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远山呼唤我歌词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七章 卷二(第3页)

杨松朋仔细地看了一下签名,“张大千,这人可有名,是个有名的现代画家,那这幅就是他画的了,这画可都不一般呐!”

孩子们也都围一圈看着,十来张全看完了,崔大爷一张张捋好,然后卷起,放进一个皮筒里。崔大娘拿过来一沓旧书,“咱们也不识字,你们看看有用没?都是那箱子里的书。”

说着,放在了炕上,杨家人立刻一人一本翻了起来,“哎呀,这可是宝贝呀!”

杨松朋大声说,“这都是小说呀!里边竟故事,有两本我看过,《西厢记》《红楼梦》看过,《醒世恒言》也看过。”

杨迈翻着一本《秋海棠》,杨策杨威一看,都是难写的繁体字,不认识,还是竖着看的,俩人翻了翻便放下了。

之琴也翻了翻,她知道是故事书,也听说过名字,但她从来是不看小说的,真正感兴趣的是杨迈和爸爸,杨松朋当即拿了本《世说新语》,“咱们看完就还回去,这都是宝贝,好好留着,书是无价之宝呀!”

又是一个晚上,天黑了,点上了小油灯,崔大爷两口子坐在炕边,又和杨家唠起了书中的故事,杨松朋讲起了在BJ读书时,曾看过梅兰芳演的京剧《西厢记》的片段,锣鼓点一响,噔噔蹬······小红娘用兰花指甩着手绢,往后一勾腿,便快步跑上小楼梯,鼓点一停,她已来到二楼崔莺莺的门前,梅兰芳演的那是太好啦,终生不忘!大家听得都入了神,崔大爷笑得两眼眯成了一条缝。

之琴在短暂的几天里,想方设法给孩子们弄些好吃的,他们都爱吃带馅的,那就包二合面的萝卜馅儿虾米大包子,或者白菜蘑菇馅儿的。初七这天,准备做点小豆腐,萝卜缨子已泡好洗好了,黄豆也泡好了。

早饭后收拾完,杨迈去江大娘家借磨,正好空着,之琴捞好豆和孩子们来到江家,江大娘把稻草往墙根靠了靠,又把磨盘下的盆子板凳拿过去,腾出地方后就推起了磨,之琴一定要坚持推下来,说啥不让孩子们推,她边往磨眼里添豆边迈步,开始还行,转了没几圈步子就慢了下来,“妈,你不行,又要迷糊了,我来吧。”

杨迈把妈妈扶过去,让她到炕上躺一会儿,之琴确实恍惚起来,有点天旋地转了,只好躺下歇一会儿,孩子们继续推着。

“你这几个小孩可好了,一点不淘气,总上我这院来玩,不骂人不打架,还会做饭,还会簸簸箕,可顶门事啦!”

“我不在家,没办法,逼的就得干。”

之琴好些坐了起来,和姜大娘唠了起来,“儿子多大了?”

“老大都二十二了,最小的都十六啦。”

“念书是干活呢?”

“都在队里干活,老大有人给提对象,也看了几个,有两个拿不定主意,一个是个子矮点,长得瘦小模样好,双眼包皮的。另一个是个子高,长得膀白白胖胖,可是个单眼皮,不太俊,儿子拿不定主意,我也不知怎么办?”

“其实身体好,人品好最重要,长相我认为不太重要,过得去就行。”

“你说的还真有道理。”

两人出屋一看,一大盆豆快推完了,之琴还要推几下,“妈,不用你了,这点豆咱们几下就推完了,不算事。”

几个小人最后用水冲几下,把豆泥刮净,再把整个磨盘用水刷净,用抹布搽干,撬开磨顶,完事大吉。孩子们说着“高骂斯咪哒!高骂斯咪哒!”

江大娘站在门口笑着,看着他们往回走。几个人一进院,刚打开门,“咣噹!”

一声炸响,大家全愣了,声音是从杨家北屋厨房出来的,崔大娘全家连忙过去,大家一看,原来是房梁上的一块垫檩石落了下来,正好砸在新买的铝锅盖上,连大铁锅也砸开一个大洞,万幸的是没砸到人,崔大爷把大石头搬了出来,“好沉,能有十来斤呢,险些出大事啊!”

杨松朋从街里回来,方才知晓,马上把大锅拔出锅腔,拉着爬犁去了供销社,又买个七印大锅拉回来,铝锅盖也一并买回,杨迈杨策同去同回。之琴彻底把新锅刷好,这才开始烧火熬小豆腐。晚饭后,两家人又坐在一起,海北天南地唠了起来,杨松朋说:“今天是初七,这真是‘出其不意’呀!想不到的事儿,万幸啊!”

“这房子还是我爷爷年轻时盖的呢,那时候还有皇帝呢,快一百来年了,全是好木料,以前我记事时是草房,后来换的瓦······”

之琴要回去啦,临走前一再感谢崔大娘,帮着照看这几个不大不小的孩子,“在你这住,我挺放心,房子还暖和,有不对的地方,你就说他们,不用客气。”

孩子们都穿好去送妈妈,一路上之琴嘱咐很多,见人要说话,对人要热情,晚上勤泡脚,饭前一定要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