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节(第2页)
黛玉和迎春听到这话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了。
迎春点了点头:“看二嫂子脸上的笑容,可是有什么喜事?”
王熙凤也没隐瞒的意思:“是有件喜事,赵家大郎中举人了。”
这位赵家大郎是巧姐定的未婚夫,赵家祖上没出什么人物,但赵家大郎被贾琏看中了,觉得他未来会是个人物,就把自己的嫡长女聘给了他。
赵大郎也没让贾家失望,这一次的秋闱中了,而在他中之前,王熙凤对这门亲事是很有意见的,觉得自己的女儿委屈了,谁知道他未来能不能中呢,要是不能中,她女儿就要嫁给一个穷秀才了!
幸好,贾琏的眼光还不错!
迎春也笑了:“确实是件大喜事。”
这时候谁都没提扫兴的事,也就是贾宝玉。
老太太去后,他一蹶不振,无法承担家人放在他身上的压力,选择了逃避,抛下娇妻幼子,跑去出家了,他这一跑,二太太的心气也没了,躺了不到半年就没了,二老爷也是个不顶事的,如今二房是叶姨娘和贾环、兰哥儿撑起来的。
当宴席正式开始,迎春看着满堂宾客,看着兴高采烈的二嫂子,突然有些恍惚。
时至今日,她偶尔还是会因为梦到过去而噩梦惊醒。
在琏二哥上进之前,在他关注到自己之前,她只是一个小透明,探春妹妹和惜春妹妹都比她有存在感,她哪怕是大房唯一的女儿,地位却是比二房的妹妹要低的,整个大房都被老太太和二房压在底下,如今再看,大房和二房地位翻转了,让人唏嘘。
二房还有出头的希望吗?有的。
不过这个出头的人选跟自幼被赋予厚望的宝玉无关,而是要看基本都被老太太、太太他们忽视的兰哥儿。
如果二太太还活着,看到这一幕,不知道她会作何感想?会后悔吗?迎春想,大概还是不会吧,二太太是个执拗的人,认定了什么事,很难发生改变,正如她认定宝玉会有大出息,就一直相信他会有大出息,实际宝玉自小就被她们宠坏了,她看不见,一味的认定他还小,懂事就好了,结果他出家了,彻底粉碎了二太太的梦,那时候,兰哥儿已经开始崭露头角了,但二太太看不见兰哥儿,被宝玉出家这事打击的心如死灰,再没了活下去的心气。
第159章变化
迎春在京城住久了,有的时候会失去对时间的感知。
因为京城的变化太快了。
她自小在京城长大,又在北地住了几年才回京城,知道外地和京城的差距,而在她再一次回到京城定居后,感觉京城和外地的差距被拉的更大了。
最先感到变化的是路况,不管是回娘家,还是去赴宴,她出行再也不会感到难受了,路面变得平整,马车也经过了改造变得更不易感受到颠簸,哪怕是怀孕最难受的时候,出门都变得可以忍受。
然后,她在京城可以吃到各种从南边运来的水果罐头,十分齐全,这些产自南边的水果罐头制作好了之后经过水运、海运送到京城,不仅仅是京城的达官贵人,就是手里有些钱的富商平民都能买到,尝尝南方水果的风味。
还有那不知不觉间就变得亮堂起来的窗户。
之前糊窗户大部分用的是窗纸,玻璃窗是大富大贵人家才用的起的,现在大片的玻璃窗户依旧昂贵,但拼接的小块玻璃窗户却不算罕见了,她嫁的陈家是耕读传家,有些积蓄,但在京城不能说多,如今主子的住处都换上了拼接的玻璃窗户,哪怕刮风下雨,都能在屋里安然欣赏窗外的风景,也不用再怕昏暗需要点起蜡烛。
迎春觉得在孩子读书的时候特别好,不伤眼睛,还不怕不小心弄倒了烛台引起火灾。
变得便利之处的地方不单单如此,还有迎春觉得十分好用的雨鞋。
就算不是下雨天,用这个胶做鞋底,也有一番好处。
要说起来,出门的马车能被改造得那么舒适,也少不了这橡胶的用处,不过因为这橡胶的产量还很稀少,价格十分昂贵,不是大富大贵之家还用不上这般的稀罕物,迎春本来也是买不起的,要等一些年,等那些蜂涌去南边圈地种橡胶树的贵人们种的橡胶可以产出了,她家才能用得起,但她和林家有亲,林家给她送了一份,所以他们家早早就用上了。
除此之外,在京城中能买到的东西越来越全了,不管是天南还是海北,都能在京城见到,有些东西的价格也越来越实惠了,至于原因,迎春想了想,主要还是路况改善了以后周边更多百姓愿意费工夫、费时间把东西送到京城来售卖了,成本减少了,售价也随之降低。
就拿迎春自己来说,她的嫁妆里有个小庄子,距离京城有点远,以前为了方便,都是就近卖出去,但如今拉到京城来费不了多大功夫,还能多卖点银子,那自然就要走这一趟了。
就近的是这样,更远的人就是各地的商队了,他们来往京城的频率都高了许多,尤其最近打通了一条往西方蔓延的水泥路之后,京城中胡商越发常见了。
而迎春和黛玉闲聊的时候听她说,以后京城会有越来越多南边的、海外的稀罕物,因为这几年造船的数量年年都在增长,供不应求。
这些船有的是官府的,有的是海商的。
不管它们的所有者是谁,都少不了要把东西送一些到京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