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红楼春番外 阅次元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3章(第1页)

薛姨妈和宝钗都是熟悉的模样,唯有薛蟠看起来跟之前稍微有些不同了。

不知道是不是那天被五公主暴打,又被继皇后下了懿旨发配到姑苏读书的原因,他居然沉默了不少,不再跟之前一样聒噪发蠢了。

还别说,只不过是这么一点儿微弱的变化,他整个人就看起来顺眼了不少。

怎么说薛家的基因其实也挺好的。

那位早逝的薛公是皇帝身边儿的心腹近臣,听说素来有美姿仪的美名。薛姨妈虽然不是绝顶出众的美人儿,但也不算难看。

这样的父母肯定不会生出太难看的孩子。看宝钗就知道,正常的话,薛家的嫡系子女都应该是相貌姣好的。之前薛蟠之所以面目可憎,不过相由心生罢了。

只要薛蟠从今往后收收性子、读点儿书,培养培养气质,那也是个精神小伙儿,还是很有挽救回来的可能的。

紧跟着当地的官商及其女眷们也陆续到场送别,一时间甄家的花厅热闹得如同集市一般。好在话别的时间很快就结束了。南巡团队重新启程,登上了回京的龙舟。

甄家老太太带着全体女眷在岸边相送,依依不舍。甄太妃站在船头泪洒当场,她年纪已经不小,这次离开金陵,恐怕此生都没机会再回来了。

在时间面前,过往再多的不快都烟消云散,甄太妃和甄家老太太上演姑嫂情深,很有点儿生离死别的意思。

不过就算再怎么不舍,该离开还是要离开的。

巨大的龙舟缓缓驶离了码头,甄家老太太却仍是不肯回去,仍带着全体女眷站在岸边挥手相送。

甄太妃也固执地静静伫立在船头,像是要把整个甄家、整个金陵的景色都刻在脑海里带走一样。

甄应嘉和当地的富商官员们自发护送,林如海等扬州的官员,因着本就要返回扬州,也是随着龙舟同行。

不过送君千里,终须一别,甄家送到了镇江就被皇帝赶回去了——他也学着甄老太太跟皇帝来了一个君臣情深,两个年纪不小的老爷子彼此抱住痛哭还是很让人接受不能的。

林如海等人继续伴驾北上,到了扬州才告退。

贾敏跟袁春也是依依惜别,不过她有了英莲作陪,倒也不至于太过空虚寂寞——好歹这一回出去,不是一无所获。偶然出手多管了一次闲事儿,倒像是白得了个女儿一般。

最难得的是这英莲性子柔和,温婉聪颖,十分惹人疼爱,实在是让人不忍放手。

从金陵到扬州这几日的功夫,贾敏已经爱她爱得什么似得,虽然没有明说,但是也已经把英莲当成自己的女儿养了。

袁春稍微问了两句寻找英莲生父母的事儿,果然如同预料中的一样,根本如同大海捞针,找不到什么线索。

莫非是那葫芦庙已经出了事儿?所以才找不到了?

而且那跛足道人和癞头和尚也出现过了,那甄士隐不会已经被他们忽悠出家了吧?

那可就真的找不到了。

袁春心中虽然有些狐疑,但也不得不感叹,她跟贾敏这不过是举手之劳,居然就能改变英莲的命运,这也是没谁了。

到底是因为这次南巡事件脱离了剧情导致产生了这么一个变故,还是因着这个变故又有什么特别的意义,那就不得而知了。

只要目前看来事情是往好的方面发展,那就行了。

纠结那些有的没的有什么意义?真的有什么事儿,她反正也不会怕就是了。

看着贾敏和英莲脸上灿烂的笑容,袁春很快就放下了心中那点儿在意,她同贾敏郑重道别,请她务必好好照顾英莲,并且约定常写信联系之后,就返回了龙舟上。

因着皇帝要赶回京城过年,接下来的路程就加快了不少。路过很多地方的时候,皇帝甚至都不下船,也一直严令周边官员百姓不准沿河相送,避免铺张浪费。

从这一点上看,这皇帝也算是当得有良心了。

也就难怪,他后来选了最“勤俭持家”

的老四继承他的皇位了——太子他们几个都太能花钱了。比他都能花钱,这还了得,还是选个省钱的好。

紧赶慢赶,他们这个南巡队伍终于在腊月二十五回到了京城。

从九月二十日出发,到腊月二十五回京,这次南巡总共用了三个月零五天,算是动作比较快的了。

主要是江南实在是太远了,若是下半年出发,一来一回,几个月就过去了,很容易就赶上过年,时间就显得非常紧张了。

寻常百姓人家,大过年的也都要赶回家中阖家团聚,没有人会在外面奔波。皇帝不比寻常百姓,过年还要一套完整冗长的正式仪式的——不管是哪个都不能缺席,可以说是关系社稷稳定的大事儿。

所以这么一来,就赶得急了些,很多想看的地方就没有看,喜欢的地方也没有仔细体会,不能不说有不少遗憾。

好在太子等人十分会奉承,安慰皇帝说过两年再去便是,一过完年就去,玩儿个一年都可以。甚至还引用了“烟花三月下扬州”

的诗句,很是有文艺范儿。

这话说得实在漂亮,搞得龙心大悦,居然还真的定了两年之后的正月再去南巡,也算是皆大欢喜。

因着已经快要过年,袁春她们几个公主伴读们刚下了船,就直接被继皇后给放了年假。

连皇帝都要休息到正月十五之后才会重新开始批阅奏折,皇子们也难得松快一阵再去尚书房点卯,那公主郡主们这种玩儿似得读书学习自然也该如此。

当然,为了表彰她们这些伴读们南巡伴驾有功,皇帝继皇后甚至是甄太妃都给她们每人都赏赐了一堆东西,可以说算是意外的收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