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济南府在哪个地方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9章 新宅房客(第2页)

“噢,看来你还是个为民着想的好官儿。”

魏永明嘿嘿一笑:“对了,上午去西城营看了一眼,你给我盖的那间院子可真够排场的,谢啦。”

“满意么?等过些日子打好家具、布置完毕,就收拾收拾东西搬进去吧。”

罗亚安稍微顿了一顿,又说:

“王心安对我讲了大峰山剿匪的详细经过,还夸你处事得当,领军有方——当然都是客套话啦。我看呐,你小子别整天替我这个巡抚操心,有空多在团练那边花点功夫。”

魏永明也正有此意。先前在马山养伤时他就反思过,自己身为副营总,对于行军作战的具体事宜都很陌生,论经验和决策能力还不如一名哨官。

去大峰山时自己没有亲自指挥战斗,缺陷暴露的不太明显。但若这样继续下去,日后难免会沦为被人瞧不起的花架子,必须找机会改观才行。

在罗亚安与各级官员的安排部署下,逃到济南的大批灾民6续安置完毕。城外各处建起了一片片大砖房,虽然条件十分简陋,却足以让绝大多数人平安过冬。

年底之前,魏永明与四婶搬进了新家。罗亚安命人打造的家具并不名贵,但胜在结实耐用,床铺用品精致考究,桌椅橱柜也都一应俱全。

四婶已经人过中年,身子骨渐渐不再像先前那般健旺。魏永明感念她早年的抚养之恩,坚持把采光最好的正房留给她,自己住进了东厢房。

偌大的院子只有俩人未免太过冷清,魏永明想到武七平日都在公所里对付着过夜,索性将他叫来同住。这样既改善了他的生活条件,也能让家里热闹些,顺便还为四婶分担了许多家务活。

春节过后,罗亚安差人做了一具烧烤用的炉架,与笔墨纸砚和书籍、麻将等休闲用品一并送到偏院,又拉来一车木炭和十几坛好酒。

从此他一有闲暇便带着何绍基到此挥毫泼墨、烤肉喝酒、吟诗作赋,偶尔再凑人搓上几圈麻将,俨然将这里当成了一方专属的小乐园。

何绍基是当代书法大家,才名遍传天下,却并不屑于官场的钻营之道,也不太注重物质方面的享受。

相比巡抚大院中的森严有序,魏永明家逍遥自在的生活气息让他倍感舒适,每次一来便不舍得离开。后来干脆在偏院添置了一套被褥,将这里当作自己的半个家,常常吃住于此。

魏永明和四婶自然不会嫌弃这位贵客,罗亚安也乐见老何不再缠磨自己。他给了魏永明一笔银子作为何绍基的日常花销,又命人定期供给米面菜肉,算是把大书法家供养在了魏宅。

何绍基青年时期曾随担任山东学政的父亲在济南生活过数年,比较习惯本地饮食。其时鲁菜乃当之无愧的四大菜系之,各色佳肴争奇斗艳,然而他对诸多花样菜式都不稀罕,唯一百吃不厌的只有水饺。

包饺子对主妇来说不是难事。只要何绍基开口,四婶就变着花包给他吃,顺便也让武七跟着解解馋。

她往常只有过年时才包饺子,不过手艺却很是精湛。不仅肉馅搭配得当、面皮厚薄适中,而且煮熟后个个饱满均匀,不见丝毫破损。

何绍基每每吃的欲罢不能,隔三差五就要来一顿。他吃饺子既不蘸醋,也不配蒜,手边只搁着酒壶和酒杯,吃一口饺子喝一口酒。“饺子就酒,越喝越有”

,这句俗话或许便是由他而来。

与这位当世大名家共住一院,平日少不了有各路文人墨客登门拜访,共同探讨书画之道,魏永明也常有机会跟着受受熏陶。

何绍基性情随和,毫不吝啬的向他讲授书法真谛。可惜魏永明基础实在太差,学毛笔字顶多是凑趣图个乐,浅尝辄止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