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摸不清头脑(第1页)
于冕昏昏入睡之际,写有于冕计划的公文进入了乾清宫。
王振手捧公文,站在嘉靖面前宣读。
王振念完了公文后,嘉靖眼皮都不睁开,用手中法仗虚指王振。
“有趣,让户部直接出面,去各地采买大军所需军粮。”
“王振,你怎么看这件事?”
“可行否。”
“陛下,奴婢连伺候您的技巧,都要日夜学习才差强人意。”
“哪里有时间去摸索兵事之道?”
“奴婢完全不懂兵事,实在是给不出您什么意见。”
别的事王振可能会评论几句,但兵事不一样。
王振第一天敢对兵事点评,第二天便会和昨日的小太监一样。
这点轻重,王振还是称的准。
嘉靖也不继续追问,话题一转,转问起了另一个问题。
“署名的都有谁?”
“主署名有张辅、于冕、王山三人,底下还跟有一众随军将领的名字。”
王振明明念过了公文上的署名,此时王振只好复述一遍。
嘉靖将法杖收回,睁开双眼瞥了一眼王振。
“去,你去把六部尚书、内阁、京师内的国公,都给朕叫过来。”
“让他们来议议看,这个法子可行不可行。”
“奴婢遵旨。”
王振拱手应下,转身走出了乾清宫。
出了乾清宫后,王振一边派人去请各位大人,一边命令后下誊抄于冕的计划。
誊抄一般公文是不需要誊抄署名的,但王振在嘉靖的“提醒”
下,特意让下人将署名也誊抄在显眼处。
大约过了一刻钟多一点的时间,大明权力中枢最核心的人员,齐聚乾清宫大殿。
嘉靖则是一如既往的坐在屏风后,并不露面。
王振将誊抄好的公文分发下去,等大家伙看的差不多了,王振向众人问道:
“诸君,这份提案是否可行。”
“我认为可行。”
最先发言的是邝埜,身为兵部尚书的邝埜也理应第一个发言。
“大军吃什么粮不是粮食,朝廷完全可以从民户采买粮食,”
“反正对于户部来说,出粮出钱也没什么区别。”
“而且要是大军能就近购买粮食,还能帮户部省下一笔费耗。”
众人顺着邝埜的话看向户部尚书王佐,王佐却不认可邝埜的理由。
“邝尚书此言差矣。”
“户部去各地采买民间粮草,先不说钱粮交接过程中,需要多少人力物力,”
“即便是户部顺利买下来了,如何保证粮草质量?”
“其次,户部官员去各地采办,再各自给大军运粮,无法有效统一管理的话,还会增加运粮时的变数。”
“更重要的是,此事有违祖制惯例,若我们开了这个先河,后世便皆去用采买来解决军粮补给。”
“短时间还好,等时间久了,民众会习惯于买卖粮食,甚至发展到私下大量买卖粮食,”
“才乃动摇国本之举。”
嘉靖听着王佐反对的理由,在屏风后忍不住的抽笑了一下。
除了朝廷,还有谁会去大量采买粮食?
无非是在灾年囤积粮食的商人,和准备造反起义地方政权。
难不成户部不去采买军粮,这两种行为便断然不会出现吗?
王佐话音未结束,其他官员便纷纷发言,一时间大殿之内嘈杂无比。
“英国公缺粮,军镇也缺粮,让户部采买一些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