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快穿之路人甲乙丙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3章 我在聊斋当女鬼8(第1页)

时间一晃,就到冬日。这个时节,土地都冻的硬邦邦的,农田里也没有什么活好干。

原本大家都应该在猫冬了,寒日里躲在家里勒紧裤腰带什么都不干,节约粮食。

但现在,几乎家家出动在外面厂子里干活,现在最抢手的就是县令家的产业,工钱高,吃的也好,但是就是需要有一定的认字能力,这就难为了不少人。

不过其他富户也有不少产业要找人,要求低,工钱也不不敢压的太低,县令可不会手软,虽说各方面都和沈瑜的产业没法比,但是相比较起以前来说,已是天上地下了。

就连五六十的老妪,力虽衰,但在家里边也能承接一些手工活。总之,在淄川县,没有闲人。

沈瑜正在视察新式箭支的制造,从炼钢厂开始到现在,盔甲的制造已经满足了当前沈瑜部曲的需要,这个冬天就转为武器的制造。

箭杆需要将竹筒剖成竹条,然后初步打去皮和芯,只留竹肉。然后再用带刀片的凳子将竹肉条变成圆竹棍。这一块非常没有技术含量。

如今炼钢厂统一调整了规格,工具交给乡里的各家各户,农闲时节正好做工,而且男女老幼都能干。

每天一大早就有人驾着牛车,车上都是一摞摞粗加工的圆竹棍,排队等在钢厂门口交货领钱,再拿回村子家家户户分钱。

所以要是自己不学个加减法,每天领钱的时候都提心吊胆,怕自己的钱少领了。

因为这部分活大多是都是家里的老头老太太在干的,因此,他们对学习的态度也一改以前的漫不经心,热情空前高涨。

收上来的箭杆胚子统一由钢厂上大锅蒸制,然后送入烘房烘烤,这样一蒸一烤箭杆胚便能自动矫直。

战国时期,荀子的《劝学》“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就是类似的原理。

相比箭杆,箭镞反而更加简单,钢厂现在运用的技术已经逼近建国初期的技术了,早就不是一人一把铁锤叮叮当当半天,而是将铁片送入高锰钢冲压模具的模坑中,再送入锻床之下,用模具锻合。

通过锤锻,最后得到的满满一盘统一标准的带尾巴的箭头。再进行打磨光滑,一次就能得到上千枚精细锋利的箭头

接着就是流水线进行箭羽粘贴,丝线固定,插上箭头,安装弦卡,一支箭便完成了。一天下来,轻轻松松完成上万支箭的制作。

工艺流程简化,高精度工具引入,操作变得更简单,效率变得更高,这让沈瑜明白了水淼常常放在嘴边的“工业化”

,的确出神入化。

看着堆积成山的箭矢,水淼看向沈瑜,“现在是检验部队训练成果的时候了。”

这段时间农闲,三千部曲天天都在训练,就是照着水淼给的册子在锻炼。

这册子沈瑜自己一个人研究,在他看来,这就是一个国家军队建立的根本了,哪怕最开始不解对军纪军规的重视。

在当前的社会,军队可以随时随地化身为土匪,攻城掠地就会放任军队的烧杀抢掠。

因此军士在百姓心中没有好印象的,反过来说,这就是为什么后世千百年来岳武穆的军队会深得人心的原因了。

但训练了一段时间,当三千部曲能初步达到令行禁止,如臂挥使的时候,他就感受到了这样的军队的强大之处。

“这是王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