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魏卿鸣重生后剔除恋爱脑TXT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六十九章 起甲兵泰初鏖战郭伯济解军权夏侯叔侄赴东西(第4页)

与此同时,手中握有三万雍凉嫡系大军的右将军夏侯霸也一同接到了征召入朝的‘圣旨’,但他并没有侄儿那般的从容,此刻,他很清楚自己入朝后的下场。

思索了半晌后,夏侯霸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他决定将这个近乎疯狂的想法告诉夏侯玄。

“叔父是说,你要入蜀叛魏?!”

夏侯玄一脸惊愕之情,他万万没有想到叔父会做此决定,要知道当年从祖父夏侯渊便是在定军山为蜀先主刘玄德所杀,叔父怎会想到去投靠死敌!

“玄儿,如今朝中局势已然十分明朗,你我一旦入朝,一定会被司马氏所害,人生不过匆匆数十载,倘若就如此为仇敌所害,实在未免太过屈辱!”

夏侯霸看起来已然是打定了主意,他继续劝夏侯玄道:

“而且,玄儿的堂姑母夏侯娟,乃是蜀开国大将已故车骑将军、西乡桓侯张益德之妻,就连如今蜀主的皇后张氏,也是你姑母之女,因此如今你我二人入蜀,实乃上上之策,玄儿,莫要再固执了,听叔父一句劝吧!”

夏侯玄见夏侯霸去意已决,自己终究无法拦阻,因此只能无奈的长叹一声道:

“既然叔父已经决定了,那就请叔父一路多多保重!”

“怎么……玄儿不随叔父一同南下?”

夏侯霸此刻一脸的惊愕。

“只要大魏尚存一日,玄便一日为大魏臣子,矢志不渝,人各有志,你我叔侄,从此各一方,再无瓜葛!”

夏侯玄转身挥袖,不再与夏侯霸对面而立。

“既然如此,玄儿多多保重……”

夏侯霸十分明白侄子倔强的性情,知道多说无益,于是长叹一声,便出营牵马,孤身南下了。

二人不知道的是,夏侯霸这一走,日后便成了蜀汉帐下位仅次于姜维的股肱大将,在后来的岁月里,夏侯霸更是随同姜维多次北上讨伐魏国,死在了九伐中原的征途上。

长安城内,未央宫畔,终于只余下了他独自一人孤寂的身影。

那年的长安城,似乎要比以往任何一个春初都要冷,这份冰冷,足以令人骨寒。

夏侯玄知道,自己一旦入洛阳,就再也不会有什么自由了,因此他要在自己尚未入京之前,联络一个人。

那就是远在龙虎山的表弟曹皑。

有些陈年旧事,也许只有来去自由,毫无拘束的江湖游侠儿才可以查的明白吧。

毕竟江湖是一个很大,很杂的世界。

夏侯玄蘸墨挥,写下了一封长信:

“皑弟见字如面:

自幼时孩提之年相别,你我兄弟仅有书信往来,再无相会之日,今京中剧变,汝兄昭伯、昭叔等兄弟五人并府中家眷数百口尽遭司马氏屠戮,其中哀情,不可言语。今兄将孤身入朝,恐以后诸事不便,故以一言相托,望皑弟可助兄一臂之力,以复诸兄弟之大仇!兄闻当年虎豹骑大统领曹子和之墓在长安雍州境,墓中或有当年邓哀王曹冲曹仓舒及大统领死因之谜,兄疑此案与司马仲达有所关联,弟务必核实之,若确有其事,兄自当奋力一搏,以诛灭司马老贼!另,兄将送妻李氏与幼子明月、幼女云儿入青州避难,还望皑弟届时护送愚兄家眷周全。

兄玄亲。”

他搁后,遥望着远处的苍穹,眼中尽是坚毅。

虽然如今,自己在朝中已是孑然一身、孤身一人,但不论将来未知的岁月中会生任何事情,不管自己能不能扛得住,自己都将一力承担!

一切,总该有个公道才行!

——————————

大魏正始十年末,少帝曹芳改元嘉平,是为嘉平元年。

高平陵剧变后,大将军曹爽及诸兄弟、幕僚大臣尽皆被夷灭三族,满朝文武万马齐喑,人莫敢言。

一时间,下名士,减其半数!

而司马懿也开始重安插自己在朝中的党羽,再次巩固实力,而现在,再也没有人可以阻挡他操持下的脚步了!

“父亲,夏侯泰初卸权来京,如今这下,终于没有人可以对我们颐指气使了!”

心性略显跋扈的司马昭此刻显得极其兴奋。而司马懿也没有像前些年敲打司马昭一般责备儿子的口无遮拦。

“如今百废待兴,各处缺口甚多,正是用人之际,昭儿,你可有什么想法?”

司马昭闻言,兴奋的从怀中取出了一张绢帛,上面密密麻麻全是官职和人名:

“父亲,这是大哥拟定的升迁名单,还请父亲过目!”

司马懿抬眼望去,只见名单上的陟罚臧否,全部十分得体恰当,于是露出了一丝满意的微笑。过了片刻,他似乎像是忽然想起了什么事情一般,转头对司马昭吩咐道:

“对了,忆容这孩子早已经到了婚嫁的年纪,如今已经算是个老姑娘了,若再不出嫁,成何体统?你与你大哥商议一下,为忆容寻一个好夫家,咱们及早将这孩子的终身大事解决了,也算是了却了一件事情。”

司马昭闻言,十分高兴的将此事应承了下来。儿时夏侯府在洛水河畔举办的那场万人空巷的文武招亲,司马昭时至今日依旧记忆犹,因此他也打算举办这样一场招亲,最好是让整个洛阳的王公子弟都争相竞逐,这样才能显出他司马家如今的位和体面。

不久,司马懿麾下心腹从事傅嘏升任为了河南尹。

魏郡太守定陵侯钟毓也被召回京师,任职为了御史中丞、侍中;其弟钟会则任中书侍郎一职。

司马昭的老丈人兰陵侯王肃也复任光禄勋之职。

就连已经告老辞官的刘放、孙资二人,也重成为了中书令、中书监。

而廷尉卢毓、太仆王观也立即升任为了兰台尚书,占据了兰台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