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第1页)
袁铭是十方镇出了名的书生而且尝尝抄书补贴家用,一踏进书店小二就迎了上来:“袁公子,今日是买书还是抄书?”
“都不是,”
袁铭卖了个关子,将书稿握在手中:“今日我想跟掌柜的做个生意,不知道可否引见?”
袁铭与掌柜本就认识,小二没有过多犹豫,带着他上了二层。
二层有许多个可以边喝茶边读书的雅间,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茶香,雅间都闭着门,都是那些富家公子哥消遣娱乐的地方。
袁铭目不斜视,跟着小二走进了角落里一间没有门牌的屋子。软椅上,掌柜赵玉正坐着拨弄算盘,红木圆桌上铺满了账本。
听到敲门声的时候,他抬起头看了一眼,随即有条不紊的收拾起手边散落的账本。
“这不是袁公子吗?听说公子近日刚成亲,恭喜恭喜啊!”
赵玉站起来,招呼他在小茶桌上坐下,寒暄两句,便入正题:“现下还在农假,不知道袁公子找赵某何事?”
袁铭也不扭捏,将手中的书稿放在了桌上:“这是我朋友写的话本,因故不便亲自前来,便托我来找赵掌柜问问,不知值价多少?”
话本生意一直都是书店的大头,因此一直都对外高价收稿。这是这年头读书人清高,既不想将自己的学识同娱乐呷戏之物扯上关系,更不想染上铜臭味,因此很少有人愿意放下身段。
袁铭说是朋友所作,赵玉心照不宣,却什么都没说,点点头拿起文稿逐张看起来。袁铭在读书一事上颇有才华,不过科举和写话本不一样,赵玉对他写的话本尚持保留态度。
然而几页看下来,赵玉的表情骤然变了,翻动书页的速度明显变慢了许多。
袁铭只带了十张纸,读的再慢,不过一刻钟,也全都看完了。
他抬起头,神色复杂,却没有直接开口。袁铭从他方才的反应便知自己的稿子被看上了,很是闲适的饮了口茶,也不主动说话。
半晌后,赵玉轻轻叹了口气,眼眸微垂,仔细端详着薄薄的几层纸。
“虽然只是个开头,但是人物刻画鲜明很有特点,叫人见之不忘,情节有起伏悬念,详略设计十分合理,是一本很有看点的话本,但是……”
赵玉话锋一转,犹豫道:“袁公子这位朋友,是一位哥儿?”
看到书中内容之前,他还以为这本书是袁铭所作,只是拉不下面,才谎称替自己的朋友而来。
袁铭微怔,随即反应过来赵玉误会了。他写这本书的初衷是为了季清月,因此一改平常话本以男子视角的展开的习惯,将主视角放在了哥儿身上。这样一来,他就能着更多笔墨刻画哥儿的内心所想,以此让读者更清楚这位哥儿的心路历程和成长变化。
没想到阴差阳错,竟让赵玉以为这本书的作者就是哥儿。
袁铭本也没想脱掉马甲,这样一来倒是个美丽的误会。
于是,面对赵玉的询问,他没点头也没摇头,回望着他:“赵掌柜,从未有人说过哥儿不得著书,更何况只是供人消遣的话本。”
赵玉只当他是默认了,但要不是收稿,还在犹豫。不只是因为作者,和书稿一起给他的,还有整本书的大纲,后面许多情节实在有些惊世骇俗,难免引起讨论。
“赵掌柜见多识广,眼界应当比我更宽才是。”
袁铭淡然一笑:“区区一个话本,既没有论及政事,也与显贵无关,有话题度才是好事,口口相传的效果可比店里小二推销来得有效。”
赵玉赞赏的看他一眼:“不错。”
他的手指在茶杯上摩挲片刻,拍板道:“你的稿子我收了!”
闻言,袁铭微不可查的松了口气,他对自己的作品很有信心,但是如果赵玉不识货,他也没办法。
从青山书店出来,袁铭腰间空瘪的钱袋骤然变得沉甸甸。五两银子,不多。一来他给的只是开头,后面发挥如何无人知晓,掌柜不会因为他的口头保证就大方慷慨。二来以哥儿为视角的话本还是第一次出现,谁都不知道读者会不会接受。
袁铭知道赵玉的顾虑,很快就答应了买断加上分成的模式,他现在拿到的这五两银子只是青山书店买断他的书名的钱,至于之后卖出去多少书,他会拿到相应二成的分成。
也就是说,假如每本书定价五十文,卖出一本,他就能拿到十文。听起来好像是他亏了,但其实只要话本内容足够吸引人,他就是赚了的。
将书稿留给掌柜,约定好半月后交全部的稿子。袁铭浑身轻松,五两银子虽然不多,却足以解决他的燃眉之急。
县令什么没见过,袁铭就不打算在镇上买东西,再说五两银子也买不了什么好东西,不如另辟蹊径。
想通这一点,袁铭也不打算在镇上多留,找了个包子店买了十个肉包子,便去了和杨涛约定好坐车的地方。
坐在大榕树下等了约莫半个时辰,杨涛便赶着牛车过来了。
牛车在袁铭面前缓缓停下,一个男人从车板跳下来,看着袁铭说道:“好久不见了。”
面前的男人比杨涛高半个头,面孔有七八分相似,笑着的时候眼睛眯成一条缝,看起来更加随和随意相处。
“原来是杨二哥,好久不见。”
袁铭客气的回道:“听说杨二哥的面摊生意极好,实在令人羡慕。”
杨涛的弟弟杨超,闻言苦笑了下:“生意只能说勉强过得去,不怕你笑话,这么多年了,连租一间铺子的钱都没有,前段时间本来已经看到了一间铺子,一问价格,也只能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