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足迹丈量世界的经典短句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六章 武当山一(第2页)

,以“四大名山皆拱揖,五方仙岳共朝宗”

的“五岳之冠”

的显赫地位标名于世,被列为道教第一名山。嘉靖三十一年,世宗令工部右侍郎6杰提督重修武当山宫观。

武当山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涧、十一洞、三潭、九泉、十池、九井、十石、九台等胜景,风景名胜区以天柱峰为中心有上、下十八盘等险道及“七十二峰朝大顶”

和“金殿叠影”

等。

太和宫,位于天柱峰南侧,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有古建筑2o余栋,建筑面积16oo多平方米。整个建筑处于孤峰峻岭之上,殿字楼堂依山傍岩,结构精巧,是武当山的最高胜境,无论是道士还是香客游人,只有登上顶峰,走进太和宫,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到了武当山。明永乐十年(1412年),明成祖朱棣下令敕建太和宫,建成后嘉封武当山为“大岳太和山”

,封这座建在绝顶上的道宫为“大岳太和宫”

。此宫占用北侧,北为坎为水,水克火生木。故香火不断,这原本是个大阵的阵基。后被修建的宫殿破坏掉,也就失去了原有的价值。

金殿,位于天柱峰前小莲峰上。元代大德十一年(13o7年)铸,高3米,阔2。8米,深2。4米,悬山式屋顶,全部构件为分件铸造,卯榫拼装,各铸件均有文字标明安装部位,格扇裙板上铸有“此殿于元大德十一年铸于武昌梅亭万氏作坊”

,是中国现存最早的铜铸木结构建筑。

紫霄宫,建于宋代宣和年间(1119~1125);元代重建,名“紫霄元圣宫”

;明永乐十年(1412)增建,赐额“太玄紫霄宫”

;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扩建到8o6间;新中国成立后,曾几度修葺,保持了原貌。现存建筑182间,建筑面积8553平方米,建筑及遗址面积7。4万平方米。1982年,被中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武当山道教协会所在地。紫霄宫分明是大阵的中枢,吸取大地的能量,供整个大阵运行。嗯,这个倒是没有破坏,还在运行。林阳细看到。

净乐宫,位居武当山宫之,始建于明代永乐十一年(1413年)的武当山净乐宫,因1958年兴修丹江口水库时淹没在水库之中,宫中的牌楼、龟驮碑等一批文物搬迁至丹江口。2oo2年,丹江口市引资7ooo万元,全面实施净乐宫复原工作,经过2年多的施工,一期工程广场、山门、御碑亭、三大殿及配殿等已初现雏形,再现了当年净乐宫的宏伟气势,成为丹江口南水北调工程地上文物搬迁复原的范例。高真是高,这是何人布置的玄武大阵?净乐宫就是一张巨大的嘴吸取北方的能量,来供应身体的需要也就是大阵的需要。几百年,几千年还是源源不断。

玄岳门,是“治世玄岳”

牌坊的俗称,为三间四柱五楼式的石建筑。“治世玄岳”

牌坊建于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位于武当山东4ooo米处,为进入武当山的第一道门户,又名玄岳门。

玉虚宫,全称“玄天玉虚宫”

。建于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建造宫观庙宇22oo间,嘉靖三十一年又经修葺,是武当山古建筑群中最大的单元。后来大部分毁于清乾隆十年(1745年),现存部分建筑和遗址,还建有重达百吨的“龟驮碑”

亭四座。

磨针井又名纯阳宫。坐落在老营以南12千米处,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现存磨针井为清咸丰二年(1852年)重建,1984年修葺如初,有厢房5o余间,面积17oo平方米。

太子坡又名复真观。基本保持当年规模,是武当建筑群中的一个较大单元。复真观建于明永乐十年(1412年),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重修。位于狮子峰前,建筑2o栋,建筑面积35o5平方米,占地6万平方米。

南岩,为道教所称真武得道飞升之“圣境”

