛”
方丈微笑着说,“我辈凡人,贪图众生财物,所以才被施主小看然而我们宣扬佛法也是要吃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