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远山呼唤你是什么歌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远 山呼唤 第七章 卷二(第1页)

天空湛蓝,白云朵朵,地上青山绿水,孩子们在水里玩够了,也累了,便从河边来到了菜地里。这几天他们惦念着苞米,什么时候能烀?听爸爸说,用手一掐粒出浆是不能吃的,太嫩。所以三天两头几个人便试一试,这不洗完了澡,浑身湿漉漉,根本不用换什么衣服,在阳光下待一会儿慢慢就干了,这样感觉很凉爽。在茄秧下每人摘了一个不大不小的茄子,在身上蹭了蹭就啃了起来,中午那点稀粥,早被洗澡累没了。吃完了茄子,杨策第一个用小手扒开一个苞米穗的尖,露出了黄粒儿,用指甲一掐,一股白浆冒出,他添了手指一下,“好甜呀!”

“生的能吃不?”

杨迈说着也掐了几下,吮起来,“咱们掰一棒尝尝。”

说完,她使劲掰下一棒,剥了皮,双手使劲用漆盖顶着,想把它弄折,但弄几下也没折,尖儿是断了,自己咬了一口,“真甜哪!”

然后递给杨策杨威,“咬着吃吧。”

几个人一会儿工夫把这棒包米全生吞了。

爸爸规定每天必须抬水,水缸总要有水。所以每天午后,几个人拎着小水桶,手拿长棍和水瓢从家门出来,几个人晃晃悠悠慢腾腾地朝泉眼走去,两边是一人多高的庄稼,泉眼在坡下,离家有1oo多米远,走到一个两米见方的水坑就到了,顺着斜坡走下去,就踏上了木板桥,桥下便是清澈的泉水,泉眼儿如沸腾的开水,不停地上下翻滚着,颗颗沙粒清晰可见,泉池四周长满了嫩绿的青苔丝,像海绵一样浸在泉水里,只要把桶放在木桥上,水中的小小鱼儿,便一闪而无,你不用担心它们会进到瓢里,待你把桶水舀满,它们也不出来。杨迈每次舀满水,杨策就把长木棍伸过来,俩人稍一蹲下便抬起了水桶,顺着小坡颤巍巍地迈着碎步,向家走去,仨人同去同回,杨威也要试试抬水,杨迈把木棍靠近自己13处,小妹儿就轻多了,几个人来来回回直到把二缸装满。

晚上5点多,他们又去接妈妈,每人拎着长棍子,一路上敲敲打打,真没遇上大蛇。他们站在山头上,往路上望去,眼神中带着期盼,眨眨眼,没有影儿,站一会儿,还是没影儿,不知过了多长时间,还是没有妈妈的身影,倒是爸爸和孙叔下工回来了,“你妈可能又去接产了,不一定回来,都回去吧。”

杨松朋说着,背起了杨威,孙国才走在最前面,

一行人往家走去,刚刚下了坡,只听孙国才大叫一声“长虫!”

大家立刻停住脚步,只见他拿起一块石头,向草丛里砸去,可是没砸着,大家只是见到了一条尾巴,再一找没了,杨迈真是害怕极了,紧紧跟在后边快步走着,大家都很饿。

到家后,杨迈帮爸爸做饭,刷锅,掏灰,把一碗碎米装在小盆里,杨策去摘茄子,把土豆茄子都洗好,放在锅里的蒸帘上,中间放上米盆,添上水盖上木锅盖,大火一烧,一会儿工夫就热气腾腾。此时已是夕阳西下了,饭好了,杨松朋洗完大葱,又抓点大盐粒,用暖瓶里的开水一烫端上桌来,掀开锅,端出粥盆,接着茄子土豆大葱全上桌了,大家团团坐下,土豆茄子拌大葱浇上咸盐水,就着碎米粥吃了起来,饿了就是香啊!

晚饭后,孩子们最爱抓蜻蜓,正是黄昏时分,没有了中午的酷热,一个个小肚皮鼓鼓的,浑身轻松,精神头可足了。此时的蜻蜓,也最快乐,在夕阳的余晖中,万物都披上了金红色,仰望蓝天,无数的蜻蜓在不高的空中飞舞,他们来回调转方向,时而左,时而右,时南时北,忽上忽下,像无数个小飞机在空中自由翱翔,好长时间,他们也不飞远,总在你的视线里,大家都说他们这是在开运动会,只要你留心细看,蒿草尖上木栅栏顶上,总会有蜻蜓站立着,很容易把它抓住,孩子们天天抓蜻蜓,用狗以巴草串上,每天抓很多,鸡爱吃,一口一只,送给孙家。

