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第1页)
沈溪用树枝在树下写写画画,琢磨着如何才能把脑子里的学问变成白花花的银子。
前世沈溪学考古,认识繁体字是最基本的技能,而且他还写得一手好书法。
为考古需要,沈溪曾对元明清三代的书画有过深入的研究,对于书画的作赝也颇多涉猎。
可惜现在的问题是,他没有纸张笔墨,明朝笔墨纸砚可不便宜,平常人家是不会准备这些东西的。
想了想,沈溪绝对去市场看看古玩字画的行情,再做打算。
县城繁华,行人熙攘,但街上摆摊的和店铺里卖的大多是生活日用品,
宁化,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村庄,一年到头产出极为有限。
有几个人有闲钱去买字画摆阔充场面?
不过最后沈溪还真找到一家字画店,但看那简陋的门脸根本就不像是做大生意的。
就在沈溪准备回家的时候,街上突然变得热闹起来,一波波人群纷纷向城北方向涌去。
原来是京师来的工部郎中林仲业来督造汀州水利,抵达了宁化县城,要在这里住两个月。
明朝的工部郎中是正五品的朝官,宁化知县只是七品。
韩县令亲自过来迎接,那真是八抬大轿,高头大马,老百姓在道路两边看热闹。
迎完工部郎中,一堆人围在城墙根的公告栏前,叽叽喳喳,沈溪好奇的凑过去。
原来县衙放出榜文,说要征集南戏戏本,排练新戏在接风宴上给工部郎中林仲业赏鉴。
随着大明承平已久,戏剧得到长足发展,而用南方音乐演唱的“南杂剧”
,俗称南戏,风靡大明。
榜文上说,韩县令专门从汀州府城请来南戏班子,而今要在宁化县里找说书人写戏本。
如果有写得好的,会有赏钱下发。
这榜文沈溪一看就有问题。
想那工部郎中,虽然在京师不算达官显贵,但至少经常出入教坊司、青楼等欢场听过的戏曲自然多不胜数。
可能是韩县令打听到林仲业林郎中喜欢听戏,投其所好,不惜斥资从府城把戏班子请来,
可一问才知道戏班子会的剧目平平无奇,要想打动林仲业怕是有些困难,只好找人现写戏本。
这个时代的百姓对于精神娱乐莫过于听书和看戏,看来要赚钱,得在这上面动脑筋才行。
一个中年汉子道:“要说这事稀奇,你们说咱县城里有几个说书的?
无非是城南、城北和河边茶楼那几位。
他们说的全是陈年旧书,让他们写戏本,还不如把他们直接埋棺材里呢。”
周围的人一阵哄笑。
沈溪脑子一转,觉得这不失为一个来钱快的途径,只要有笔有纸就行。
这年头宣纸很贵,沈溪把这几个月省出来的铜板,换来最次的黄麻纸和墨,从丢弃的毛笔里挑来几支能用的。
回家后,马上动手写戏本。
沈溪琢磨最好拿后世成型的戏本,诸如《贵妃醉酒》、《秦琼卖马》这些。
经典的唱词,汉唐的历史的典故,稍微修改就可以成为很好的戏本。
思来想去,沈溪找了两出还算熟悉的戏曲,一出是《女驸马》,一出是《四郎探母》
主要是考虑到历史演义的传承,很多故事要到晚明以后才逐渐流传开来,先于演义成戏终归有些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