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学霸神级系统百度百科免费阅读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6章 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第2页)

诗人反复地拿丁香来比喻姑娘。诗人笔下的丁香一样的姑娘,容貌像丁香一样姣好美丽,品格像丁香一样高圣洁,心绪也像丁香一样忧愁惆怅。她愁的或许是那负心的夫君,或许是想望如意的郎君,她的愁就像她的容貌,就像她的心灵,高而圣洁,美丽而动人。

第三节“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这丁香一样的姑娘,在“我”

的长久的期待中,终于姗姗走来了。她“像我一样,像我一样”

,这里可以看出,原来这丁香姑娘就是“我”

,“我”

就是这丁香姑娘,我也有姑娘一样的美丽,也有姑娘一样的高洁,也有姑娘一样的忧愁。彼心即我心,姑娘就是“我”

的心。那姑娘或许是我的心上人,或许是我的追求和理想的化身。也许是,也许都不是。不必追问得那么具体,也不必回答得那么确切。因为诗毕竟是诗,正如前人所说:“诗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

尤其是戴望舒早期的诗,大都不是直接对现实的摹写,而往往是一种隐蔽灵魂的宣泄。正如一位诗家所说:“一个人在梦里泄露自己的潜意识,在诗作里泄露隐蔽的灵魂,然而也只是像梦一般朦胧的。从这种情境,可以体味到诗是在于表现自己与隐藏自己之间。”

第四节“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她默默地走近”

,看来“心有灵犀一点通”

,两颗心灵已经接近、贴近,互相理解了,然而又终于从身边飘然而过,令“我”

失望,她也“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

,两人的距离又重新拉开。这两位彷徨者都得了同一种抑郁病,不忍相离,又不得不相离,因而同病相怜;然而又正因为病症相同,不可能互相拯救,只得分手。他们就是这样既彷徨,又在彷徨中追求着,追求着……“她飘过,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我”

与姑娘的相遇,可能是一段真实的人生际遇,是“我”

思之深切而出现的一种幻境,也可能就是写的一场梦。

第五节“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我”

目送着丁香姑娘飘然远去,她走到了雨巷的尽头,“到了颓圮的篱墙”

。“颓圮的篱墙”

给人的心灵以巨大的震撼,丁香姑娘那么美,美好的事物理所当然应该生长在美好的环境、圣洁的土壤,但丁香姑娘却“到了颓圮的篱墙”

,这巨大的反差,激起了联想。那破落衰败的篱墙是姑娘的归宿,还是丁香姑娘处境艰险,还是丁香姑娘命途多舛,遭受了沉重打击,这些都不得而知。

第六节“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这一节从字面看写姑娘的消失,实际是写美的毁灭,希望的毁灭。在“颓圮的篱墙”

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姑娘的一切都“消散”

了,美被彻底地毁灭了!诗人追寻着的希望也彻底地毁灭了。这毁灭的希望,是诗人圣洁的爱情,又或者诗人高尚的理想。

第七节“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姑娘消失了,希望毁灭了,但是“我”

仍然没有放弃追求。诗的末尾与节回应,我依然独自在悠长、寂寥的雨巷中彷徨,失望中又期待希望。“逢着”

改为“飘过”

,让诗一般的故事在更加朦胧迷茫的梦幻中结尾。

一口气写了这么多,李虎也该释怀了,他直接点了提交上去。不用说,答案肯定正确。(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