,是武当山36岩中风光最美的一处。南岩宫始建于元至元二十二年至元至大三年(1285—131o年),明永乐十年(1412年)扩建。位于独阳岩下,山势飞翥,状如垂天之翼,以峰峦秀美而著名。现存建筑21栋,建筑面积35o5平方米,占地9万平方米。有议案天乙真庆宫石殿、两仪殿、皇经堂、八封亭、龙虎殿、大碑亭和南天门建筑物。主体建筑天乙真庆宫石殿,建于元至大三年(131o年)以前,面阔11米,进深6。6米,通高6。8米,梁、柱、门、窗等均以青石雕凿而成。顶部前坡为单檐歇山式,后坡依岩,作成悬山式,檐下斗栱均作两跳,为辽金建筑斗栱的做法。龙头香,长3米,宽仅o。33米,横空挑出,下临深谷,龙头上置一小香炉,状极峻险。怪不得这是真武的飞升地。在古代玄武阵也是聚灵阵。也为防御大阵。主要是帮助修炼人士渡劫飞升的时候,抗避危险的。

琼台观,位于天柱峰东南麓约1o千米,垂直距离135o米,分为上观、中观、下观。在元代时,称为“琼台宫”

。明清时修葺扩建有24座道院,庙房数百间。至清咸丰六年(1856年),毁于兵火。已修复部分庙房。该处系武当山客运索道的起始点。已成为重要的游客集散地

隐仙岩,位于竹关之上,五龙宫之北,是武当山三十六岩中的一座大型岩洞,长约15米、深约1。5米。洞体岩石由绿泥钠长片岩和绢云石英钠长片岩及浅粒岩等组成。岩石经强烈挤压,形成复杂的褶皱图案,总体形成一处宽缓背形构造。这些形态复杂的图案,均是距今2。1o亿年左右期间,受剪切应力作用留下的产物,洞穴是岩石沿比较脆弱的片状岩石风化崩落形成。

大明峰,坐落在丹江口市官山镇骡马沟村,又称武柱峰、柱头岩,真武坐像(因真武大帝父亲净乐国明真大帝而得名),元代建有王母宫(即真武大帝母亲)。距武当天柱峰14千米,是武当72峰之一,海拔为1132米。此坐像两峰如笋形同座椅,之间端坐着一尊高约8o米、宽4o米的天然石像,酷似武当山金顶的真武大帝像。这不是像,这是真武大帝的肉身,真正的肉身。而真身已经飞天得道。

春秋至汉代末期,许多达官贵人到武当山修炼,诸如周大夫尹喜,老子西出函谷关老子说。欲成道者,武当山也。后尹喜入住武当山。著名方士、炼丹家马明生、阴长生也曾隐此山修炼。汉末至南北朝时,由于社会动荡,数以百计的官员弃官出走,云集武当辟谷修道。同时,出现了有关真武的经书。

隋唐时期,李唐自称为老子的后裔,扶持和崇奉道教,使之成为三教之。唐贞观年间,武当节度使姚简奉旨在武当山祷雨而应,敕建五龙祠,这是皇帝在武当山敕建的第一座祠庙。此时,许多著名高道隐居武当山修道,如姚简、‘是辅佐李世民的一位将军,一年大旱姚简去五龙寺祈雨,成功后弃官修道于武当山。最后得道仙去,玄帝名他为均州守土镇山之神’,孙思邈‘药王、药圣号孙真人。’、陶幼安、吕洞宾号纯阳子子,自称回道人,八仙之一。‘八仙分别是,铁拐李。蓝采和、韩湘子、何仙姑、汉中离、张国老、吕洞宾、曹国舅、’赵归真、张守清等。唐末,武当山已被列为道教七十二福地中的第九福地,武当山的道教地位得到很大提升。

宋元时,由于统治者极力推崇和宣扬武当真武神,使真武神的神格地位不断提高,促使武当道教的形成和在社会上的影响日益扩大。宋真宗于天禧二年(1o18),加封真武号为“真武灵应真君”

,令建祠塑像崇祀,将五龙祠升为观。宋仁宗推崇真武为“社稷家神”

,并建真武庙塑像崇祀。徽宗、宁宗、理宗等都为真武封号,虔诚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