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大国制造1980全文免费阅读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2章 三章合一(第2页)

“可不是,国外的设备质量好,产品也先进。我们厂的生产线还是六十年代的,这些年修修补补,但产品太落后了。这两年别说创汇了,国内都快卖不出去了。我们就想着升级一下设备。”

不过这位庞大哥很犀利的,“你不是也这个念头吧,要不快过年了,往京城跑什么”

李大哥也笑笑“可不是,我们机械厂跟你们厂问题一样,设备老化严重,原先是省里的盈利大户,现在一年不如一年。这不也想着升级一下设备。”

何熙就想起来了,这会儿进口设备还是部委统一管理呢,一直到几年后才会将权利下放到地方,可不是所有人都往京城跑呢。

不过她又想起来一件事,进口设备的确是好事,但随着下放地方,大家就开始大量引进,造成了很多重复,浪费了外汇不说,开始内卷才是最可怕的。

当然那会儿不用这个词。

她还记得一个复印机的案例,组装一台复印机可以盈利四五千块钱,于是各地都有厂子开始打报告引进机器,先造成的就是产量过剩,其次复印机的重要零部件这会儿国内是生产不了的,甚至连纸都是需要进口,也就是说,买了人家的机器还得买人家的配件,每年还要大量花费外汇。

最重要的是,引进的设备往往是落后的,而此时不少国外产品进入夏国市场,他们压根没有竞争力,倒闭了许多厂子,那些投资也就打了水漂。

何熙想了想,掏出钢笔,趴着往自己的报告上加了一条,需要从开始就对各中设备进口数量进行调控。

不过,这都是以后的事儿,现在来说,能轮上进口机器的还是少数,想想吧,海州厂拿下ts1号,可是力挫十几家同级别柴油机厂呢。

底下两人已经聊上头了,李大哥说着就举起了酒杯“干一杯。”

这肯定得干一杯,何熙听着啪的一声,两个人应该是都干了,然后又说了起来“就是不知道这事儿行不行我心里其实一点也没底,毕竟全国这么多厂子,现在大家都往部委跑,都排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轮到我们。我听说有的厂子已经蹲了一个月了。

但不跑跑吧,也没办法,你看现在经济放开,不像是原先包销,生产什么样都得要。大家有选择了,人家自然是要最好的。”

“可不是”

李大哥也点头,“我们也一样,虽然在省里还能排的上名,但放在全国,我们这样的厂子可就太多了。外汇有限,说真的,凭什么给我们啊,我也没底。但是不能不去,这一厂子的人,总要养活的。”

自此两人开始诉苦。

何熙迷迷糊糊,不知道什么时候睡着了。

等着第二天一早,车子进了京城,何熙就起床洗漱,两位大哥也是人才,不知道是没睡,还是睡了一觉起来又聊的,这会儿居然还在走廊的桌子旁坐着,倒是酒和花生米都收起来了,在喝茶水。

等着火车快要进站,何熙洗漱完毕,抬头就想拿行李。

那位李大哥见了就说“姑娘,我来吧。”

说着就站起来,帮着何熙将行李拿了下来。

何熙冲他道谢,他一点也不在意,笑着说“出门在外,互相帮忙。不过你可真能睡,这一觉,十几个小时过去了。”

何熙就笑了笑“这样过得快。”

李大哥和庞大哥都冲着何熙竖了个大拇指“是好方法。”

他俩人不错,等着车进站,还问何熙要不要帮忙提行李。何熙那个包,除了吃的没什么,就拒绝了。

等着下了车,他俩急匆匆去部委,自然就分开了。何熙拎着包从火车镂空的楼梯上走下来,她从小就怕自己掉进缝里。

好不容易到了站台上,还没站稳呢,就听见有人喊了一声“何熙,这里。”

她一抬头就瞧见了拿着写着“王希”

两个字白纸的小伙子,已经冲着她跑了过来。

何熙都惊奇“咱们也没见过面,你真厉害,这么多人一眼认出我。还有你这接站挺有意思,写自己名字”

王希摸摸头笑着说,“我也没办法,你现在可是名人了。”

何熙一脸惊奇“名人”

“你不知道”

王希惊讶地问,“你在夏国日报上的图片新闻引起了好大的轰动,大家都在传阅那张报纸,我当然认识你。”

何熙还真不知道,王希一瞧就明白了“我带了一份,放在车上了,等会儿你看看。”

他说起这个就挺兴奋的,“听说日报那边接到了好多信件,都是想知道你们在樱花国的故事,恐怕知道你来了,记者也会来找你。”

他说着,伸手抢过了何熙手里的包,带着她出了站,到了停车场上,何熙一看就瞧出来了,这不是张部长的车吗果不其然,上去后就驾驶座真是张部长的司机。

王希给她解释“张部长说了,刚刚回国,待了没两天,又把你叫来,怎么也得车接车送。”

这面子可是给的太大了,何熙知道,一方面是张部长惜才,另一方面也是张部长给她脸上贴金呢。

毕竟她一个外人进入到没去过部门,虽然名气不小,但没学历没资质也没职位,总会有人质疑的。

张部长送来,起码可以支撑到她展示才华了。

车子很快开动,何熙倒是问了问王希关于二手设备现在进行到什么程度,但王希不过是个跑腿的,来了部委没几天,压根不知道。

何熙也就没再问,而是翻了翻报纸。

上一次报道何熙是两个月后才看见的,写的激情昂扬,但其实内容比较空泛,毕竟专利换技术这事儿属于保密,具体内容都不能谈。只是说何熙组织了员工去国外拆卸机器,这是国内第一家民资企业有这样的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