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免娇嗔。休恋逝水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3頁(第1页)

「哎……」李陟遐重重的嘆了一口氣,「原先也是苦命人家,兩位姐姐繡花漿洗,給大戶人家差遣把我養育大。前些年好不容易到處托人打點得了個差事,不成想過了沒幾年好日子,我因為些瑣事得罪了上司,只得另尋出路。如今還不曾找到去處。」

「不如意事常八九,兄弟也無需擔心。看兄弟你一表人才,今後必定還會大有作為的。幾位既沒有去處,不妨在我們村里落腳。若是喜歡多住些日子,待不習慣了再做打算如何。」老孟問。

妝成看向我,我看向李陟遐,李陟遐看向老孟。一時之間我們都不知道老孟的意圖,沒有人說話。

隔壁桌與老孟同行的人看出我們的顧慮,笑道:「哈哈哈三位別怕,我們都是本本分分的莊稼人,世代就住在這座山後的吳家村。這老孟啊,是十來年前逃難來的,肚子裡有些墨水,同我們莊稼人說不上話,就喜歡你們這樣讀過書的。但凡路過個識字的,甭管是人還是別的啥,都得拉到家中坐坐。這不,年前還從山裡撿了個斯斯文文的公子哥兒養在家中。」

說到養了個斯斯文文的公子哥兒,茶寮里的人都鬨笑起來。

李陟遐和我對視一眼,詢問我的意見。我覺得這老孟有點意思,也想看看是養了怎麼樣一個斯斯文文的公子哥兒,於是以眼神示意,算是同意了。

「那便有勞孟大哥帶路了。」李陟遐朝老孟一拱手道。

老孟見我們同意了他的提議,咧嘴一笑,露出一顆虎牙,笑容中帶著樸實和憨厚:「在下姓孟,叫孟源。請問兄弟和兩位姑娘如何稱呼?」

「在下姓楊,單名遐,這二位是我的兩位阿姊,長姊閨名楊嬌兒,次姊閨名楊妝兒。」李陟遐道。

如此,我同妝成有了的名字——楊嬌兒、楊妝兒。

茶喝完後許久,天總算是放晴了。

李陟遐套好了馬車,跟著孟源一行人上了路。

要去吳家村,須得翻過前面的山,山路崎嶇不適宜馬車通行,幾人提議我們可以繞道而行。於是分道而行,我們同孟源繞道回村,其餘幾人家中還有活計,沿著山路離開。

一路上李陟遐同孟源坐在車前趕車,孟源問了許多孔孟之道,李陟遐一一解答。解釋之透徹讓我咂舌。剛才他說略微讀過些書,看來是自謙之言。

「李大人果真學識不淺,想必家道落敗之前必是大戶吧。」妝成小聲在我耳畔說。

第52章

我點點頭表示對妝成的贊同。心中有些說不上來的感覺,總覺得哪裡不對勁。

一時說不上哪裡不對勁,我也懶得再想,乾脆閉著眼睛養神。

太陽落山天色暗下來的時候,我們總算是到了吳家村。暮色中有一個素色長衫的人影提著一盞昏黃的燈籠等在村口。

馬車駛近的時候,那人看清車上的孟源,朝孟源揮手道:「吳季他們都回來了,你怎的這麼晚,你說我是留你的飯不留?……誒?你怎麼帶了一車的人回來,這些都是些什麼人啊你就往家裡領?小心他們把你賣了你還要提他們點銀子。」

孟源從馬車上跳下去,到了那人身旁道:「別胡謅,這三位也是苦命人,與公子你一樣讀過些書。」

那人本被孟源擋住視線,聽了孟源的話,從孟源的遮擋下探出頭來打量著李陟遐,從鼻子裡哼了一聲:「讀過些書?一介武夫大約也就讀些兵法罷了,這也算讀書?再說了,什麼樣的苦命人能用上這樣的馬車?你大約是被這些人匡了。小心他們半夜抱了你的豬仔跑了。」

那人說得極大聲,像是故意要說給我們聽見。李陟遐並不惱,也不解釋,別過臉笑。

「哪能啊!」孟源打著圓場,「先回家吧,車裡還有姑娘呢。」

「姑娘?」那人詫異地看向我們的馬車,微微欠身。因為隔著帘子看不清表情,我不知他是什麼用意。

孟源和那人提著燈籠走在前面,李陟遐駕車跟在後面。孟源畢竟是外鄉人,家在吳家村東邊距村子還有一段路程的地方。

房子周圍圍了一圈籬笆,院子不算大,卻乾淨整潔,就和孟源這個人一樣。院中還有一顆梨樹,可惜現在還不到開花的季節。

把我們讓進了屋,孟源把蠟燭點上。此時我才真正看清那人的臉。他清俊的面容淡然似遠山,眉宇間籠罩著柔和的光,清俊的身影在斜照下來的月光里,好似世間最絕美的溫玉。

他吹滅手中的燈籠,把它放在一邊,朝我們拱手一拜:「在下不知車中有女眷,開了些不合時宜的玩笑,還望三位見諒。」他雖說得誠懇,但眼神中還是帶著防備的意味。

我和妝成向他屈膝回禮,李陟遐也拱手算是回禮。他既對我們防備,我也不想與他多言。

「在下姓阮,名言一。敢問三位名姓。」

阮言一?我不禁抬頭細細打量他。我雖不認識他,也從未見過。但其大名卻如雷貫耳。

阮氏也是從龍功臣之一。不同於開國四公都是武將,阮氏乃是太祖麾下最最得力的謀士。太祖曾說『得阮氏相助,一半天下已定。』

太祖開國之後,阮氏沒有挾功自傲,反是激流勇退,放棄了炙手可熱的權勢,偏安一隅。

這阮言一之所以名聲在外,是因他是出類拔萃的阮氏子弟中更加出類拔萃的天才。三歲能作詩,六歲熟記四書五經,到了八歲已經可以和大家同席辯論。可惜的是外界傳言這個所謂神童到了十二三歲時變得靈氣全無,江郎才盡,從此只知尋仙問道。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1t;)

&1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