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第1页)
见到袁春过来,贾敏稍微缓和了点儿脸色,勉强笑道:“元儿来了,哪里有什么体己话儿,我同你姨太太就是随便聊聊家常。”
薛姨妈的脸色却依然很难看,她冷笑道:“不敢,咱们乡野村人,不敢随便跟姑太太说话。”
袁春听薛姨妈这声气,似乎是在赌着气的意思,这就奇了怪了,明明这位姨妈是个和软的性子,怎么会随便跟人置气呢?
特别对方还是贾敏,是她亲姐姐的亲小姑子,虽然说算是拐弯儿的亲戚,但那也算是亲戚不是。
袁春一开始的确有点儿困惑不解,但等她稍微想了想两个人的身份地位,又看了看两个人的神色之后,大概就能猜出来是怎么回事儿了。
肯定就是说话不在一个频道引发的悲剧了。
所以说,人跟人之间交往,什么最重要?
那当然是沟通啊。
估计这又是好心办坏事儿,生长环境、文化程度的差异造成的误会了……袁春几乎在瞬间就复盘了这两位闹别扭的原因,但是这么一想,也就忽然感觉有点儿窒息起来。
也是怪她了,简直就像是把凤凰跟山鸡单独关在一起,那能不出问题么?
大概理顺了事件的前因后果之后,袁春心中有了底,对接下来要做什么事儿也就十分清楚了。
当下她也不着恼,只是笑着坐在两人中间,不紧不慢地问道:“姨妈您这是怎么一说?谁说你是乡野村人啦?”
元春这个壳子原本生得就十分貌美,不管做什么表情、什么动作,那都是好看得令人赏心悦目的。
这时候她又故意坐在两个人中间,笑得十分天真可爱,跟之前那种成熟稳重的风格又有些不同,愈发显得像是落入人间的精灵,不由自主地就让人想要顺从她的心意,甚至想要把世上一切最好的东西都给她。
薛姨妈跟贾敏两个人都跟袁春不算太熟,故此对她这种惊人的魔力抵抗力完全没有。
原本生着闷气的贾敏当即松开了紧锁的眉头,原本气鼓鼓的薛姨妈更是直接缓和了脸色,无奈道:“我们本来就是乡下地方的人,跟你们在京城里长大的国公府千金没法儿比。”
话说到了这里,贾敏也挂不住脸儿了,当即道:“姨太太,您千万别多想,我不是这个意思。”
贾敏原本是好意想要服个软,但是这话听在薛姨妈耳中,无异于火上加油,她只感觉现在贾敏不管说什么做什么都是在看不起她,故此愈发生气,简直就要愤而离席了。
袁春当然不可能让这种事儿发生——这场宴会是人家甄家为了甄太妃开心才大办的。说白了她们仨都是外人,都是客,若是居然当场在人家的地盘儿闹起来,那简直比社死还要社死,可以说是以后都别想在金陵权贵圈儿混了。
那可真的是要了命了。不只是薛家,就是林家,甚至是贾家都得跟着吃挂落——这就是家族联姻的坏处了。
一荣俱荣倒是不一定,但是一损俱损那可是真的。
想到以后甄家倒牌子了,贾家也很快就被连累抄家,袁春不免又有些牙痛。幸好算起来还至少有个十二三年的时间,若是想要做点儿什么也来得及,得想个法子避过去才好。
不过眼下么,自然还是得先解决了眼下的危机才行。
袁春见薛姨妈颇有些跃跃欲试的样子,忙按住她,柔声笑道:“姨妈您别着恼,姑母也别着急,我这儿倒是有个故事,不如你们先听听我说说?”
身为与两个人都有血缘关系的小辈儿,袁春既然主动说了这话,薛姨妈和贾敏就算再生气也没有人反对——不管怎么说,这侄女外甥女是个好的,这个面子她们都还是得给袁春的。
暂时安抚住了薛姨妈和贾敏之后,袁春便就当场发挥,临时讲了个“智子疑邻”
的小故事。
就是那个富人因为不修理被雨淋坏的院墙丢了东西,称赞提醒他修墙的儿子聪明、怀疑提出同样建议的邻居老爹是贼的故事。
这故事出自《韩非子》,贾敏出身荣国公府,自幼熟读典籍,文化素养相当高,自然是知道这个的。
故此,袁春刚刚讲了一个开头,她就秒懂了袁春想要说什么。
一时间她又是觉得自家这小侄女儿年纪不大,居然就能引经据典,活学活用,实在厉害,不愧是她们贾家的血脉,深感自豪。
又是觉得自己方才居然跟薛姨妈这种文盲妇人较真儿,实在是有点儿跌份儿……明明有更好的沟通方法,是她太着急了,这才没注意分寸,交浅言深,犯了大忌了。
聪明如贾敏,素来闻弦歌而知雅意,听袁春用了这个典故,心中顿时五味陈杂,看着薛姨妈的目光就带上了几分歉意——原是她多事,人家要怎么教养儿子,哪里轮得到她这个外人多嘴。
更加不要说,她现在还没有自己的孩子呢,这也就难怪人家多想了。
袁春一边儿讲着故事,一边儿也在观察着两个人的反应。
她一见贾敏的表情,就知道这位姑母不但把这故事听懂了,还听进心里去了——不愧是林妹妹的老妈,这聪明劲儿,真的是让人不服不行。
薛姨妈却是根本就没有听出来这是个什么典故了。
她出身金陵王家,她们家自来不怎么重视女孩的教育。整个家族都认为女孩子总是要嫁人的,只要会持家就行,读书不读书的,也没有什么要紧。
故此不管是薛姨妈还是王夫人,甚至是现在的凤姐儿,大家都没有怎么在读书上用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