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太史慈督剿南部孙妹联合三部(第1页)
第83章太史慈督剿南部,孙妹联合三部
王晟派来的援军被击败,极大的打击了坞堡守军的士气。而且上千铁骑摧枯拉朽的击溃豪强部曲,长驱直入的画面太过震撼,足以磨灭大部分人与之为敌的勇气。
很快周泰便率领精锐甲士攻破了坞堡,将叛逆豪强全部斩首。
入暮之时,张?亲自向孙策汇禀道:“将军,这一战便获俘虏一万三千余人,屯田余杭、钱塘钱塘所需人手已经满足大半。”
说完喜讯,张?也十分慎重的说道:“但仅这两处豪强坞堡就耗时大军两日攻城。南方叛逆豪强处处屯聚,如果要逐一攻克,恐怕不仅会耗时日久,且伤亡惨重。”
孙策慎重的点头,仅攻占这两处坞堡,大军伤亡就有数十人。要打下南方处处屯聚的坞堡,这个伤亡可能要翻个近十倍。那就是伤亡数百人了。
一旦某位将领指挥失当,或许伤亡直接就奔着近千去了。在这个医疗水平落后的时代,伤亡近千人,最终减员恐怕绝对不是个少数字。
现在大军面临的问题是,如果聚集在一起,伤亡或许会小一些,但平叛速度就要大为迟缓。
而分兵作战,则伤亡的攀升不可避免。
面对这个两难问题,孙策问道:“子纲参赞军机,以为如今当如何部署?”
张?郑重的拱手,说道:“我虽参赞军机,却以为当今之计,欲平定豪强不宜倚靠大军。”
“不倚靠大军?子纲是打算劝降?”
孙策眉头微蹙。
张?立即摇头,郑重的说道:“若叛逆之罪尚可投降,豪强复有何畏?反叛逆之众,皆有诛无赦!”
这个说法就非常契合孙策所想了。他虽然承认当前的豪强庄园经济,可却从未打算过与豪强地主们妥协。
凡是叛逆之辈,全部要明正典刑。不存在谈判余地。
“那子纲的意思是?”
张?立即说道:“我以为要平定这些坞堡不宜以大军操之过急,而应交由名将能臣缓缓图之。将军则率大军主力急趋南下,击破王晟等贼首。贼首既除,余下之辈皆待擒而已。当地县令、将领无论是用计、用兵皆可处之。”
换了个思路,孙策只感觉豁然开朗。
他之所以此前有些焦急,无非是大军开拔,每日皆耗费靡重。
可若是大军能够长驱直入,一举击溃敌军主力然后撤回吴县,余下豪强交由一位能臣缓缓图之,则消耗将大幅削减。
只是究竟选哪位将领督管南部各县,这还真是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务必要避免大军刚刚击溃敌军主力,凯旋而归,后面叛逆就死灰复燃,局势重新糜烂的情况。
审视了一圈,孙策发现自己麾下最适合的将领还是太史慈。
首先太史慈的内政、奇谋能力就是当世一流。毕竟他号称天下之智士,本身就以奇谋而成为名士。
其次他的统军、武艺亦是江东诸将中首屈一指的存在。武艺方面,他在北海之围时,那是曾经在千军万马之中来去自如。射艺更是近乎于神,百步穿杨绝不在话下。
尤其射艺这方面,在平叛中能起到无与伦比的作用。基本上他一个人带上十几名骑兵就可以将一整座坞堡给围起来。
“你们几百人被我一个人包围了,还不速速投降?”
这种话他是绝对能说出来的。如果叛逆豪强敢露头,搞不好还会被他一箭射死,整座坞堡都不战而降。他这种智士,最是会用只诛首恶,不问从重的手段。
最后孙策以减轻后勤补给为名,留八百精锐和两百骑兵给他,把他部下那些部队给带回吴县整编了。
孙策笑着对张?说道:“子义乃文武全才,我打算让他督余杭、钱塘、富春三县军政,再派典农都尉率众两万在此处屯田,可保吴郡南部无忧。”
这三县境内形势极其复杂,不仅有豪强叛逆,还有严白虎等人占山为王。更接近会稽郡、丹阳郡,有山越流窜,敌军袭扰。
这就不是孙策挥军过去就能短时间平定的局势。
尤其富春县境内,富春山峰峦绵延,导致整个富春县地势都一片狭长,向西南探出上百里,几乎以富春山、浙江水这两条地理形势,完全隔绝开了丹阳、会稽两个大郡。
();() 要平定这里必须有能臣耗费大量时间进行经营,还得有大军在旁威慑。
孙策现在的规划是只要能稳住南方即可。他们不出来攻破郡县,孙策可以暂时容忍他们存在,直到粮食收获,后勤补给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