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红楼梦之宝玉乱霸气书屋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39章(第1页)

“要牺牲三妹妹来保全荣国府,这事,”

宝玉轻阖眼帘,将那怅然水光遮在眼底深处,“这要如何跟老祖宗说起?她们犯下的错,却要三妹妹一人承担……”

北静王也知此事对贾探春并不算公平。又想着,这世间何曾有过十全十美之事?便又劝慰了宝玉一番,让他留在柳长袀店中,自己亲去荣国府和贾探春破例一见,隔着帘子将朝堂之事告知。谁想贾探春一口应允,答应和亲。着实出乎北静王意料之外。

后北静王将此事上奏皇帝,一番决策后,圣旨终于下到荣国府,封贾探春为昭宁公主,不日与亲王殿前完婚,并随之一同返国。

刑王夫人、凤姐以及赵姨娘等人皆因探春而被从宽释放回府。赵姨娘早先受了那药方子的惊吓,又因一直关在偏院受了风寒,回府不出几日便闭眼去了。凤姐自小娇生惯养,来了荣国府又是一手遮天呼风唤雨。如今盘剥之事被查出,心中一阵惊一阵吓,回府后便一病不起。

自凤姐之事曝露后,王夫人也不再如从前那般看重她。如今回了府后又见各处凄凉,丫头小子走的走散的散,心中悔恨,精神头也大不如从前。

探春离去之日,除在狱中的贾家男人之外,贾母、王夫人、凤姐等人都强撑了去送她。不免又是一阵泪眼婆娑。好容易挥别探春回府,贾母只觉鼻塞气重,喉间堵痰,请了太医来看,又打发人煎药吃药,闹了好一阵,也未见回转。

这一日,宝玉在狱中探望父辈,贾赦道,“那江南的甄家的人都已发配边境,只怕我等也逃不出此劫。”

宝玉本想安慰几句,贾政也摇头叹道,“为父又岂有不知之理。如今你母亲回去,你一切听她而言,不可擅有举动。”

宝玉答应着,并道,“如今和林柳二位公子

凑了银两,不久便能救爹和大伯等人出来。”

贾赦大喜,贾政却无声长叹,道,“只怕是难啊!”

还未等宝玉将店中银两挪出,贾母和凤姐先后离世。宝玉和李纨等人强压了心底悲痛操办丧事。又因从未办过此事,少不得手忙脚乱的失了分寸。好在有林瑾容、柳长袀、蒋玉菡和柳湘莲等人过来帮忙,也总算是将这事顺利办妥。

偌大的房子只剩刑王夫人、鸳鸯、袭人等几个丫头。宝钗随同薛姨妈离开金陵。其他的人也早已放出园子自谋生路去了。

几日后,北静王来接宝玉,告诉他皇上已下了旨意,贾政系元妃、昭宁公主之父,赦免其罪仍在工部行走。贾赦、贾琏、贾珍、贾蓉等人革去世职,充军边地,即日押送前往。

宝玉自知此已属轻判,心中不觉对永颐微有感激。北静王又道,“过几日林公子回苏州,你便同他一道去。贾府大势已去,日后政老之事我自会暗中照应。如今皇上放下贾府,难免念头重回你身。你且去避避风头,过个年载再回。”

宝玉心中一慌,忙问,“你要我独去苏州避及年载?那你又当如何?”

北静王眼中淌开一丝深情,将宝玉拥在怀中柔声道,“你且放心。两年后,我必去苏州寻你。”

不等宝玉说话,又道,“我现在既为郡王,如何能得脱身?两年之期虽长,但等我处理完金陵诸事,必将苏州与你会合。从此天涯海角,再不分离。”

宝玉自知他也有为难之处,叹了一口气回抱住他道,“说好了,就两年。两年后你不来,我也不会留在苏州等你了。”

顿了顿,从怀中取出一叠银票递给北静王道,“这是我在金陵店里所有的银两。虽然不知你会用何种方式,不过这些你也留着吧,日后总有用处的。”

北静王嘴角漫开一丝苦笑,接下了宝玉的银票。几日后,宝玉拜别贾政夫妇。二老虽心中不舍,却也已经从北静王那儿听说了皇上欲留他在宫中侍驾之事。想着如今连贾府都被查抄了,宝玉再留在此处也不过是徒增悲伤,倒不如放他出去也罢。临行之日,亲自送至宁荣街口,满眼含泪的看着他随林瑾容兄妹去了,才回身。

67水溶宝玉终相逢

几日后,北静王入宫觐见。将一奏折从袖中取出,呈上,笑道,“这是臣为洛南水患一事拟下的方案,请皇上过目。”

永颐接过奏折快速阅览了一遍,原本紧蹙的双眉竟舒展开来,眸中隐晦一扫而空,面上也露出了一丝笑意,“好!将河水和山水都引入人工湖中,水多时可开闸放水,水少时可关闸蓄水。不仅可防治水灾,还灌溉了农田。王爷此法当真是为水陆之利,贷谷与民,出息以偿。只是,”

稍作停顿,“怎么这方案只得一半?难道王爷还未完成?”

北静王却只是笑了笑,道,“此方案分上下两卷。皇上手中的,是上卷。皇上勤政爱民,也曾数次亲下江南巡察水利。我朝有此明君,江山社稷稳固,黎明百姓有福。”

永颐微挑一边眉头,冰冷的笑意自眸底飞闪而逝。

“王爷仗义执言,素有贤王之称。”

皇帝将奏折随手扔在桌面上,冷笑道,“今日,朕也要来听听北静王的仗义执言。”

北静王俯身作了一揖,轻笑道,“臣愿亲自前往洛南。为皇上排忧解难。”

永颐唇角笑意扩大,颔首道,“王爷有何之请?”

北静王道,“皇上贵为九五之尊万民表率,何愁佳人不得?这般执着一民间男子颠倒凤鸾,未免贻笑大方。”

永颐眼底怒意一闪而过,半晌才道,“王爷既是为宝玉而来,何妨直言?”

北静王将宝玉受杖责一事原委道出,并道,“皇上为臣赐婚,臣不敢有异。皇室历来如此,臣也知推辞不过。弹皇上早知此女闺中品性,仍赐下婚事,实是心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