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垂直起飞的原理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章 图书馆里(第1页)

从食堂通往办公室的路上,恰好是单位的图书馆。

孙秦看了看时间,此刻距离下午的第一个会议还有整整两个小时,而会议地点就在图书馆旁边那幢办公楼。

他略一思索,微微转了个方向,走进图书馆。

图书馆大厅里是一个巨大的LED屏幕,用于播放各种A型号和C型号的飞行模拟视频、研制和试验过程中的画面,以及一些新闻报道与领导讲话。

此时,他恰好看到A型号飞机的模拟飞行。

屏幕上,一架披着公司名称和logo涂装的A型号飞机姿态优雅地从上海虹桥机场起飞,越过苍茫大地,往南方飞去。

白云掩映当中,他能依稀辨识江南的密布水网,岭南的山峦起伏,以及最终目的地附近的蔚蓝大海。

自豪的情绪油然而生。

“这是我参与研制的飞机呀……”

一架载客的飞机,真是让人一日千里,几个小时之内体验完全不同的气候与地貌,正是因为有了它,曾经让人类都摸不着边际的这颗蓝星才变成了前所未有的地球村。

然而,造这样一架飞机,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时间,也不是一般产品,甚至是工业产品所能比拟的。

经历过A型号的适航取证过程,孙秦深刻地认识到,造飞机的成本远远不止将飞机造出来所需要付出的努力,还包括如何向民航局这样的政府监管机构证明飞机的研制过程符合规章,符合流程。

不但要把事情做对,还要证明自己把事情做对。

后者往往更难,更耗费精力。

有没有可能将这整个流程都简化,用更加轻量、低成本和短周期的方式,把飞机造出来呢?

孙秦已经不是第一次思考这个问题了,但不知为何,当他在图书馆里看到这段视频,这个问题又无法抑制地从记忆深海中涌上水面。

在屏幕前驻足片刻之后,他来到一楼的期刊专区。

每次来图书馆,他都会来这里。

这里放置着研究院订阅的国内外各种行业相关的杂志、报纸和期刊,是很好的了解全球行业发展动态的渠道。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懒,不愿意爬楼去二楼读书。

他来到最新一期的《国际航空月刊》面前。

这是一本英文杂志,在航空领域十分权威,享有全球盛誉。

不出一秒钟,封面和头条文章便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空中出租车启航,科幻电影中的场景还要多久成真?”

醒目的粗体文字之下,是一张颇具科技感的合成图。

图里显然是类似于上海或香港那样的现代化大都市,高楼大厦之中,一架轻巧的飞行器在空中穿梭。

整个形态更像一部装有小型旋翼的汽车,但没有底下那四个轮子。

他如获至宝地抓起这份杂志,快步找到一个就近的座位坐下,瞪大了眼睛读起来。

不知不觉间,一个半小时过去了,而他也读完了这篇整整10页的深度报道。

从纸面上抬起头来,孙秦的双眼虽然有些发红,却充满了激动。

“一个新的时代要来临了!以后的城市交通,尤其是像上海、香港那样超大型城市的城市交通,一定会从现在的二维走向三维!而实现这一环的关键,就是这种新型的飞行器!”

报道当中叫做eVTOL(电子垂直起降飞行器)的事物,他并不是初次听说。

事实上,早在几年前,他就已经在单位图书馆的杂志和刊物当中和一些媒体上读过一些零零散散的报道,网上也时不时会有一些文章。

但这篇报告,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都远甚于他此前所接触过的材料,将eVTOL的来龙去脉说得通通透透。

而触发这篇报告的契机则是eVTOL的先驱者,于2009年成立的美国BiyoTaxi公司,刚刚在前阵子完成了A轮融资。