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第1页)
第176章明明明月是前身(33)
太上皇车架东巡,当日,大将军左文渊带兵出征沃桑,裴定山为先锋。
次日,叶鸣谦驾轻骑往西域,镇西大营已进入备战状态。
又一日,“天宝船”
下海,经测试符合远航条件。
帝下旨,于全国范围内征召善水性、善海上寻路、善船上种植之能人,响应者众。
皇朝这座巨大而精细的机器飞快运转起来,一切工作井然有序地进行。
一月后,女试开考。
比起连考三日的春闱,女试到底筹备的时间比较短,只需考一天。
这是本朝第一届女试,大概率也是最后一届,未曾脱颖而出的女子需得从童生考起,留待往后春闱。
共参与考生四千三百二十八人,比起上一届科举的万人会试,这个数量不可不谓少之又少,然而依然乎了所有人的预料。
他们认定不适合读书的女子,国之上下从未正眼看过、从未认真培养过的女子,竟也不知何时,靠着自己的能力,积攒起这么大一道能量了吗?
哪怕是支持女子入朝为官的周言安与于策也不由得悚然一惊,为这股蓬勃坚韧的生命力。
她们不是菟丝花。
她们是野草,是参天巨树。
为了不耽误春闱,三日后,整个朝堂加班加点批改完全部卷子,选出了一百二十位出众考生,皆文采斐然,策论也是言之有物。
祝云奚未曾参与,她自负,认定自己是佼佼者,不愿占去姊妹们的风头。
令人诧异的是,于蕤居然未进入前三甲。
排名第一的是位年过五十的寡妇,她这一生丈夫早亡,独自养大一儿两女共三个孩子。
受过刁难,吃过苦,也被逼着再嫁,然而她终究挺了过来。从一个卖简单吃食的小摊,展成了一家铺面,到如今名下已经有了一个商会。
据说再繁忙的时候她也始终诗书不辍、手不释卷。
她最初时没有名字,家中人只“二妮、二妮”
地叫她,外人叫她“潘氏”
。
后来成亲之后,他们叫她“孙潘氏”
。
好像名中多了这么一个字之后,她就不再是自己了,不论她做得再好,对她最大的称赞也只能是“贤惠”
。
再后来丈夫亡故,她开始做生意。
她开第一家铺面时,对她的称呼就成了“孙夫人”
,人们觉得这是尊重,是赏赐,她却觉得并无太大区别。
她想让人称她“潘夫人”
。
在她拥有了商会之后,终于成功了一半。
他们叫她“夫人”
。
去掉她丈夫的姓氏之后,她自己也没了姓氏。
而今她来参加女试,为自己取了一个名字。
在试卷的最上角,她端端正正地写“潘华琼”
。
她那样有文采,读过那么多书,可为自己取名的时候没思索太多寓意,纯粹是因为她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