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世家再醮记 华飞白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3章(第1页)

待王玫牵着崔简离开后,静室内又恢复了宁静。

观主瞥了崔郎君一眼,淡淡地道:“原来是你推荐她来的。我还道,太原王氏三房怎么会知道这座女冠观。此处本是咱们博陵崔氏的私观,也只有几户亲戚知晓底细。在这里修行的也都自家人,寻常外姓人便是想进也进不来。若不是念在她是太原王氏嫡女的份上,我也不会让她在此出家避祸。”

“姑祖母到底还是心软,居然没问她是何人举荐,便让她受戒了。”

崔郎君微微一笑。

“这世间女子都活得不容易。便如我们这般煊赫的世家,外人看起来皆是繁花似锦,里头却是鲜血淋漓。我也是瞧她确实被逼迫得有些可怜了。堂堂太原王氏嫡支嫡女,竟落到如斯境地,实在颇觉可悲。”

“还是姑祖母慈悲心肠。此番救了她,也是一件大功德了。”

闻言,观主望向他,有些淡漠的目光里多了些许温柔:“你又为何会帮她?只是因为阿实与她有缘的缘故么?”

“当然是因为阿实。”

崔郎君回道,“姑祖母方才不是瞧见了么?每回阿实见了她,便是满脸欢喜,将我这阿爷都抛到脑后了。”

他话中虽然隐有酸涩之意,但听起来却很是轻松:“说起来,我家阿实真不愧是我的儿子,真是走到哪里都惹人喜欢。”

见他如此沾沾自喜,观主素来平静无波的脸上也露出了笑意:“阿实跟着你风里雨里四处跑,看起来身子骨倒是结实了不少。当初你不顾一切带着他离京,你阿爷怒不可遏,阿娘忧心忡忡,我却觉得这是件好事。孩子毕竟小,又失了阿娘,当然应该跟在你这阿爷身边。只是,你都回京了,怎么还躲在外头不愿家去?”

崔郎君眉头微皱,叹道:“阿实毕竟已经五岁了。若是回去,阿爷定会坚持让他留在家中启蒙读书。而我,恐怕会被逼婚罢。祸害了一个卢氏已经够了,我不想再祸害第二个。”

想必卢家既不愿意断了这门姻亲,又担心阿实得不到妥善照料,一定想着再嫁一个女儿过来。他不想再娶,自是不愿回去面对来自岳家与父母的双重压力。

“说什么胡话?”

观主摇了摇首,无奈道,“你生性旷达,怎么竟钻到牛角尖里去了?嫁给你的时候,卢氏便知道以你的性子,必是不可能困在京城里的。你周游四方,她在家中侍奉父母,又有何不对?就算她心中有怨,见你将阿实照顾得这样好,在地下也会安心的。”

崔郎君苦笑道:“与其说我照顾阿实,不如说阿实在照顾我罢。姑祖母也知道,我一旦看到美景佳画入了迷,便是不管不顾了。若非有阿爷派的几个部曲在后头跟着,阿实……”

观主微微颔首:“幸好阿实年纪虽小,性子却早已养成了,没被你影响。说起来,你们在路上难不成出过什么事?与我说说。”

崔郎君想到潼关那一夜的惊险,眯起眼睛:“有人想杀我。”

“可有什么线索?”

观主的表情越发冷漠了。

“我这么惫懒,哪里结过什么生死仇家?”

崔郎君摇了摇首,“也不知是哪家的死士。”

“当真没有留下痕迹?”

“……那时在潼关,不好惊动他人。”

“你赶紧家去,别在外头晃荡了,若连累了阿实可怎么办?事到如今,此事也只能交给你阿爷和你叔父继续查了。”

“……”

崔郎君垂下眼,脸上所有的表情都被浓密的胡须覆盖了,令人完全不知道他究竟在想些什么。难不成,他还能对姑祖母说,他怀疑想杀他的人竟然是同族兄弟不成?就算是素来杀伐果断的阿爷,想必也料不到那一房那位持身极正、受人尊敬的从叔祖留下的后辈,竟然能狠辣如斯罢。

这厢姑侄孙二人正说着生死攸关的大事,那厢王玫与崔简却坐在她窄小的寮舍里,正吃着观主的弟子特意送来的小点心。当着那位弟子的面,崔简规规矩矩一点也不动。但等她走了,他便低头瞧了瞧那些点心:“王娘子喜欢什么口味?”

“只要味道好,什么口味我都喜欢。”

王玫笑着回道。

“我喜欢甜点心。”

崔简道,“但阿爷笑话我,只有小娘子才喜欢吃甜点心。”

“你也知道,那只是你阿爷打趣你而已。”

王玫将木盆端过来,让他净了手,“不过,甜点心可不能多吃,若是坏了牙便不好了。”

崔简从来不曾听过这样的告诫,认真地问:“为何吃甜点心会坏了牙?”

“甜味的吃食若进得多了,不勤于漱口刷牙的话,便会在牙缝中残留些碎渣,引来些我们看不见的细小虫子。那些虫子在牙齿缝里生存,便会让周边的牙齿变黑、疼痛,最后还会松动脱落。”

王玫尽量简单地解释后世的孩子们都知道的龋齿,“不过,若是每天只吃上一两个,及时漱口,倒是无妨。”

崔简默默地捂住了脸颊,一双墨玉似的眼睛里流露出了属于他这个年纪的稚气。

这模样实在是可爱极了,王玫忍不住笑了,将点心往他身边推了推:“尝尝罢。”

崔简眨了眨眼,拿了一块点心,一口一口地吃光了。他虽是小小年纪,动作看起来却非常优雅,礼仪毫无疏漏之处,让王玫不由得想起了家中的大郎王昉。至于二郎王旼,目前连跽坐都不耐烦,更别提日常饮食礼仪了。以前一无所知,所以她才辨认不出来崔氏父子到底出身有多高。但到了如今,她隐约觉得,这般的好教养与不凡气度,必定不是普通分支子弟。

两人吃了些点心后,到书案边看了王玫抄的《道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