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哲理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3章(第1页)

衣橱下面有块几百斤的石板,推开石板是一个很深的的坑,先把行李箱放进去,缝纫机放在一边,还有余地,把晒干的两个罐子拿来放进去,推上石板。为了掩饰这块石板能活动,整个衣橱的底层都用了石板,小心些不会引起注意的。

这可是她的秘密。

酒、芭比娃娃音乐盒先暂时放进去,剩下的就是她随身的包包了,里面一个记事本,一只圆珠笔,钱包、化妆品、证件等,包和钱包留下,里面的钱和证件以及记事本有字的纸都烧了,化妆品想了想还是放进包里。

家产归拢完算了一下债务情况。

盖房子使用的木料钱村婆婆要求在三年后第四年秋天前偿还清楚,张婶打造门窗和用具的工钱、买琉璃的钱,砌墙师傅的工钱、院子种的那些青菜籽钱,借村婆婆的豆子和玉米、皂粉、油盐、四口锅等杂七杂八算下来快九百文了。这些钱现在欠着呢,到时候给村婆婆,由村婆婆和她们算。

这还不算,还有些需要买的物件,和面装食物的大盆,至少要两个,一个烧水的水壶,装油盐酱醋的器皿、水缸一个、积酸菜的缸至少两个,不,得四个!这地方冬天可买不到青菜,多积点保险。做酱的缸一个,什么咸菜坛子、腌鸡蛋坛子等等就需要好几个,再加上扫帚、锅盖,还需要镰刀、割荞麦的,削刀,去除菜根的、叉子,挑荞麦秸的,二齿子,刨庄稼根部的,小车轴、铁锹等等的工具。还有小鸡仔、小鸭子、小鹅,小羊,现在养着,秋冬好吃上蛋和羊肉啊,从到这来还没见过肉腥呢!油盐酱醋也需要买些,还有小米、白面……荞麦吃多了放屁、高粱米吃的嗓子眼都有点疼了。还有做被子的被子里、褥子里、枕头……

龙静看着一大长溜的清单有点晕,这些买下来大概得一千文多吧?再看看债务单子,勾勾画画,暂时用不上的推后,只买眼下需要的,可还是不少,而她兜里只有三百八十文,看来真的卖点东西了,可那些东西能卖多少钱?也不能全指望买东西吧?怎么想办法赚点?

龙静想到了面点。

15富贵糕和吉祥饼

明天是七月初一,是镇上集市的日子。每月初一、十五这两天,附近各村的人不管大人还是孩子,也不管买东西还是不买东西,只要不是农忙几乎全家出动,套着车去赶集,小半天地在集上逛,毕竟这是这里最大的娱乐活动。

龙静知道了想起了老家的集市,老百姓在这一天既是买东西人也是买东西人,在街边摆个地摊,出售些自家出产的吃的用的东西,大多数在集市结束都会卖的差不多,甚至有专门赶集的小商贩,买卖十分红火。她大姑父就是赶集的小商贩,专门卖猪仔,最后盖起了小楼。

她的面点拿到集市上应该也能卖出去。

她知道,种地吃饭也就饿不死,发家致富那是不可能,当然,她也没想。只是发现自己很能吃,而且地亩出产用于生活方方面面,日子过的肯定会紧巴。再说了,学了二十年的手艺不用白瞎了。

决定了靠面点赚点钱,可问题来了,做什么面点呢?

糕点?

不行,糕点成本太大,配料、设施,这两样就叫她想都没往下想。

面条类?

也不行,那需要的东西也很多,水、火、还有柴。

……

成本要最低,方便携带,大众口味,定的价格不能太高……想来想去自己学的面点都不合适,龙静脑海里想着自己现有的粮食,荞面、高粱米,和村婆婆借的打算做酱的黄豆、玉米,最好能用这些东西做点什么。

做什么呢,到底做什么……龙静绞尽脑汁终于灵光一现,小时候吃的一些干粮。对!就做这个!这个好做,成本低,便于携带,而且价钱人们也能接受。口味吗,这里是北方,她老家也是北方,尽管时空不一样了,男女不一样了,可从这里的庄稼作物,食物口感,以及一些风土人情没什么大的差别。

可以试试!

龙静选择了两种老家的干粮,一种用荞面做的“抡饼”

,一种用五米和小米做的“干面子”

。两种相同之处就是好做,省时间。缺点是,前者吃多了爱放屁,因为荞面容易叫肚子发胀。后者吃着有点噎嗓子,原因是做出来的干粮很干,不然怎么教“干面子”

呢,不过点饥最好,记得小时候家里长备下这样的干粮,下地干活中午不回家拿上几块就着咸菜和水吃,能顶一下午。

龙静到村婆婆那里又借了十斤小米,看到蜂蜜,借了半碗。拿着二斤小米和一斤玉米到村头的磨房磨了。当然这点东西人推碾子就磨了,只有多的才到水磨房。

总体上说,这边的科技相当清中后期,还是比较发达的。

磨完回来,小米面和玉米面掺和一起,玉米面要少些,这个多少比例全靠口味,喜欢吃小米,就少放点玉米。龙静放了少许玉米,主要突出小米,滴上蜂蜜,用水活了,分别弄出一个块块巴掌大小的面团,锅放上水,在水的上方锅边上用铲子把面团围着水贴了一圈,下面烧火,什么时候面团鼓起来,熟透就能起锅了。

等出了锅,龙静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嗯,感觉还真不错,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蜂蜜的缘故,吃起来甜丝丝的,混合着玉米和小米的香气。

龙静用刀给干粮切成绿豆糕一样大小块,看着冒着热气的干粮想着叫什么好呢,“干面子”

不好听,也不吸引人,要取一个上口的,容易记的,还要很吉利的名字,心思一转,就叫“富贵糕”

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