天一黑下来,大家还是没有困意,看着那飞来飞去的小亮点,在空中划过,他们总要看上一会儿,他们知道这叫萤火虫。有一天,大家决定多抓几只,放进瓶里,看看能光不?怎么抓呢,只能用手去抓。杨迈准备好了一个小瓶,两家的孩子开始抓起来,瞅准后一把握住,然后放进小瓶里,大家忙活了半天,也就抓了十几只,还没遮满瓶底儿,仔细一看,瓶里真有光亮,而且还是一团亮光,大家乐得拍起手来。

有天晚饭后,孙国才撂下饭碗,叼着烟卷走了进来,两家孩子们早就跑没影了,说是去割蒿子,一会儿回来熏蚊子。杨松朋正收拾碗筷呢,见了面俩人就直接合计起来怎么安这个南窗户,再把拐子炕变成东墙边的一条直炕。杨松朋不知怎办,孙国才可是老把式样样精通,安个窗户最主要的是得先打个窗框,挪炕好办,拆下旧的挪个位子,砌上就行,只要拉一车黄泥就行了,几天就弄完。“窗框怎么办?”

“我带你去谭木匠家,这就去。”

俩人出了屋。孩子们在院子里早已燎起了蒿子,带着野草香味的烟溢满了院子,天空早已撒满了星星。

第二天中午刚过,妈妈回来了。孩子们围着妈妈说这说那,问这问那,杨迈告诉妈妈,玉米还有浆可甜了,不知烀吃能行不?孙家都烀包米了。

之琴习惯地脱下外衣裤,然后照例叠好,换上旧鞋到外屋拿了两个土豆吃了起来,然后叫杨迈拿上筐,几个人来到了菜地,先把芸豆摘些,茄子,黄瓜西红柿都摘些,几个孩子不用妈妈动手,杨策看见一个大茄子,“昨天怎没看见呢,今天长这么大了!”

说着双手捧起拽了一下,没掉,然后又使大劲儿往后拽,这下好,连人带茄子全倒了,杨策坐个屁墩儿,大家全笑了。

来到苞米地,之琴挑大棒撕开,黄灿灿的苞米真诱人,用指甲一掐,“没多少浆了,差不多能吃了。”

“妈,掰几棒烀点儿吧!”

孩子们用恳求的眼神说着,“好,那就掰几棒吧。”

大家高兴地挑了几棒浆少的掰了下来,总共八棒,大家像拿宝贝似的捧在怀里,露着小牙笑着往家走,之琴拎着菜筐走在后边。

晚上这顿饭,别提多高兴了,孩子们长这么大,第一次吃烀苞米,他们小口小口地啃着,细细地咀嚼着这玉米粒儿的香甜,来满足总也填不饱的胃皮囊。

又是一天了,早饭后,两家的孩子个个拿着秫秸棍,把最上端的劈开,用短棍撑起成个三角形,然后到处找蜘蛛网,待三角形卷满蛛网后便可以粘耍蜻蜓了,这是孙奶奶教的,大家争先恐后地找蜘蛛网,随后便耍了起来,粘上一个蜻蜓,就用狗以巴草串上,看谁粘的多。

太阳升起来了,热得很,前边的小路上来了几个人,除了孙国才和杨松朋,还有谭木匠和另一个青年人季刚。到了杨家的厢房前站住了,杨松朋把窗框从肩上放了下来。

几个人稍稍站了一会儿,季刚便用镢头在墙上砸了一会儿,只见泥土哗哗落下,里边的石头便露了出来,然后换个铁锤砸下去,不一会儿一块石头掉了下来,出现一个小洞,孙国才把孩子们赶跑,自己进到里屋继续砸墙,几个人一会儿工夫,就把南山墙开个大洞,随后试着把窗框安上,调整曲直后,季刚就和起了黄泥,几个人又是一阵忙活,等孩子们回来一看,南墙上出了一个窗户,全都蹦跳着拍起了小手。接下来几个大人汗流夹背的,把拐子炕拆掉,挪到东墙下,砌成一条直炕,抹完炕面子泥,天也快黑了。“这回冬天,炕肯定能热了,也不能倒烟了。”

孙国才说,“那可太好了,要不然太冷啦。”

杨松朋笑着说。

第二天晚上,之琴接产回到家,甚是高兴,屋里变了样,从南墙开了窗,生活有了新气象,从心里高兴。晚上改善生活,烙几张薄饼,买两把韭菜炒上,卷上饼,打的鸡蛋汤,全家美餐一顿,孩子们的小嘴吧嗒吧嗒地嚼着,就是乐呀。晚上全家睡在地铺上,几天后新炕才彻底干,之琴买来窗户纸,把新窗户糊上,可惜没有玻璃,看不到外面,只能将就。

