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第1页)
胶带被收了起来,装满回忆的纸盒只能敞着口,最上面是耳朵上写着“jy”
的小狗,大耳朵耷拉着,黑色的豆豆眼看起来一副可怜样。
姜沅先把行李箱拎下去,搬上那辆惹眼的奶牛皮卡,就见段仁仁正在一楼和房东太太聊天,老太太被他哄得眉开眼笑的,拿句子给他吃,姜沅就转身又上楼了。
怀里抱着纸盒,兜里揣着钥匙,他站在门口,回头看了这房间最后一眼,关上了门。
房东太太收了钥匙,姜沅和她告别后想往一侧的垃圾回收处走,却被她叫住了。
“卖水果那家正在骂人呢,你现在别过去,”
老太太说,“你把东西放我这,晚点我给你扔。”
这街区没有规范的物业管理,垃圾收得不太及时,正对着回收处的水果店就遭殃了,那家老板娘平时就凶,垃圾一堆起来就更凶了,路过的狗她都能骂几句,这时候去扔垃圾就是撞她的枪口上。
姜沅也无辜挨过几顿呲,犹豫了几秒,还是听老人家的话,把纸盒放在她的小廊边,道了声谢。
段仁仁吃了橘子嘴更甜,一口一个婆婆再见,老太太就笑眯眯地目送他们上车,车发动了,姜沅还在后视镜里看到她冲他们挥手。
“系好安全带,出发咯!”
段仁仁一脚油门,把姜沅带走,把他的回忆留在了原地。
段仁仁是个闲不住嘴的,一路上东扯西扯,和姜沅聊些没边际的话,要不就开着音乐跟着唱,跑调跑到了天边去,听到后面姜沅也被他感染了,放开了跟着他一起嚎。
皮卡一路过主干道上快环,过了一座桥又过一座桥,旁边的车和人逐渐少了,楼房也越来越稀疏,直至车窗外映出一片又一片田地。
段仁仁把两边车窗都大开着,风灌进来,吹得姜沅眼睛都要睁不开了。
等到了地方,姜沅才发现段仁仁嘴里的小农场,和小一点都不沾边。
港城是华国的超一线城市,近几十年来城区范围不断扩大,人口越来越密集,从前郊区有不少小山丘,现在都被夷平了,山水自然的风光越来越难见。
这农场却能建在一座小山上,山下的路修得宽阔平坦,却又没有别的工业痕迹,段仁仁说山脚连到山腰,都是他家小农场的范围,山顶上还打算建一块露营观景台。
皮卡直直开往山上,路变窄了不少,两边都是郁郁的小树林,姜沅觉得这里的空气比别处都清凉几分,透入心肺里舒服得不得了。
“这有几幢小二层,隔得都挺远的,咱们随便选哪里住都行,”
段仁仁打方向盘沿路转弯,颇为豪气道,“反正整个山头都是我的了!”
一个拐弯的功夫,眼前的景象又不同了,果然像段仁仁说的,半山处修筑了几幢小楼,彼此都被小片树林隔开来,隐私性非常好,不管做民宿还是做度假小别墅都很合适。
每幢小楼还带着个前院,宽敞十足,段仁仁把车开进一扇开着的院门里,把车停稳。
坐了快三小时的车,姜沅下了车才觉得腰疼腿酸,段仁仁大大地伸了个懒腰,也不管皮卡上的行李,拉着姜沅先去开门。
小楼用的是密码锁,段仁仁因为激动输错了两次,第三次才打开了门。
“当当当当——”
段仁仁推开大门,“这里就是我们的新家啦——”
段仁仁迫不及待地冲上楼去,姜沅跟在他后面,踏进门后忽然觉得有些恍惚。
他想,这是他的新生活了,和过去十年完全不一样的新生活。
以后大概,没有陆呈奚了。
段仁仁说了要来搞事业,就真的全副身心投入到了小农场的建设里。
用他自己的话说,他被家里溺爱了二十几年,家族兴旺有他大哥顶着,天塌下来都压不着他,从小到大他的父母和大哥对他都很纵容,别人家孩子考99分会被家长揪着一分不放,他考59分回家还能得夸奖。
可是谁不想在外面听到别人提自己名字时夸上几句能干呢?
他当了二十多年的废柴富二代,还是痛下决心,要闯一番事业,哪怕创业不成功,也比以前那样混吃混喝强啊。
对此他的父母一如既往地给了百分之百的支持,特别是段爸爸,恨不得事事都为他准备好,被段仁仁严词拒绝后,才退而求其次地派了专业人士,来给他当助手。
&ot;……简单来说,咱们农场既要保留菜地,果园和溪钓这些传统农家乐项目,还得结合港城本地人的特点,&ot;专业助理小崔一推眼镜,&ot;港城人平时不是996就是007,要他们在周末还愿意开几个小时的车往返,就必须要有吸引他们的独特的点……&ot;
段仁仁掏出一本崭新的笔记本,煞有介事地刷刷刷动笔写,小崔的眼镜闪过一道反光,耐心地等他记完,才继续说:&ot;所以在保留传统项目的同时,又要注重客户体验,不能把农场弄成真的农村,要有情调,有风格,有……&ot;
姜沅一大早就被段仁仁从床上拖起来听课,仿佛回到了大学时赶早八的时光,稀里糊涂地跟着听了一小时天书,看小崔讲师滔滔不绝,完全没有打算课间休息,果断借尿遁溜了。
搬到这已经近三个月,小农场在不断完善,山上的景观台建好了,各个区域的水电和网络都接通了,预热的宣传和推广也早早铺开,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就等着下周试营业。
段仁仁热血上头忙得脚打后脑勺,姜沅也没让自己闲着,这段时间他更新的频率高了许多,段仁仁之前说让他在农场里多拍拍视频来做宣传,他是真的放心上了,特地拍了不少农场里的素材加到视频里,粉丝们的反响很不错,他的账号人气也跟着涨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