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第1页)
两人到的时候已经有人来了,骆梅今天也在,挨个打完招呼,郁竹就坐到了骆梅旁边。
两人虽然来往不多,可性情相投,之前还合作搞过事情,坐在一起,没一会儿话就起来。
“新单位是不是很忙?”
有冯平安这么一个万事通的妈在,骆梅对这些信息真的是了如指掌,早就知道郁竹调单位的事儿了。
郁竹点头:“挺忙的。”
每天下班后到食堂吃个饭,回去一坐就是两三个小时,这还不算在家看资料的时间。
这话不止骆梅问,其他后面来的人也问了一嘴,郁竹都是相同的回答,她这么一答完,在座的心里都有数了,看来是有事儿才来的。
倒也能理解,毕竟半年的时间,郁竹就完成了从农村未婚小姑娘,到军官家属,到妇联,再到商务局的调动。
听说这里面都没怎么要家里人帮忙,都是自己一步一步走出来的,想也知道不得闲。
她们这些人现在也是半养老状态才有时间聚几次,早几年和郁竹是一样的。
都是人精,郁竹也不拐弯抹角的:“嫂子,你们对县里制糖厂的情况了解吗?”
冯平安作为东道主第一个回答的,他们家那位就是负责后勤的,她对红糖厂了解不多,也有一些:“他们家那位厂长,生性谨慎,是个干实事儿的。”
意思就是胆子不大,只想维持现状,不敢改革,不过是个做事儿的料子。
敖芸婶子是医生,了解的也是和产品相关的:“他们家东西还可以,做工用料还算良心,吃起来倒也放心。”
潘凤姐在学校工作,对这个倒不是很了解:“我对他们家倒不是很了解,不过我们家那位和新派去厂里的书记是同学,对他倒是知道一些。”
这可真是意外之喜:“潘凤姐,你快和我讲讲呗。”
“制糖厂的书记叫余长明,他们家家庭成分很好,本人也很有想法,能吃苦耐劳,能走到今天这一步能力肯定是不缺的,就是脾气急了些。”
懂了,家里穷,脾气有些大,自己想法多,和他沟通要讲究技巧。
吴婉想了一下,看有没有什么自己知道而别人不知道的消息,她现在在宣传部,接收到的消息比较广和及时,想了一会儿还真有几条有用的:“制糖厂已经很多年没进新人了,里面的员工都是之前的老员工,这几年厂里的糖主要卖周边几个县,即使如此供销社的红糖经常供不应求。”
他们这边是产糖的主要地儿,都供应不上红糖,可想而知,其他地方红糖的缺口有多大。也能看出来,这几年制糖厂的经营方向,只要维持基本的开支就行,没想过赚大钱。
这和她所听到的制糖厂的厂长性格是很符合的,也许是这么些年发生的事儿太多了,厂长只要有口饭吃平平安安就行,没想过赚大钱。这也是为什么政府号召公私合营,制糖厂响应得快。
不过现在制糖厂的情况和以前肯定不一样,一个锐意进取的新书记,一个保守念旧的老厂长,这俩之间多少会有分歧。
骆梅知道的都是她妈告诉她的,此时她自然给不出什么消息来。
不过刘谷兰身为妇联主任,倒是还知道点别的:“红糖供不应求,和原材料的供应也有关系,大家饭都吃不饱,自然会多种粮食,而不是买不了多少钱还占地的小玩意。”
这倒是郁竹没想到的,她还在思考,骆梅就想起了什么:“我们这边的红糖卖得比其他地方便宜了将近一半,还比别的地方要好。”
要知道她刚出去的时候,还以为别人是看她脸生,故意坑她来着。
结合这两人的话,郁竹推断了七八分出来。
合作
◎准备◎
因为这边盛产甘蔗,家家户户没有红糖也能靠甘蔗沾沾甜味,对红糖的需求量相比其他地方没那么迫切。有也行,没有也能忍。这就导致这边的市场卖不上高价,而制糖厂那边眼见成品卖不上价,只能压低原材料也就是甘蔗的采购价。
农民看见甘蔗才卖这点钱,还不如用来种粮食,甘蔗够自己家吃就行了,这也就导致了原材料少制糖厂生产的糖只能在周边卖卖,不能远销,自然提不上价格,然后形成了恶性循环。
既然知道了其中的原因,那就可以对症下药。她准备和余长明见一面,对他的基本了解有了,具体是个什么人还得见一面再知道。要是谈得来,两人合作共赢,互利互惠是最好的,要是合不来那就只能考虑制糖厂厂长了。
郁竹想知道的大家给解惑了,今天这一趟收获满满。
不过她也不白嫖,给在座的各位一人分了一包红糖,问道:“我下下周要去一趟首都,你们有没有什么要买的?”
她们所在的这儿地方偏僻,很多东西都买不到,要是有需要的,她可以一起带回来。
大家还真的有,大的东西不好让郁竹买,怕她拿不走,但是小的东西还是可以的。
每人将自己需要地告诉她,钱票身上没带那么多,准备晚点再给她送过去。
郁竹把要带地找了个本子记下来,算是给自己的一个提醒,不然到时候忙起来就忘了。
等这场下午茶结束,她还专门去找了王秀云,别人都带了,她肯定不能落下。
王秀云眼含羡慕:“真好,我还没去过首都呢,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去。”
首都啊,那是多少人的梦想。
“肯定有机会的。”
即使最近不行,多等几年总是可以的。
不过郁竹知道送什么给王秀云了,她之前帮了自己那么多,一直以来都没想好送什么,现在总算想起合适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