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暴君穿越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2章(第1页)

不知是谁先开了口:“抄书利于研习记忆,倘若只读印的书,不知要少学多少……”

裴太傅眯起眼睛看他:“我记得你家以史治家,孔圣的《春秋》及太史公所著《史记》你又抄了多少遍啊?”

这人沉默下去,又有人开口道:“天下多少人以抄书谋生,若是……”

这回是少时曾经抄书谋生的桓谨开了口:“比起抄书,这些识字之人想来更愿意自己刻版印书再卖,一劳永逸又赚得多……倘若赵大人心疼,大可接济抄书人嘛,毕竟赵家家大业大。”

眼看一场骂战要起的时候,同样出身寒门,因读书而眼花的国子监祭酒钱大人突然从前头那些人都没发觉异样的佛经中摸出了一张残页,唏嘘声将百官目光都引了过去。

“这是何物,怎么有些眼熟?”

作者有话说:

授官

读书人多少带了些痴气,这位国子监祭酒钱大人便是其中最“痴”

的那一个,一心读书治学,视其余万般皆为下品,也敢下手去管教国子监那些高官子弟。

此时庆和殿中万般纷扰,只有他将传到自己手中的佛经仔仔细细一页一页翻阅了一遍,寻到了一张刻意遗留的残页。

众人目光都落在他身上,他恍若未觉,只对上座的谢衍及太后行了一礼,又看向裴太傅:“前些时日去拜访太傅,见一算经手稿,多讲建筑测量赋税徭役之法,尤以测量一章最为精妙,未曾想今日在佛经中又见此算经,想来是太傅不慎遗落。”

早些年九品之制未废之时,一些寒门子弟想要入仕途大都需要高官举荐,但看得上他们的官员又太少,只一个裴太傅好些,是以总会有人持自己所书诗集策论上门拜谒。裴太傅来者不拒,遇见真正有才之人还会将其诗文拿去与他人品鉴,为其开一条路。

这些时日许多上门拜访之人,都见了那一卷算经。

仍未落座的桓玉捏紧了手指。

成败便在此一举了。

“朕亦有幸得观此书,知其奥义非凡,精妙无穷。”

谢衍声音平淡,却不容人忽视,“只可惜许多地方只一知半解。”

“臣亦有此感。”

钱大人继续道,“知其可行,却又不甚明了,其中诸多解法便是国子监专司算学之人也闻所未闻,但却着实高妙,倘若融会贯通必能大有用处……是以敢问太傅,编此算经者为何人?不知学生是否有幸能与其讨教?”

听闻此言,裴太傅竟心生恍惚之感。

仿若又是三十几年前,他择陇右谢家为主,沙场之上观其排兵布阵,不由感慨道:“此阵变幻莫测着实高明,不知是哪位高人手笔?裴某可有幸与之讨教?”

剑眉星目大大咧咧的镇北王谢凌挑眉看向远方:“喏,她来了。”

高头骏马之上,娇小却悍然利落的娘子伤痕累累,在看到他时眼中竟生出错愕与笑意,高声唤道:“裴郎君!”

明明不是多么鲜妍的容色,却让他心中开出花团锦簇。

又是一个夜,他和访晴躺在陇右的草场之上看漫天星河流淌,她语气中带着些唏嘘:“你和雁柔真是厉害,不费一兵一卒就能让河东那些人臣服……再加上那个八百个心眼的谢清,你们三个人动动脑子和嘴皮子就能一统天下了。”

随后她下了定论:“还是读书好。”

心上人的夸赞让他羞赧,出口的话也带了些傻气:“你这样聪慧,读书也能读好……我可以教你……”

她静静看着他,突然一笑。

“小时候我偷偷溜进一家私塾,被那里的先生和学生一起赶了出去,回家还被老不死的打了一顿,现在看见书就浑身疼。”

她语调很轻,“不读啦,这种好事留给后人。”

秦访晴说着,摸了摸身侧的悯生:“让她们能读书,能入仕途,还能在众人面前说‘我能读书,都靠当年那个秦访晴给女人杀出了一条路来’。”

这万古功业,终将有我一个出身贫贱的女子的身影。

如今他看着桓玉,看着谢衍,看着身为太后的妹妹,看着这朝中众人,两鬓已白身形佝偻,生出想要落泪的冲动。

访晴,你没走完的路有人还在走。

倘若你泉下有知,会再畅快一笑么?

最终他只是大笑出声:“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掌珠,有人要与你讨教呢!”

满堂哗然,似乎有人在说“怎么又是她”

,钱大人双目圆睁,磕磕巴巴道:“原来是桓娘子,臣早该想到……国子监最年轻的那个算学博士出身金陵,似乎是几年前桓娘子的学生……”

桓玉立在满殿风雨的正中谦和一笑:“讨教不敢当,只是有几分浅薄见解罢了。”

人群中的王言之看热闹不嫌事大,与身边人窃窃私语道:“几年前太傅想挑一个人在身边同游讲学,也算传承衣钵,虽说不拘男女,但当时去的小娘子只桓玉一个……出声嘲讽她的小郎君甚多,她当时也是这种谦和模样,结果谁也没比过她。”

包括被父亲拎去凑数的他,以及声名极盛今日却一言不发的韩家九郎韩曜。

而后的事许多人也知晓了,她与太傅同游讲学,太傅却并未收她做学生,只道“她已学有所成,无需再教”

,两人此后相处更像是祖孙。

长安城中人当时以为桓玉会借此大出风头,未曾想她一个弱气小娘子真的跑遍了五湖四海。

但是那些未出过的风头,却在今日出尽了。

冥冥之中百官似乎察觉到了什么,都忍不住去看最上首将一切尽收眼底的圣上。他虽只着常服,却与朝堂之上着帝王冠冕时别无二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