一天中午,杨松朋干活回来,浑身汗流夹背,正是三伏天。早已饥肠辘辘了,干活的人三三两两都奔家走,路过一条小河沟,大家都蹲下来洗把脸,然后一步跨过去,他走在最后,实在太饿了,想快走也走不动,到小河边先洗把手,又喝两口,感觉精神多了,拿起镰刀跨过河,继续往家走,道边是一人多高的蒿草,他看见有棵小榆树,就走过去,平时也没注意过这棵榆树,他来到近前,掐几个榆树叶,塞嘴里就嚼,这种叶子不苦不酸,越嚼越粘,吃了两把好像有劲了,他往树边草里一看,一棵好大的黑天天结满了一串串的果实,紫中泛黑,黑中闪着紫色,挂满了整个植株,他迫不及待地揪起一嘟噜放进嘴里,太甜了,太好吃了,他想起了孩子,赶紧往家走去。不一会儿几个孩子随他一遛小跑,顺着小毛道跟爸爸到了榆树边,他把小树一扒拉,孩子们就看见了满眼的黑珍珠,几个人便围了上去,两手揪下就往嘴里塞,“太甜了!太甜了!”

几分钟工夫,个个变成了黑嘴,杨策杨威都成了花花脸,两手成了黑指头,大家俨然如一群大小魔头,不一会儿工夫,一个黑天天也没有了,杨策弓起黑指头的双手,张开大紫口,露出黑牙,作吃人状,这顿午餐真不错,天再热也算不了什么,肚里有食了。

处暑已过,山上的榛子渐渐熟了,这天孙婶儿带大家去山上采榛子,头天晚上大家就准备好了面袋子腰子筐,第二天几个人早早就上山了。杨迈杨策已对这里的山山水水很熟了,大家边走边采,爬过几道山后,才能看见那一片片的榛子杆,有的顺着山岗斜坡,一条子一长溜的长着,每人都拿一个长棍子,采到哪就先用棍子敲打一遍,吓跑里边的蛇,只有这样才能安心摘榛子。杨迈学着孙婶儿的摘法,连摘好几朵,才放筐里,这就快多了。

这一条子榛子杆一会功夫就没几个了,筐底已盖满,然后大家又奔下一个偏坡儿,穿过灌木丛,浑身粘满了鬼老婆针,到地方后大家又一起敲打一遍,然后扔下棍子继续摘,这时听到对面山坡有人在说话,“又是一拨人。”

孙婶儿说:“快点采几天就没了。”

宝霞宝云采得更快了,一把两把又一把,腰子筐快满了,然后倒进面袋里放一边。杨策总想吃榛子,偶尔就咬一个,边咬边叫太酸了,太酸了,皮掉后里边的榛子特别艮,根本咬不动。

这一片采完后又往山顶上爬去,那边还有一片,孙婶儿背着面袋子走在前面,几个孩子跟在后面,这时她停步,放下面袋子仔细在听什么,然后背起面袋往回跑,“马蜂子,快跑!蜇人。”

大家都往山下跑,离开一段距离后才逃出危险。

原来孙婶儿现有几个黑蜂子飞到她身上了,她知道这边上肯定有蜂窝,这遇上可了不得。一阵紧张后,大家从另一个方向往山那边去。最后,几个人坐在坡上歇一会儿,孙婶儿找两个石块开始砸起榛子来,几个孩子也都砸了起来,杨策终于吃到了又甜又香的榛子了。

大家砸一会儿,吃一会儿,好像不累不饿了,然后起来又开始摘。这一片榛子杆儿真多,孙婶儿的面袋子快满了,腰子筐也快满了,杨迈和杨策的面袋也有多半下了,再多也拿不动了,孙婶儿扯了几个拉拉藤,扎紧袋子口,又把杨迈的袋子也扎好,帮杨迈扛到肩上,自己也扛起来,大家顺路往回走,这一天是满载而归。

晚上,点上油灯围坐在炕上,之琴给孩子们砸榛子吃,每砸出一个,就送进孩子们的口中,自己也扔进嘴里一两个,她深知是两个孩子辛辛苦苦爬山摘回的,大家坐在这热乎乎的炕上,吃着这山中的珍品,感觉真是幸福极了。

整个暑假,两家的孩子们,玩得忘乎所以,到处跑风,上山下河,爬树抓虫,快乐得如一群小鸟,暑假终于结束了,新学期又开始了。

九月了,天渐凉,地里没什么菜了,嫩玉米也吃光了,多亏种些地瓜,每天烀地瓜是主食了,中午孩子们每人带两个垫吧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