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想法子(第1页)
“他家的牛车不给我们用了,那我们怎么办?”
江光明神色有点茫然,觉得王有财这事办得不地道,却又拿他没办法,牛车是人家的,人家不想载客,那就能不载客。
江大山也一脸发愁模样,王有财这心眼可真是不行,也是一把年纪的人,居然还闹这种小脾气,连钱都不赚了,之前他还在说这钱赚得轻松来着,结果转眼他就撂挑子不干了,让他们连点准备都没有,做人是一点不厚道。
“要不,我再去找他说说,加点钱?”
刚刚这话其实已经说了,但人家头也不回的走了,就不知再添点钱,能不能打动他。
江光晖皱眉道:“再加钱怕也不行,我看他就是故意为难我们,谁叫村里就他家一辆牛车呢。”
别家是有牛,但却也没有车,他们这大木桶没法挑着进城,还真是给他们出难题了,还是说,人家就是故意想让他们生意做不成。
“不用慌,看看我这推车怎么样?”
杜青娘将家里的推车推了出来,之前就有推着去城里买过东西,路上虽然没有石板路那么平整,但来回也没耽误事儿,用着还是很方便的。
江光晖顿时双眼一亮:“是啊,还有这个推车在,我们可以不搭牛车,用这个推车推进城就好,各走各的路,谁也不耽误。”
赶牛车进城,还得一个一个的送到地方,用这个推车倒还能更方便些了,进了城就分开走,一点也不耽误事,而城里的街道比较窄,要掉头的时候也很不方便,总要耽误一阵时间,才能掉转方向。
他说着话,将两只空木桶摆了上去,位置还正好能放下。
“我看用推车推进城可行。”
他一个劲的点头道。
江大山蹲下身来,左看看右看看,推着确实没什么问题,便也点了点头:“但也只有一辆推车,不够用啊!”
他们父子三人,怎么也要三辆推车才够用。
“这个应该没问题,杨叔那边做了几辆推车出来,你们可以去问问他。”
正准备开店的事呢,推车以后也是要放到铺子里卖的,所以现在就有赶制出来,到时候就能用得上了。
“是了,老杨是个地算计的,既然这个推车好用,肯定会多做几辆出来,到时候若有人去他那里买,就有现货出手。”
江光晖也点头道:“杨叔确实是个会算计的,就算没有人来买,他们自家留着用也成,这推车拉到地里去装粮食,来回路上也都能省些力气。”
“没错,没错,粮食装在推车上,就算不用壮劳力,半大的孩子应该也能推得动,还真是省事得很。”
江光明也道,手里拉着推车拉来推去,神情间很是赞赏。
这事儿有了解决的办法,父子几个顿时放松下来,随即将账目交割清楚。
杜青娘送他们离去前,顺便问问了秋收的事。
“可有去牙行雇到人?”
一听她问这个,江光晖面带笑容,一身轻快道:“雇到人了,那牙行的牙人待人客气得很,我把事情跟他一说,他就满口应下了,还说用不了五十文,给四十文就行,只是要我们管饭,倒也不必吃得多好,管饱就行了。”
“这个价格其实也不算低,城里做苦力的,一天也就是三十文的工钱,我们给四十文,还算是给得比较厚道,到时候牙行那边会派人看着,免得让人给跑了……”
他细细说了一下情况,觉得对方想得也挺周到的,他之前就没想到那些人还有可能会跑,不过做逃奴被衙门抓回去,那也是要受重罚的。
“可有签下契?”
杜青娘问道。
“签了,签了,当时说好之后,就立下了契书,还请了中人做保,这事儿必然出不了差错。”
说完,他又补充道:“到时候他们那边会派十个壮劳力过来,一天时间,地里的活儿应该就能干完,后百晾晒什么的,我们自己就可以。”
十个人,每人四十文,做一天活儿,算下来也就是四百文的事,这些钱他们父子几个,一天就能挣回来还有剩的,都不用他们下地劳累的,怎么算都划算得很。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赚钱的活计没有耽误,地里的庄稼也没有耽误,这就很好了。
“我们这边忙完了,江光玮那边应该也会用一天,明儿我让他自己去牙行那边走一趟,跟人定个契书什么的,这种事情我就不能代劳了。”
江光晖道。
之前他们两家就有商量秋收的事,现在他们这边安排好了,也得跟人说一声,看看他们自己是什么意思,要雇佣人帮忙做,那就去牙行走一趟就行,不愿意花这个钱,那就自己多受累些。
要他说,能雇人来一天把活儿干了,反倒省事得多,若是把自个累坏了,赚钱的活计岂不是要耽误了,多不划算,一会儿得去跟人说清楚些,不然活儿耽误了,后续也都会受影响,也耽误他们父子赚钱不是。
杜青娘听得直点头,觉得他们安排得还挺好,省力气了。
随即又开口说了一句:“一会儿你们是不是要去杨叔那边,那就顺便也问问他们,要不要雇佣人来帮忙收地里的庄稼,最近他们接的活儿有些多,到时候也不知忙不忙得过来。”
若是她自家有地,她都宁愿雇佣人来帮忙秋收,当然,主要也是因为自家没有壮劳力,她也不愿意如此受累,秋收是真的很累人的,村里大多数人,一个秋收忙下来,人都累瘦好几斤。
“杨叔他们最近确实挺忙的,那行,一会儿我问问他的意思,雇人来帮忙秋收,人都能轻松得多了,他们又有手艺,不缺这个钱,把人养好些,多接几单活儿,不比自己下地强啊!”
当然,这得是有活儿的情况下,若是手里没接到活儿,还是得自个下地干才成。
“这话说得很在理,有手艺的人,就是这方面占便宜,不像别人家,就只能指望地里的庄稼过活了。”
杜青娘也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