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贤妃贤妻良母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1章(第1页)

“什么缘故?”

赵怡问道。

“自然是文渊,”

楚窈偏头看向赵怡,“除了他自己被甩了脸面,他今日也不曾带了文渊过去,虽说是文渊尚小,没什么精神,要将养将养,但想来,他也是怕贵妃狠心之下,对文渊做出什么事来,一旦文渊没了,他就只能把到手的皇位传给别人,是先太子的儿子还是皇长子的儿子,可不都有着显而易见的天然优势吗。故而今日那周姑姑提了文渊,也是叫他以为,是贵妃想要对文渊做些什么的信号,不然,一个不喜欢,甚至讨厌的儿子后院的侧妃与嫡子的到来,怎会叫贵妃‘欢喜’得不能成眠呢?”

“还是你更懂他些,我就想不到这一层上去呢,”

赵怡不禁叹道。

楚窈贴赵怡近了些,“不过是个猜想,也不是他肚子里的蛔虫呢,倒是今日,我才知道,你对他竟也有如此复杂的感情呢,”

楚窈想了想,又道,“偏偏听了你的话,我也生不出旁的意思来,若不是你我想好好活着,不至于像上辈子那样早早死了,连家族也没了,想来你也是舍不得对他出手的。”

楚窈一时又轻声对赵怡道,“夫人辛苦了,日后,我同你一块儿,便是有什么报应,也一块儿但这便是。”

赵怡把脸埋进楚窈肩窝处,许久才出了声,“可不是报应吗,报应你日后同我一块儿,再不能想着别人。”

☆、

赵怡说是能好好歇上一会儿,但其实也有不少事情正等着她去做,这边耽搁了一时半刻的,就得用旁的时候来补足了,不过赵怡也不在意。更何况,如今来了楚窈,也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忙得脚不沾地了。

松快了一日,第二日一大早,楚窈便被请到了赵怡处,一主外务,一管内账,倒也相得益彰,叫夏云景十分满意。这一回,直忙到了夏云景登基之后,大封完后宫,才算是上了正轨,有了歇息的时候。

赵怡仍是皇后,能着正红,礼服也多成了玄色,彰显着正妻地位,而楚窈的封号,却不是元妃了。

夏云景登基之后,等着用冯家在黎国背后捅刀子,好趁着黎国撘不出手来,内忧外患之时,一举灭了黎国,又觉得楚风甚是趁手,又好掌控,便没想着飞鸟尽良弓藏的事儿,只等着以后继续培养培养,等掌控不住了再说。种种相加,便没把楚窈往元妃这个封号上头放,而是在犹豫一阵之后,正式把楚窈以楚风亲妹、楚家外孙女的身份封做了淑妃。淑妃虽是从八妃之首,但比之元妃,不止是地位差了半级,且意义也是天差地别,毕竟元,本是第一的意思。对此,楚窈倒是不大在乎,若说是在乎,楚窈倒是更在乎夏云景对外宣布的自己的身份,和淑妃的封号。

淑德惠庄四妃在八妃封号中为前四位,且一向是有身份的贵女方能居之,再往上,能做到贵妃、甚至是皇后的备选。而元妃,则是孤身的寒门妃子所能做到的顶级了,其下珍柔静丽四妃也多是寒门或是高门庶女出身。五妃之中,因元妃须得是潜邸时就有的、出身不高侧妃,故而鲜有,寒门便皆以珍妃封号为尊。故而比起意义重大,事实上却处处受到掣肘,说不得什么时候被推出去当靶子的没有根基的元妃,还是淑妃这个封号更合心意些,

如今楚窈做了淑妃,便是夏云景正式将她以贵女而非寒门的身份摆到了台面上,因着这个,朝堂上头的各类消息她也能隐约知道那么半分,不会两眼一抹黑,也能光明正大的和楚妈妈、楚风等人联系,或赐下赏赐。

如今册封之后,赵怡楚窈两个都已经有了新的住处,赵怡是住在历代皇后所居的凤仪宫,楚窈则是住在历代第一宠妃所住的来仪宫,两宫与帝王所居的紫宸宫距离相当,但却是在两条完全不同的路上,便好似皇后与真爱妃子的天然对立,不能相容,叫人不由好笑。

虽说是不同路,但来仪宫与凤仪宫隔了一个大湖,遥遥相望。湖中有一岛,岛上有亭台水榭,可从假山回廊过去,也可乘小舟走水路而去。春秋冬日,湖上常会弥漫起大雾,将这相隔的两座宫殿衬得影影绰绰的,如同仙境。这情景不论见几次,都足以叫人惊叹不已。

如今赵怡楚窈正乘着小船,在湖上赏着小荷新叶,恰逢这日时辰尚早,湖上雾气未散,约莫有些凉意,楚窈不禁拢了拢临行前易娘递过来的披风,回首望了望税务中的来仪宫,又不由看向凤仪宫,两相比较,方对赵怡道,“都说自古皇后和宠妃是冤家,这从不走同一条道儿就是明证。可偏偏要把宫殿修得隔湖相望,都是一般景致,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

“还能为了什么,”

赵怡浅酌了一口茶水,淡然道,“相思而已。”

楚窈听了这话,张了张嘴,却什么话也没说出来,又见赵怡一脸正色的样子,赵怡便也真开始考虑起了这话的可行性,“莫不是她两个想着距离产生美感吧,”

楚窈说着,又看了两眼,“倒也不是没这个可能,从凤仪宫看来仪宫与从来仪宫看凤仪宫,样子都差不多,都是影影绰绰的,像是人间仙境。”

楚窈说完,又道,“不过这布置也不过只能造就两个极端罢了。”

“一个更亲密,一个更想去肖想自己没有的东西?”

赵怡极默契的顺着楚窈的话往底下答道。

“然也,”

楚窈拍手道,“皇后大多无宠,宠妃大多想做皇后,这能做到更亲密的,约莫也只你我两个了。”

楚窈话音刚落,就听见水声响动,“啊呀,”

楚窈叫了一声,又指着声源处道,“想不到那鱼儿竟不怕人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