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页(第1页)
听到天和帝这样的话,沈皎丝毫不意外,能写出绝世文章的才子,不一定会是个好官,不一定会有治国安邦之策,而天和帝要的是能做官的人,而不是文采斐然的才子。
“元嘉明白。所以殿试上的时务策才是皇舅舅所重视的。”
沈皎答道。
在大齐,虽然经义也有部分涉及治国之道,但多是大的方向,且于很多具体的情况下并不适用,且圣贤之言,人所广知,很多学子对其的作答中规中矩,只求不出错罢了,并无新意。
天和帝点了点头,没再说什么。
可站在一旁的沈皎却是再度开口,“皇舅舅,为什么不让会试时也着重考教时务策呢?”
“元嘉,这天下的士子并不是人人都能关心时务的,若是着重考这个,只怕这天下能成为贡生的会大多都为世家子弟,那要这科举还有何意义?”
天和帝看着女孩,叹了一口气。
沈皎想起,这科举的由来,本就是为遏制世家,打破世家对朝局的垄断而出现的。所谓时务,便是时事政务,而能对时务了解的士子,大多都是官宦子弟,普通的寒门士子并不多,毕竟他们没有这个条件。
她已经忘了,这不是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这个时代的教育十分落后,教育的资源也多笼络在高门之中。
所以,果然,无论何时,教育都是重中之重。
“元嘉明白了,谢皇舅舅教诲。”
沈皎想明白后,躬身应道。既然知道这教育是问题的所在,这就只剩下解决了,可是教育这样的问题,也要依托于时代经济发展的状况,而这个时代的经济状况,显然要量力而行。
“可元嘉还有一些想法,还请皇舅舅指正。”
沈皎看着天和帝点头,便接着往下讲,“科举取士,选用贤才,而对于朝廷来说,除了多设官学,培养更多的士子外,人尽其才才是现在最为重要的。很多的士子没有成为重臣,成为宰辅的能力,但却未必没有成为一方县令或是编纂书籍等的能力,所以人尽其才应是现在最重要的。”
“不错,所以这也是殿试后,二甲和三甲的进士再进行选拔的原因,而这次的选拔,朕也要亲自参与。”
天和帝对于外甥女的回答,很满意,“最近长进不少,你要记住,人尽其才是用人的最根本道理。”
“元嘉明白。”
沈皎知道,这也是今日天和帝对她的考教——用人之道。
最近,天和帝对她的考教越来越隐晦,不直接问答,而是让她自己发现问题,然后思考,而她也越来越适应这种方式。
她觉得,她家皇舅舅,若是不当皇帝,也许成为一个教育家也是有可能的。
天和帝又对着外甥女讲解了一些用人之道,看了看天色,便让其回去了。
淑惠长公主府正院
沈皎看着母亲和自己提及卫赜得中会元的事情,还不忘数落着自家三哥。
“你看看阿赜,如今得中会元,名满京城,你若是也能如此,这婚事还要我费什么心?”
淑惠长公主看着自家不争气的三儿子。
沈长映也不生气,笑着道,“母亲,这会元三年才出一个,儿子自问学问比阿赜差的远,没这个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