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第2页)
墨珣心中有疑惑,但却并不开口问。这里毕竟是宫中,就算声音压得再低,也总归还是会走漏风声。更何况墨珣他们刚从摛藻堂与宣和帝谈完了话出来,若是一路上嘀嘀咕咕的,那要说不是在讨论宣和帝都没人信的。
行至景运门,内监便退至一旁,不再往外了。
越国公看了一眼时辰,觉得也差不多该下衙了,便领着墨珣上御史台走了一遭。虽然他是奉了皇命,随着宣和帝到后廷去的,但是作为目前御史台的最高领。导,他总不能一个上午都不露面吧?
越国公一回到御史台就把墨珣交给了衙门里的下人,让他领着墨珣在不紧密处随意看看,或者找个地方给他坐。
“祖父你先忙吧。”
此时毕竟还在宫中,又是御史衙门,越国公自然也不担心墨珣会出什么事。
等越国公问过了侍御史,知道早上没什么大事,便领着墨珣回了国公府。
墨珣一路上没好问,越国公看起来似乎早已习惯了宣和帝的状态。等两人进了府,赵泽林与伦沄岚便迎了上来,而伦沄岳尚在翰林院。
伦沄岚仔仔细细地将墨珣打量了一番,见他与平时无异,便暗自放下心来。
“我猜着你们中午就是要回府的,饭菜刚备上来。”
赵泽林虽有心想问,但此时人多嘴杂,还是需得找个好时机。
越国公立刻笑了起来,伸手拍了拍赵泽林。“用过午饭之后我还得赶回宫里。”
意思就是——有什么话,你问墨珣,或者等我晚上下了衙再说。
“那就先用饭。”
赵泽林心领神会,也不再多说,便宣布开饭。
墨珣本也有话想问越国公,但看样子越国公用午饭时大概是什么都不想说了,便也闭嘴不言。他虽心中觉得宣和帝的行为有些古怪,但若要认真说起来倒也是没什么。又什么硬性规定,做皇帝的一定要目光逼人、话语严谨。
用过午饭,墨珣送越国公出府,在院子里便问了句,“皇上是一直如此吗?”
越国公大概是料到墨珣有此一问,便点点头,“习惯就好。”
墨珣险些笑出来,他要上哪习惯去?
按墨珣的想法,这宣和帝大概是前天问了越国公立储的事,所以干脆今日便让自己进宫掩人耳目罢了。否则要如何解释宣和帝与越国公两人呆在房间里,还把内监全都赶到了门外?
这一次之后,除非他能通过殿试,否则再想面圣估计也没有机会了。
因为是休沐日,墨珣又没处想去,再加上他认定此处为大能领域无法修炼,便问了赵泽林,可否进他的书房挑些书来看。
赵泽林与越国公的书房是分开的,而越国公书房之中几乎没有藏书,全都放在了赵泽林那边。赵泽林当然无有不允,毕竟想看书是好事,总比出去外头疯玩来得强。怀阳与建州不同,毕竟是天子脚下,可能随处都会碰上哪个大臣的亲眷子弟。
赵泽林的书房墨珣也进过几次,大都是在跟他下棋时进的,而赵泽林的藏书墨珣也瞧过,比起伦沄岳的来说自然算是丰厚,甚至善本、珍本也是有的。墨珣在书架前走了一圈,最后也只挑了本史书。
这种史书一般由史官记载并编纂成册,像墨珣拿的这本就是先祖太上皇那个时代的史书了,离现在虽然年代有些久,但宗室士族仍延续了下来。
赵泽林见墨珣挑好了本史书,也不多说,就让他呆在书房里看了。
这本史书写得很杂,但基本上能看出以前的几个大家族至今仍在。就好比当朝的皇贵君是出自开国元勋冷弼道的冷家,虽然冷家早已败落,但当时嫁给了不受宠的还是皇子的宣和帝那也是正正好。
至于齐公公所说的,住在景仁宫的洛侍君,这个洛家并未出现在这本史书之中。如果墨珣没猜错,那应当就是出自前朝新贵洛如初洛家了。这洛家对宣和帝有着知遇之恩,在钱丞相还未转而扶持宣和帝时,洛家便已经开始为宣和帝谋划了。
所以说,为皇子效命一事,当真是赶早不赶晚的。像宣和帝这样的,对洛如初怎么都比对钱正新亲近吧?但钱正新怎么说都是宣和帝的亲外祖,就算再不亲厚,那后来也算是鼎力相助了,宣和帝面子上也做全了。
墨珣翻了翻这本不大厚的史书,只觉得里头似乎删减了不少内容,写得也不大详尽。不过历史总是给活人看的,也是由活着的人写的,那便意味着当权者想怎么改都没问题。
这时候大部分的书籍都是手抄本,有些寒门学子为考功名筹路费,往往会到书市、书铺去帮人抄书,抄上几十页给几个铜板。之前墨珣还在石里乡时,墨延之那个书架上头也都是手抄的书。
有些孤本、珍本,基本都是藏于各大家之中,一般不外借的。像越国公府上这本史书,应该不是最初的版本了。
墨珣简单地记下了几个本朝尚在的勋贵之后,便将书放回了书架上。
赵泽林一直坐在外间饮茶,此时见墨珣起身出来,便开口问:“找到自己想要的了吗?”
墨珣微微点了点头,他其实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只是随手翻阅罢了。而记下一些勋贵,只是为了防止日后他入朝为官时漏判了什么。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而有些外地来的考生,对京里这些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并不了解,最终就算留在了翰林院,也一直出不了头。
不是讨好了宣和帝就有用的,如果这些士族联合起来对付你,那就算是宣和帝也保不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