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改变人类历史的人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9章 邪魔乱道叛徒永存(第3页)

他缓缓摇头,声音中带着一丝疲惫:“回儿,为师亦心有不甘,但世事无常,人力有时而穷。儒者之道,重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若这世间之人,心已不古,意已不诚,纵有万般学问,又何以治之?

为师希望你们能明白,真正的儒者,不在于形式上的传承,而在于内心的坚守与对仁义礼智信的追求。只要世上尚有崇尚仁义之人,那儒家就不会真正消失。”

此时,其他弟子也陆续回过神来,子路性情直率忠厚,第一个站出来,虽然心中同样沉重,却仍试图振奋士气:

“夫子,我们虽不能改变所有人的想法,但只要我们心中有光,就能照亮一部分人前行的路。您常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弟子愿做那固穷之君子,哪怕前路再难,也要将儒家之道坚持下去!”

子贡则显得更加深沉,他走到孔子身旁,轻声说道:“夫子,学生以为,我儒家之道之所以能在后世流传两千年,正是因为对道德的追求与包容。

儒家或许在流传过程中有所变形,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总有一日能拨乱反正,恢复儒家之真谛。学生愿随夫子,继续弘扬儒道,哪怕只是一星微火,亦可燎原。”

众弟子闻言纷纷点头,望着孔子,眼中重燃起了希冀的光芒。

“是啊,夫子,我们不辞辛劳跟随您,不就是为了传播儒道,恢复周礼,你怎能先一步弃我们而去啊!”

“夫子,带领大家走完这一回吧!”

“夫子若去,苍生奈何?”

孔子见众弟子纷纷劝言挽留,一颗灰败的心也稍感宽慰,这些弟子都是他培养出来的火种,焚尽这堕落乱世的火种啊。

他轻抚胡须,眼中闪着名为希望的光芒,语气再次坚定起来:“尔等既有此心,为师亦感欣慰。记住,真正的学问,不在于外在的功名利禄,而在于内心的充实与平静。无论未来如何,都要保持一颗仁爱之心,克己复礼,方不负儒者之名。”

“子路,启程,去卫国!”

“啪!”

“驾!”

“好嘞,夫子坐稳了。”

……

【同理,赵匡胤死后宋朝的弱势,我觉得不能说赵匡胤完全没责任。】

【但至少这个责任我觉得可以说道,说道的。】

【就是比如说重文轻武啊。】

【我刚才也描述了五代十国就是这么个时代,武人的地位过高了,高的有点溢出来了。】

【反而是文人而不值钱。所以站在赵匡胤当时的视角来看,他重文抑武错了吗?】

【你武将地位过高了,是压一压,你文人地位太低了,我提一提。】

【按他本人的意思,那他肯定不是说要重文轻武,而是文武并重。】

【所以在宋初,太祖太宗时期,宋朝武将的地位并不比文官地位低,甚至因为经常打仗,他们还相对受重视。】

【是到了宋真宗之后啊,国家大体上安宁下来,才慢慢发展为文尊武卑。】

〈泰山:什么玩意,别来啊![狗头][狗头]〉

〈泰山:我脏了[狗头]〉

〈这位更是重量级,打赢了还赔钱的属实前无古人了[滑稽]〉

【而这肯定不是赵匡胤当年能想到的。】

【在我看来,赵匡胤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已经很好的完成了历史交给他的任务。】

【他带着中国人走出了长达200多年的骄兵悍将困局,开辟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文治时代。】

【纵然不是sss级神君,但杀入前十作为ss级的帝王还是绰绰有余的吧?】

……

明朝。太祖时期

朱元璋和太子朱标正在处理政务,见天幕对赵匡胤做出总结,重新消失不见。

朱元璋看罢,不禁点头称赞,对一旁朱标说道:“宋太祖赵匡胤,确实是一代豪杰。平藩镇而一天下,终结唐朝安史之乱以来的乱世,为天下苍生带来太平。

虽然不知道这sss是和ss是啥意思,但应该是种评分等级吧?天幕都说赵匡胤能入历代帝王前十,倒也算有几分道理。”

伏案理政的朱标抬头恭维道:“父皇所言极是。宋太祖赵匡胤,颇有仁心。他得天下而不杀功臣,文官谏言亦不杀之,实乃难得。且宋太祖重视文教,改革科举,使得天下士子得以施展才华,为国家选拔了大量人才,才有后来宋朝之文盛。如此作为,确实算得上一代明君。”

朱元璋闻言,微微一笑:“标儿,你如此夸赞那宋太祖,那与为父相比,他又如何?”

朱标想了想,自是知道朱元璋所想,遂道:“父皇与宋太祖,皆是千古难遇的明君。

但父皇驱除鞑虏,结束400年南北分裂,一统天下,建立大明,可谓再造中华。其后更是开创洪武之治,使得百姓安居乐业,国库充盈,功绩之大可谓远迈汉唐。相比之下,宋太祖虽也有诸多功绩,但终究还是稍逊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